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品药业:聚焦“巨人肩膀”的朝阳行业,创新制剂技术填补国内改良型新药空白

2023-03-03     梧桐树下V

原标题:力品药业:聚焦“巨人肩膀”的朝阳行业,创新制剂技术填补国内改良型新药空白

“4+7带量采购”以来,国内仿制药企降价厮杀,药品“地板价”屡见不鲜,仿制药市场一片红海,但“10亿美元、10年时间”的创新药入局门槛又太高,除了少数药企能够负担并一举成功外,大多数药企望而却步,看不到创新药与仿制药缝隙之间的“曙光”。

在此进退维谷之际,改良型新药成为许多制药企业的理想选择,也将成为其向创新型药企过渡的途径之一。力品药业(厦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力品药业)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公司聚焦于口腔膜剂、气体微球、缓控释制剂等高技术壁垒的创新制剂开发,致力于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效的新药产品。

新型制剂创新发展,破解临床急需难题

改良型新药指的是在已知活性成分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剂型、处方工艺、给药途径、适应症等进行优化,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境内外均未上市的药物,注册分类为2类。简言之,改良型新药是对已上市药品的升级改良,强调“优效性”,相较于被改良的药品,具有增强药效、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等明显临床优势。

而要实现“改良”,创新制剂是重要手段之一。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数据,在改良创新药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市场,创新制剂是主要推动力之一,占据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

力品药业就是一家以创新制剂技术为核心的改良型新药研发企业,主要通过聚焦口腔膜剂、气体微球、缓控释制剂等高技术壁垒的创新制剂开发。依托核心技术,力品药业目前形成了盐酸帕洛诺司琼口颊膜、盐酸多塞平口颊膜、注射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阿立哌唑口溶膜等9个主要在研产品。

其中盐酸帕洛诺司琼口颊膜用于预防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其美国管线正在开展III期临床试验,中国管线已获得IND批准,即将成为中美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预防该适应症的口颊膜剂型;盐酸多塞平口颊膜用于治疗睡眠维持困难的失眠症,其中国管线正在开展II期临床试验,美国管线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并拟再开展一项关键性I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口溶膜则已在中美申报NDA,另有2个产品同时在中美两国开展一期临床试验。

创新制剂对于创新性改良药的意义在于,解决既有药物难以同时兼顾治疗和因化合物自身特殊性质或相关疾病的临床需求所带来的问题。

以盐酸帕洛诺司琼为例,该药品目前全球上市的剂型主要为注射剂和胶囊剂,但注射剂需要医护人员在医疗场所实施,不便于患者居家治疗;胶囊剂则需要一定时间起效,若在此之前患者发生呕吐反应则难以保证效果,并且,中国占比较高的结直肠癌、胃癌和食管癌患者也可能因胃、肠道切除而不适合使用胶囊剂,导致胶囊剂的临床使用率较低。

针对以上给药痛点,力品药业采用口腔黏膜给药递送设计,开发了盐酸帕洛诺司琼的口颊膜剂型。通过促渗剂促渗透技术和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粘附技术的作用,盐酸帕洛诺司琼口颊膜由口腔黏膜吸收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达到与注射剂型一致的暴露量且安全性更优,从而满足化疗患者未被满足的居家用药需求。对结直肠癌、胃癌和食管癌患者中胃、肠道切除的患者而言,口颊膜吸收不受胃肠道切除影响,也保障了用药效果。

不难看出,与全新靶点和结构的化合物新药相比,改良型新药是在化合物新药基础上开发出的新药品种,具有更多可以借鉴的已知活性成分药品的研究数据,改良后的新型制剂新药在满足未解决的临床需要上有着重要意义。

四大平台夯实技术底色,在研管线填补国内空白

虽然改良型新药是以既有药品为基础,但其同样需要完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与原研药相比,改良型新药在剂型、剂量、给药途径、适应症等某些方面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些变化均可能会导致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发生变化。申请人需要经过大量实验对配方及组成、剂量、工艺等进行调整,需要集合多种学科的综合考量才有可能实现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一致,才可能豁免部分临床试验,其难度远大于仿制药。

也正是因此,改良型新药的研发涉及多学科知识技术交叉化、平台化的整合、应用与创新,在分子结构、剂型、新复方制剂以及新适应症拓展上有一定技术壁垒,如脂质体、微球等工艺的成熟均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特别在创新制剂领域,由于其靠新的剂型改变原有药物的递送方式、代谢途径及动力学参数,以实现临床获益,故对于药物递送理论研究和工艺开发提出了较高要求。

为此,力品药业通过自主研发搭建起了创新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技术平台、气体微球技术平台、缓控释制剂技术平台难溶性药物增溶技术四大核心技术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技术平台在国内属于首创,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从临床应用角度来说,口颊膜是具有明显优势的药物递送方式,但同时,口腔黏膜构成复杂,像盐酸帕洛诺司琼这样高亲水性的药物很难渗透口腔黏膜屏障。创新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技术平台所覆盖的技术,解决了黏膜对药物的屏障作用,提高药物颊黏膜的渗透性,同时还解决了强刺激性药物的成药性难点。

受益于此,由该技术平台所研发的盐酸帕洛诺司琼口颊膜成为中美首个进入临床的口颊膜产品,该产品的生物利用度是对照组的3.4倍,且利用结晶度控制技术,在80度以上高温的工艺过程中可保持结晶度的稳定。

