编辑:ROOT
李子柒,一个最近网上冲浪绝对绕不开的名字。
她乃何许人?
油管第一大中国视频博主、国内头号乡村&美食视频博主,央视钦定的文化输出网红人选。
央视:李子柒就是当代余光中
她的视频,主打营造一种“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田园仙境和小布尔乔亚风兼得。
在国外,她被外国友人们视作来自神秘东方的仙女,用逆天的点击量助她年入千万。
国外网友的彩虹屁:如果我死后去了天堂,那这就是我希望看到的天堂的模样。
李子柒油管收入预估
到了国内,对她的评价则显得两极分化。有人觉得她的视频太假,有人觉得她顶呱呱,实打实地输出中国文化。
微博CEO的高度评价
fake!都是fake!
然而,当你试着把目光从李子柒身上的刺眼光环上挪开后,你会发现:
这位顶流网红的背后,有着相当数量的一群分食她流量的群体。
许多昆虫都有趋光性,比如飞蛾扑火。
人亦是如此。只不过,人追逐的这道光往往是钱的金光。
一个李子柒,养活了千万个“复刻、山寨李子柒”。
其中最低级和最猖獗的现象是盗视频。
在油管上,常有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巧用Ctrl+C外加Ctrl+V,冒充成李子柒本柒,导致她一会是东南亚人,一会是中东人,一会又是非洲人。
“李子柒在越南”
有意思的是,某些人在盗视频时完全不会考虑到现实基础。
就像这种在飘雪比天上下金子还难的越南,却推出一个冰天雪地的“实拍”视频的迷惑行为。
没人能轻易断定它是单纯的反智,还是东南亚魔幻现实主义行为艺术的一道曙光。
每一个成功人物的背后都会有千万个企图复制成功的人。
利益的雪球越滚越大,自然会有越多种的物质混入其中。
比起单纯的搬运,模仿相对而言要高级不少。尽管当中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
“龙梅梅”算是模仿得比较成功的一位国内视频博主,在油管上也有几十万的订阅量。
龙梅梅的一条视频名叫《姑娘看到了李子柒的视频,自己回家建了竹屋拍摄》,等于是直接承认了自己对李子柒的模仿学习。
从她视频的取景、调色等方面,也都的确能一眼看出李子柒的印记,有点内味儿。
相对而言,更多模仿者还没有跳出土味的藩篱。不过,那股土味有时倒也让人倍感亲切。
比如下面这位“土味李子柒”,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脚踩在泥地里的粘稠感。就农村生活的语境而言,衣服上的泥点子越多,反而越能反映一个人的勤快程度。
还有下面这段,不用开音量,我都能脑补出菜刀和案板之间“铛铛铛”的碰撞声。多少个在老家试图赖床的清晨,都是被这段回响给硬生生地打破。
除了国内,文化相近的东南亚也出产了不少李子柒模仿者。
据说,东南亚就像“李子柒军火厂”,每天批量生产不计其数的低配李子柒。
比如这位泰国李子柒,快刀斩菠萝又不忘啃上一大口,是对食材的敬畏。
完事儿后用菠萝做焦糖蛋糕,又是“萨瓦迪卡”和“Bonjour”的一次大胆融合。
连前泰国拳王播求解甲归田后,都开始操起了乡村美食博主的行当。就是不知道他会不会靠肘击和鞭腿去打猎,来一个“泰拳打猎李子柒”。
再如网名为“阿新婆”的这位阿婆,是越南一大美食博主。
阿新婆的早期视频主打制造超大份的北越农村美食,后来伴随着李子柒的走红,这位阿婆也紧跟时代潮流,风格升级,提前排演了“李子柒的老年生活”。
由此看来,李子柒视频不一定是观众的刚需,但复刻李子柒的确是千万美食博主的刚需。
李子柒的走红带出了两个问题:
李子柒为什么能成功?李子柒不可复制吗?
照我看,李子柒成功的首要原因,便是长相。
和一众美食博主或者乡间生活博主比起来,李子柒的长相肯定属于腰部以上。
打开李子柒视频的评论,你不难发现很多诸如“仙女”、“有仙气”之类的评论。但你得承认,仙气是跟颜值和年龄直接挂钩的。
如果视频的主人公换成李子柒的奶奶,或者随处可见的中年农妇。
不消说,肯定能劝退掉相当一部分人了。
你会选李子柒还是谢大脚?
