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有趣的是人,其次,是一本书。
当男神遇见你喜欢的书,会产生怎样精彩的碰撞?
Elle杂志,就把胡歌,黄轩,赵又廷组了一个文学的局。其中一组以《遇见》为主题的故事,邀请谷主麦家共同参与拍摄。
在另外一个世界,他们又遇到了怎么的自己?又邂逅了什么奇妙的旅程?
胡歌在接受采访时坦言:
正是因为演员的身份,让他喜欢上了这个故事。
一个人,居然被一只会说话的猴子偷走了名字。
这个神奇的故事出自村上春树《东京奇谭集》中的一个短篇——《品川猴》。
偷与被偷,代表的是什么?有人看到自由,有人看到另类的可能,有人看到虚与实中更真的自己。
在第二部名为《答案》的微电影中,黄轩一人分饰三角,演绎里尔克名著《给青年诗人的信》:
努力投身创作的青年诗人遇到了瓶颈,在他痛苦迷惘的时候,一位成功的诗人给了他答案。
关于如何面对孤独、如何面对生活、理想、情感与自我,这是给每个年轻人的解答。
第三个故事,也是最吸引我的一则短篇。
两人因为一本书相遇,并机缘巧合地展开对谈。神奇的是,他们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
这个故事的角色设置就非常有意思,一位是优秀的演员,另一位,是著述颇丰的作家。两人的相遇,就已经是“文学与男神”最好的诠释了。
在酒吧内,赵又廷说:“人像一枚硬币,有两面,遇到好的一面是你运气,遇到坏的一面是你晦气,如果两面都叫你遇到则不免要丧气叹气。”
另一个人,其实就是这本书的作者——麦家说:“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这些金句,就出自麦家的新书《人生海海》。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之所以最喜欢这则短片,是因为这个故事中有太多可被解读的地方了。
人生就像硬币,多样性才是生活真实的模样
在《人生海海》这个故事中,上校就是一个集多样性于一身的人。
他是什么人?上校?军医?太监?疯子?
没错,这些身份统统都是他。
上校曾经经历过什么?
他几乎是全村最奇怪的人,当过威风凛凛的上校,也做过在炮火连天的战争中出生入死的军医,曾救过成百上千垂死挣扎的伤亡人员。
《人生海海》里塑造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多样化的人。
但或许这样的多重化书写,并不只涉及于麦家对其笔下主人公身份的塑造,更是他对于人性与生活的思索与叩问。
我们是否真的只能拥有一种人生呢?
人性是否真的是非黑即白?
这个客观的故事背后,是属于作家的声音,也是我读这部小说所感受的一种非虚构的真实:
生活不应该也不会只有一种模样,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只能到达某种真实的自己,而非真实本身。
或许此刻生活多变,人生的困境总能使人沦陷、绝望,会使人在当下失去生的希望。
但,就像书中所言,“人生海海,潮落之后是潮起”。
或许,这也是对人生状态之谜的解答了。
认清自己,是最为难得的
在赵又廷与麦家的对谈中,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即“人性的弱点”。
在这个对话中,麦家与赵又廷提到“欲望”。
的确,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中,人是很容易变得贪婪的。
那些对物质的占有欲,对他人的嫉妒,都是属于我们人性中最高深莫测的灰色地带。
弱点让我们成为了自己本身。
麦家小说《人生海海》中的林阿姨便是如此。
她喜欢上校,却因为一个误会恨了他半辈子,使得上校背负着难以言说的苦衷回到了乡村。
可知道真相后的林阿姨,却还是义无反顾地找回上校,陪伴他走完了下半生。
生活中总有一些故事及自我的纠葛是无法被常态化的,林阿姨正是这场生活中“大病过一场”的人——占有欲曾让她一度疯狂,直至通向毁灭。
这也是人性中最常见的弱点。
林阿姨的故事为我们开启了一场生活的修行,这也许是作者所渴望展现的辩证之道。
当我们一味地去要求生活,被物质不断捆绑着往前的时候,或许此刻的欲望就成了我们本身。
可这本书仍给我们提供了一丝解答,从极致的人性中,我们还是获得了生活中不可能的可能性。
这也是赵又廷给出的答案。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身的爱恨贪嗔痴,但文学作品企图给我们一种答案,游移于自我与他者之间的人性仍旧是可被审视、鉴别的。
我想这就是一个抗争的虚无,也是一种成长的无奈,更像是文本中的“我”放弃对过去执念的象征。
赵又廷称这个过程为“认怂”:坦然接受不完美的现实,努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或许人生会轻松一些。
这也是《人生海海》企图给我们提供的一种出路:
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悬殊并没有什么要紧,所有我们曾窥视、渴望得到的经验也不过是人类普遍经验的一部分。
而这也可算是成长的可贵了。
人生海海,总要与自己和解
这个故事中,还有一个不能被忘记的角色——即承担“说书人”身份的我。
麦家曾坦言,童年缺少的亲情,一直是他在提笔写故乡时迈不出去的坎。
或许在《人生海海》中,他做了一次成功的尝试。
人只要活着,就不会有停止抗衡的一天。
但赵又廷认为,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有爱的家人,也是一种生活的出路。
赵又廷新电影《兰心大剧院》剧照
当然,童年所背负的绝境很容易让人觉得孤独,但麦家笔下的童年个体,其实也是无数座孤岛遥遥相望。
在故事的结尾处,少年不再默默承受着家庭与社会的问题,也不再一味地以对立的姿态去抵抗他人。
他终于真正理解了上校的无奈与痴狂。这是他归家的终点。
或许,这也是《人生海海》想要告诉我们的:
当一个人真正掌控了自己的生活,理解到人性的复杂,也从中感受到了爱意之时,或许这时才算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和解。
读完《人生海海》,我以为麦家想要传递的也并非只是和解一种意味。
而是在于给每个读者一种生命经验的传递:终要停止的一生里,人总是要学会放下。
也正如小说的结局昭示我们:唯有归家和爱,才是身体和灵魂安放的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