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之前我们有很多人说,富人自律、谦逊、格局大,不在小事上面纠缠、相信努力的价值。
穷人易怒、自由散漫、愤世嫉俗、喜欢抱怨、不相信努力的价值。
这就是富人之所以为富人,而穷人之所以为穷人的原因。
我们总是让富人去体验穷人的环境,比如之前的香港富翁窝底平民窟,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让穷人去到富人的环境,会变成怎样?
这件事情,还真的有人干了。
英国纪录片《富哥哥穷弟弟》就是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他们是亲兄弟,父亲是警察,妈妈是银行小职员,可是却因为人生际遇不同,几十年后两人走上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哥哥伊凡是个富有的政客和商业家。
他开豪车,名下在欧洲各地拥有三套房产,其中一套的历史能追溯到13世纪。
他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马场和五匹健壮的马儿来满足自己的马术爱好。
与之相比,伊凡的弟弟大卫可就没有那么壕了,他没房、没稳定收入,甚至连一个固定的工作都没有。
住在一辆环境糟糕的房车里,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他还常常倔强的透露出对上流社会的鄙夷,安慰自己说底层社会挺好的。
因为财富不同,圈子不同、三观不同,这两个兄弟的感情并不好,这么多年很难说得上几句话。
这一次,纪录片摄制组要他们分别去对方的家中生活8天,相当于是现代版的“变形记”。
哥哥去到弟弟那里,发现他居住的房车就脏兮兮地停在乡间的路边,空间狭窄、过道拥挤不说,甚至连洗浴和如厕设施都没有,上厕所甚至要去后边的灌木丛来解决方便问题。
他无法想象这样的生活弟弟是如何度过来的。
而且弟弟的生活更是自由散漫,毫无自律可言,明明约定的是八点,可是他却迟到了将近两小时。
弟弟一直对哥哥没有怎么帮助自己这件事而耿耿于怀。
面对弟弟的心结,哥哥向摄制组透露,自己这几年其实一直有在暗中帮助弟弟,他并不知道真相,他的自暴自弃让他也无可奈何。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愤世嫉俗,自由散漫的人,他环境中的朋友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都是一群偏激、易怒、负能量、怨天怨地的人。
他们聚在一起讨论政治,讽刺英国现在的社会制度,谈论各种没有事实依据的阴谋论和充满封建迷信的伪科学理论,个个都是非常极端的人。
他们说自己极端的言论在大宪章里面有写明,但是哥哥提出疑问之后,他们就连真假都不知道了,只知道顾左右而言其他。
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弟弟竟然还相信“地球毁灭论”,当行星连成一排的时候,地球就会毁灭,而自己的国家才会得到救赎。
这一切,在哥哥的眼里都是荒谬的,他说弟弟就是住在一个充满了没有意义的古怪言论的店子里,他的环境太糟糕了,有这个闲心,还不如好好找一份工作。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年生活在这种糟糕环境中的弟弟,到了哥哥所在的精英生活圈里又会怎样呢?