第二条原因,则是李子柒确实能干活。
如果说长相是李子柒的软实力,那么干农活的能力便是她的硬实力。
关于这点,很多有过务农经验的人都已经做过专业的分析,结论几乎一致认为:李子柒的确会农活,不是光有把式。
反观一些李子柒的模仿者,往往是在实操的环节露了怯,费劲巴拉的身手写满了平时的不事劳作。
比如这位越南李子柒就受到了B站弹幕的连环拷问:会干活吗?
最后一个原因,可能也是最核心的原因便是她背后坚实的团队以及资本。
团队这点相对显而易见。李子柒视频的构图、取景、调色乃至镜头的虚化等方面的表现力,都透露出其制作团队的高水平。
无论是白雪皑皑还是晨光蔼蔼,摄影团队总能铆足了劲儿搞出仙境味儿。
对比华农兄弟那种全无修饰的手机拍摄,李子柒视频的制作水平基本属于降维打击,让模仿者们连李子五、李子六都做不到,直接降维成了李孓,稳居同类型视频技术天梯的头部。
之所以会有人把李子柒视频当做纪录片来看,也是因为视频的拍摄水准直逼专业纪录片。
团队说完了,再来看似乎有点费解的资本。
李子柒的走红有资本的支持吗?
当然有。
我在搜索李子柒在国外多火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个域名为“liziqishop.com”的境外网站,网站页面上充斥着李子柒的LOGO、画像和照片,网站的主营内容则是售卖李子柒的相关周边,而且大都价格不菲。
比如说这份咸鸭蛋酱,要差不多30美元,合人民币将近200块。
而在淘宝的“李子柒旗舰店”上,它只需34块9。
带着是不是有人用“李子柒”的名号盈利的好奇心,我翻到了网页尾部,发现了“四川子柒文化有限公司”的字样。
按图索骥,再到天眼查上一看,公司的受益人“李佳佳”正是李子柒的本名。
而那家杭州微念科技有限公司呢?
接下里可能会伴随一些梦想破碎的声音。
它从2016年开始就已注册了“李子柒”的商标,李子柒的视频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开始贴上“李子柒”的字样。
也就是说,“李子柒”从一开始就是团队打造出来的一个人设,或者说一个IP。
李子柒背景起底
不过无需对人设和IP抱有偏见,李子柒的视频本来标榜的也不是对真实生活的复刻。
李子柒成功的终极原因,是由于将以上因素汇总, 打造出了一个个人皆向往的桃花源。在生活压力尤其大的当下,对田园牧歌的需求也格外旺盛。
所以说,李子柒视频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把它们当做真人秀综艺、电视剧或者是童话来看待,视频的内容为:演员扮演一名叫“李子柒”的角色,在一个源自于生活的摄影棚中排演抽象的田园仙境生活。
但也如评论人韩浩月所说的那样:李子柒有一个就够了。李子柒可以成为一部分人向往的生活方式,但不能裹挟所有人都沉浸在这种幻象里,进而全面否定现实生活的意义。
试想下如果所有人都开始种豆南山下,搞起仙子仙女cosplay,那世间肯定不会是蓬莱仙境,是什么样恐怕也不用我多费口舌了。
在研究“山寨李子柒”文化时,我还发现了一种现象:
这些视频的弹幕区、评论区中常能见到李子柒坚实拥趸的身影,积极地捍卫李子柒视频的纯洁性。
那些不高明的模仿,都会被一一揪出,加以批判。
然而,有时这种维护则变了味儿,针对视频的议论转变成对人的指点甚至谩骂。
唯有李子柒就像他们眼中的耶路撒冷,神圣不可欺,其他模仿者皆为异教徒。
例如由于食量大,有人贬损这位“土味李子柒”还不如高老庄的猪八戒,纯属饭桶一个。
当评论区有人称其为“李子八”时,更尖锐的谩骂随之出现。
还有的人光贬损还不够,甚至会在弹幕中公然飞车搞黄色,泄完欲了再甩下一句“跟李子柒没得比”。
从脸蛋到身材再到食量,针对视频的评论变成了针对人的人身攻击,着实让人费解:我们看的是美食视频还是选美大会?
在许多类似模式的视频里,你都能看到李子柒粉丝的入侵现象,一条条诋毁弹幕硬生生地占据别人视频的画面空间。
和我们已经见怪不怪的其他饭圈一样,李子柒的粉丝群体也有着强烈的排他性,执着于党同伐异,维护自己的胜地。
然而,回看李子柒视频那种试图打造一个与世无争的童话仙境的初衷,戾气满满的粉丝行为不正与它背道而驰吗?
前段时间,几乎半个互联网都在争执“李子柒到底算不算文化输出”。
但比起它,更值得被讨论的是:可别先把李子柒变成了一种文化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