而气体微球技术平台所开发的注射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是国内首支获批上市的心脏超声造影剂。目前市面上的同类产品,存在浓度低和粒径不均一等缺陷,稳定性不甚理想。而力品药业获批的产品,工艺制备稳定,气体微球浓度达到109/ml高级别,粒径均一,因此成像效果更优。目前该产品已成功上市,并在2021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打破了造影剂市场长期以来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

从切入创新制剂赛道到搭建平台,再到孵化出产品,力品药业不仅填补国内市场的空白,自身也具备技术壁垒并不断开花结果。

截至目前,力品药业取得14项与核心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实现6个产品入选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产业化方面,公司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已达到国际标准,并分别于2017年、2018年、2022年三次通过FDA(美国食药监局)现场检查,且两款缓控释高端制剂产品已在美国上市。

改良型新药已成热点趋势,深耕研发稳站行业潮头

纵览改良型新药的发展历史,其在美国起步较早,1984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就将已批准改良和新发现的药物归入505(b)(2)。2017年起,美国每年都有50个以上药物通过505(b)(2)途径获批,每年FDA批准的新药近一半是505(b)(2),改良型新药已成为美国新药市场主力军。

除可观的销售额外,成功的505(b)(2)产品市场份额更能吸引眼球,2016年到2020年,美国改良型新药市场规模从1,445.0亿美元增加到1,743.1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达到2,277.7亿美元,到2030年达到2,776.5亿美元。

与美国相比,中国改良型新药的发展起步较晚,是从2016年化药注册分类改革后,才真正提出什么叫改良型新药,而中药和生物制品则是在2020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才提出改良型新药,可以说是当前医药行业“初升的太阳”。

一方面,目前仿制药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创新药研发的高投入、高风险性无法规避,另一方面,全球慢性病患者数量持续增加,年轻化趋势显著。现今505(b)(2)已成为众多医药企业的新药开发策略之一,其被改良的新药可降低药物副作用,增加药物顺应性,对慢性病患者吸引力巨大。

有鉴于此,在改良型新药的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围绕中国改良药新药产品高效落地是必然需要,也是迫切需求。为此国家也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在2022年3月发布的“关于公开征求《化学药品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中,CDE重点对改良型新药提高有效性、开发新适应症、改善安全性、提高依从性四个方面问题进行回复,可见CDE基于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而不断对改良型新药进行的研发考虑,充分评估和设计改良思路。

在多方支持下,目前中国改良型新药行业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2016年到2020年,中国改良型新药市场规模从2,613.9亿元增加到3,239.9亿元,预计到2025年达到5,612.9亿元,到2030年达到7,951.7亿元,2016-2020年、2020-2025年、2025-2030年的CAGR分别为5.5%、11.6%、7.2%,增长速度高于美国市场。

中国改良型新药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力品药业布局和发力的创新制剂技术则是推动改良型新药发展的重要因素。公司基于“临床需要”这一核心,持续深耕研发,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至2021年,力品药业研发费用分别为1,489.34万元、1,396.06万元和4,592.02万元,其中,2021年的研发费用占公司收入的89.82%。

随着研发力度的不断强化,力品药业除当前核心产品外,也成功布局了精神神经领域及心血管领域等市场潜力大、技术难度高、临床需求迫切的创新制剂产品,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建设国际化商业体系,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创新制剂企业

对于创新药企而言,产业化的建设与研发实力同样重要,是研发成果转化的关键途径,尤其是在当前医药产业不断向全球化推进的背景下,打造国际化研发视野、建设国际化商业体系将成为医药企业的重大优势。

力品药业自2012年成立之初便着眼于全球化发展,公司核心技术人员Ying Ye(叶英)博士(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特聘专家)、Haijian Zhu(朱海健)博士(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特聘专家)、Jianhua Huang(黄建华)博士和Matthew Nieder博士均具有超过二十年新药研发、商业化以及跨国大型制药公司的研发管理经验,在核心技术研究、产品管线布局上富有前瞻性及国际视野,是公司进行全球化新药开发的坚实基础。

同时,力品药业前瞻性地建立了国际化新药研发中心和GMP产业化基地,以支撑公司开展产业化制剂技术的研发,开展中美两地的药物注册申报及生产上市。

该产业基地于2017年、2018年、2022年分别三次通过FDA现场检查,是福建省首家通过美国FDA现场检查的制药企业。基于该研发生产体系,力品药业已有多款核心产品开展中美国际多中心的申报、临床。且公司还拥有膜剂、冻干气体微球注射剂、片剂、软胶囊等多种制剂的大规模生产线,同时正在建设新的生产线,确保可以满足公司已上市及拟上市产品的未来商业化生产需求。

总体来看,力品药业是一家有着过硬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改良型新药研发企业,公司虽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身亦有其过人之处。通过自主研发的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力品药业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产品的空白,更满足了一系列临床需求,为患者带来更加优质的治疗效果。

未来,随着研发力度的持续强化,以及国际化商业体系的建立,力品药业也将在更加广泛和重大的治疗领域布局管线,通过优化上市药物的递送技术,为相应领域的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价值,也向着成为全球一流的国际化创新制剂企业不断前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14a228c36e9341237ccd56ace4daa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