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转型 | 新型人才需要交叉思维

2023-07-26   社会科学报

原标题:数字转型 | 新型人才需要交叉思维

数字转型 | 新型人才需要交叉思维

数字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明确提出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近日,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成立仪式暨“拥抱数字经济时代,打造人才培养高地”论坛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数字经济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的话题展开了探讨与交流。

原文:新型人才需要交叉思维

作者 |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复旦大学原副校长 冯晓源

图片 |网络

数字经济是新的生态。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也是整个生态中的重要一环。数字后面是数据,数字后面是信息。信息学的奠基人香农说过,“信息是克服不确定性的东西”。当我们有了足够量信息的时候,很多东西就是可以预测的了,但信息的获得、信息的处理是关键问题。

医学学科是一个信息极不对称的领域,医学和各个学科之间有着极大的信息鸿沟,怎么来填补这些信息的鸿沟,需要更多地依靠教育手段,还要依靠新的技术手段,依靠今天的数字信息技术,包括数字经济学,以及能够非常有效地处理这些信息的技术手段。我们要思考的是,面对大量的数据,研究者们怎样能够在各方面完全交叉、完全开放的状态下把它处理好。

医学是个很保守的专业,今天ChatGPT等新技术的出现,实际上对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通过合作、共同研究开发,对于医疗、医学工程,尤其是对老百姓处理健康问题而言,都一定会有巨大的进步。在数字经济时代,如果在大健康这个层面往前走一大步的话,既能拉动内需、提升健康水平,又能让老百姓获得实惠。这才是数字经济的目标。交叉学科,交叉的不单是专业或者学术,应该是思维。所以,我们首先要开放、要交叉,还要换思路,这样才能培养出新型的人才。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63期第1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宋献琪

拓展阅读

数字转型 | 培养高水平复合型数字经济人才

未来工作更需要创造性思维 | 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