第一天,哥哥带弟弟去参加一个精英聚会,弟弟好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
他收起了自己之前那些极端的言论,也没有愤世嫉俗,因为大家都是很睿智和积极向上,这样自己就会显得像一个异类。
于是,他开始认真去听这些精英们都是怎么思考问题的,在宴会上,弟弟和各界精英侃侃而谈,讲述了许多自己在南美洲旅行时发生的趣事。
哥哥把弟弟带到了自己的马场,弟弟骑着马儿在草地上自由驰骋,他开心地笑了。
弟弟第一次学习马术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他反应速度极快,仅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学会了骑马。
哥哥带弟弟去参加艺术展,在艺术展上,弟弟又展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独到理解。
他在游戏环节里用软糖和牙签制作出的艺术品赢得了不少艺术界佼佼者的交口称赞。
弟弟非常感谢哥哥能够带自己来这么高端的地方。
最让哥哥感到欣慰的是,哥哥去参加赛马比赛的时候,不慎摔下马,弟弟非常紧张哥哥的安危。
哥哥感谢弟弟这么紧张自己,这么细心,这要是放到以前,完全不敢想象。
不仅如此,弟弟和哥哥住在一起,每天看到哥哥那么早就去上班,要花很多时间处理各种焦头烂额的事情,弟弟终于能够理解了哥哥生活的不易。
他说,自己之前从未想过,那些巨额财富的背后,都是哥哥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努力拼来的。
经过这些天短暂的相处,弟弟好像脱胎换骨一样,变成了一个踏实、勤勉、相信奋斗意义的人。
不再是愤世嫉俗、满身都是刺,兄弟俩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了。
弟弟甚至开始注重自己的仪表,把脏兮兮的头发重新理了一下,他想要从头开始。
哥哥坦言,弟弟其实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只是他那个糟糕的环境,一直让他陷进去,如果他可以跳出来,积极向上的那一面得到发挥出来,他的人生绝对不是这样。
可是人生就是这样,绝对不会再给你重来一次的机会,哥哥和弟弟走向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生,这样的互换环境又能改变什么呢?
分别的时候,俩兄弟抱得很紧。
甚至弟弟的眼泪不断流下来。
影片就到这里结束了,看完这样一个纪录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
我们总是说穷人满身负能量,格局小,为了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可是当穷人拥有了富人的条件之后,他们的表现不一定就比富人差。
其实我挺能理解弟弟的。
我从小的环境就是在一个偏僻贫穷的地方,那时候在那样的环境中,身边的人文化程度都不高,居然都相信哈雷彗星撞上地球的“世界末日论”,而这样的言论和弟弟所说的“地球毁灭论”又有什么区别呢?
因为无知所以无畏,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更容易相信谣言和极端的言论。
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人,很难受到社会的正面评价,而他们为了维持自尊,往往会自我安慰,会对有钱人有鄙夷的心态,觉得自己的生活很享受。
其实这样的人,更多是在逃避现实,自我麻痹。
生存的环境很重要,而环境中的圈子也同样重要。
坏的圈子,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黑洞,不断吸住他,不让他挣扎出来。
有幸能够从里面逃脱的人,会越来越相信自己,越过越好,而陷入里面的人,会越来越抱怨,越过越差。
你想想看,你本来是一个相信努力可以改变命运的人,为了维持生计,你必须去打工。
而你工作的圈子,个个都是愤世嫉俗,他们认为,都是社会的错,有钱人的错,父母的错,反正千错万错,不是我的错。
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你难免不会受到影响,渐渐地,你也变成了一个愤世嫉俗的人。
人一旦进入这样的环境中,思想是很容易被同质化的,就像一群恶人中存在一个好人,那么好人就成了异类,被同质化是最终的结果。
作家慕容雪村应该很多人都知道他,2009年的时候,他为了揭开传销集团的丑陋嘴脸,选择了进去里面当卧底。
这样的人,高学历,又是作家,见多识广,应该很难被传销集团洗脑吧?
可是还真的不是我们想象的这样。
在每天轮番上课,各种亢奋的“导师”上课,每天就只能听到一种言论的环境中,慕容雪村渐渐开始动摇了。
他开始思考:他们都说的那么有板有眼,语气那么坚定,会不会真的确有其事?
在《中国,少了一味药》中他写到:
只要假以时日,把我终日浸泡在谎言之中,听的全是歪理邪说,见的全是职业说谎家,我肯定也会相信。如果时间够长,在这个完全与世隔绝的谎言中,我肯定也会变成一个狂热的传销徒。
所以你看,即使是一个高文化的知识份子都会变成这样,更何况是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他们陷入不好的环境中,更难以挣脱出来。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这样一句话:
每逢你忍不住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要记得,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拥有你的优越条件。
人和人之间是真的不同的,我们生长的环境不同,具备的条件不同,没有可比性。
如果你有幸从那样的一个环境中挣脱出来,首先请感谢努力的自己。
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请尽量去帮助他们,但不要随便评价他们。
因为他们正在经历什么,你永远不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