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网上看过一幅漫画,某人偶遇为其治过病的医生在输液,十分惊奇:你们医生也会生病啊!当然只是笑谈。但人吃五谷杂粮,无论拥有至高权利的达官显贵还是以耕作为生的平民百姓,都经历过或大或小的疾病折磨,有过就医体验,也曾被期待、被要求。
我的故事是这样
几年前,我查出左眼视网膜脱落需紧急手术。经历了一段长达三个月的异地就医过程,各种滋味真的不是几句话可以一带而过的。
因当地医疗水平有限,第二天上午即办理了转诊手续,联系了医院和医生,下午赶往外地就医,当晚到达已经11点多,很顺利的办理了入院手续,但没有病床,医生安排临时在走廊铺了一张陪护床。初秋微凉,陌生的环境,护士来回走动做着夜间的治疗,偶有病人按呼叫铃向护士诉说自己的不适,对疾病的无知,担心手术预后,各种不安让我彻夜未眠。事后经常想,如果当时医生护士问我一句冷不冷,告诉我会尽快安排手术不用担心,我不会在到达异地的第一天度过一个如此焦灼不安的夜晚。
第三天安排了手术,术后我成了“盲人”,不能看书,不能看电视,不能玩手机,下床要有人引路,感觉自己成了一个废人!术后的不适加上饮食不习惯,住院10天瘦了5斤。出院当天出现反跳性眼压增高,医生建议吃激素控制,因为有胃炎不得已改为甲强龙眼球后穹隆注射。我自认是一个坚强的人,但看到长长的针头扎向我的眼睛,我不自觉的转头抬手挡住。我们都读过很多心灵鸡汤,别人遇到事情我们都在劝他们要坚强,当事情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才能体会到有多么无助多么恐惧。出院后我就在这种无助和恐惧中注射了一周的甲强龙。
图文无关
我遵医嘱静养了一个月,本以为康复可以正常工作,复查时等待我的却是更糟糕的结果。术中贴合的视网膜再次脱落,视物比术前更模糊,我需要再次手术,并改变手术方式。我拒绝再次手术,因为对术后需要持续俯卧位一月而且视力恢复的可能性并不大。感觉自己会成为一个“活死人”。医生很温和,轻声细语劝我要坚强,有家庭有孩子有爱我的人为我担心,自己要努力争取,心存希望。当时恰巧有北京同仁医院的一位专家在,可以安排为我手术,有知名医院的专家在令我安心不少,最终我接受了医生的建议。
因为孩子刚上幼儿园无人接送,爱人工作不能长时间耽误,我自己办理了住院,没有人陪同一个人进了手术室。术中因眼部肌肉牵拉牵涉胃部平滑肌,造成胃部极度不适,医生察觉到我的异常,安慰我道:这个手术都会引起胃部不适,实在忍不住就吐出来没关系的,他们明知道如果我吐了势必给手术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没有强硬的让我忍着。他们的轻声安慰和关爱让我最终忍住了,很顺利的完成了手术。爱人及时赶到,在手术室门口等着我,心里暖暖的。
术后第三天,和我住的病区隔了两层的楼上发生一例极其恶劣的伤医事件。科室护士长被一名出院后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来找医生讨说法的病人砍伤颈动脉,护士站血流成河,那名无辜的护士长最终没有抢救过来,刚上初中的女儿失去了妈妈,正值中年的丈夫痛失爱妻,全院哀悼!心底的恐惧和悲凉在爱人像我描述现场情景时放大到极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每天都如履薄冰,担心病人丢了性命,也要担心自己丢了性命。事后听说砍人者以有精神病史为由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事情也是不了了之。这些年一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发闷,感觉憋着一口气出不来。
之后的几天我在医院度过了中秋节、国庆节以及自己的生日,没有家里温暖的灯光,年幼的孩子不在身边,没有蛋糕,没有蜡烛,没有祝福,爱人陪在身边却无比孤独。我又瘦了五斤,护士们都说应该给我换一套最小号病员服。
出院后我按要求趴了一个月,让人照顾了一个月,期间又去复查了好几次,恢复并不好,但已经尽力,我也只能接受。终于在两个月后重新踏上了工作岗位。
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护理工作者,看惯了病房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多少有些麻木,繁琐忙碌的工作让我们没有时间和耐心去了解关爱病人。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真切的感受到,病人需要的真的不多。人在生病时心里特别脆弱,有时候他们需要的也许仅仅是一句贴心的话,一个温暖的微笑就可以让他们重拾信心,重获新生。
党中央扫黑除恶打击医闹行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医疗环境,医改政策的落实也让更多的人获得了就医机会。承担着救死扶伤义务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全力救治病患的同时,为患者带去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温暖的微笑,一次诚挚的握手,和他们共同面对疾病,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情与关爱,重拾信心,重获新生!
想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我们的今日头条号(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和微信公众号(cjmn2015)
欢迎您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平台投稿:cjmnwx@vipcjm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