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创城在行动】一座资源型缺水城市的节水实践

2021-05-11   新疆网

原标题:【乌鲁木齐创城在行动】一座资源型缺水城市的节水实践

在节约用水宣传周主题系列活动上,志愿者为市民发放宣传材料。 (记者郭军鸽摄)

新疆网讯(记者郭军鸽 牟敏 唐红梅)受地理和降水等自然条件限制,乌鲁木齐市水资源贫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全疆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属于典型资源型缺水城市。

如何有效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节约用水势在必行。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对水资源进行统筹管理,提高用水效率,转变用水理念,大力推进城市节约用水工作。

强化节水意识

节水落实到生活点滴

张贴宣传海报、大喇叭循环播放、走访入户倡导……在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闸滩村,形式多样的节约用水宣传,不断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把节约用水落实到生活的点点滴滴。

“平时家里淘米水攒着浇花、洗菜水攒着浇地、洗衣服水攒着冲厕所,尽量一水多用,减少浪费。”村民刘月英说。

城市节水涉及千家万户,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参与。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为契机,开展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实效性强的宣传活动,营造全民节水、惜水、亲水的良好氛围,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节水活动,培育节水文明行为习惯。

在营造全民节水氛围的同时,乌鲁木齐市还通过加快供水管网改造、推广节水型器具、在小区建中水处理系统、对洗车行(店)节水循环设施安装及使用进行专项检查等,全力推动全社会节水意识的提高。

数据显示,乌鲁木齐市供水管网漏失率降低至10%以下。

“我们每年都会集中更换百余台管径在100毫米(含100毫米)以上的老旧供水阀门,它们多存在漏水、打不开、关不上等现象,通过更换可以有效减少‘跑、冒、滴、漏’问题。”乌鲁木齐水业集团应急抢修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靳春元说。

推进节水行动

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5月10日12时,绿化灌溉工人田平和开着灌溉车,在高新区(新市区)北区工业园的绿化带里浇水作业。沿线绿植浇灌完毕,田平和开着灌溉车直奔乌鲁木齐城北再生水有限公司去装水。

“北区工业园、城北主干道等地的绿化灌溉用水都是再生水。”田平和说。

乌鲁木齐城北再生水有限公司技术部工作人员任泽伟说,该公司日处理再生水40万立方米,主要用于高新区(新市区)、米东区和水磨沟区等部分片区的绿化及工业冷却用水。

再生水的生产和使用,是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一环。目前,乌鲁木齐市再生水厂8座、污水处理厂19座,年污水处理量达2.34亿立方米,年回用量7400多万立方米,再生水回用率达30.4%左右,主要用于城市绿化、工业等。

向技术要水、靠技术节水,这是新疆中财管道有限公司采用的节水办法。公司总经理徐永飞说,公司生产用水约占63%,目前制定了节水工作规划,健全了用水规章制度,并不断加大改造设备资金投入,更换节水设备,先后实施中水绿化、废水循环使用等多项节水措施。

在青峰路的华源尚源贝阁小区,居民用过的水经下水管流入了小区的中水回用处理站,经处理后,再次用于小区绿化。

“处理站日处理量160吨,每年可以利用6个月,每年可节水近2.7万立方米。”新疆华源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经理白云峰说,2.7万立方米的自来水,可以满足9000人一个月的用水需求。

市水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侯卫东说,按照计划,到2022年,乌鲁木齐市再生水回用率将达到35%。“十四五”末,将提高到40%。

弘扬节水风尚

让节水成为全社会共同习惯

在高新区(新市区)八家户片区鸿阳社区,节水宣传是一项常态化活动。

鸿阳社区党总支书记戴靓说,长期以来,社区和物业开展多形式节水讲座、节水达人评选等,通过这些活动选树典型,持续引导居民以实际行动践行节约用水。

“我家厨房、卫生间都各备有一个水桶,洗菜、洗漱的水收集起来用来浇花、拖地、冲马桶。以前家里每月用水8立方米,一水多用后,现在每月基本用水7立方米……”在经开区(头屯河区)香山街社区国税小区,居民李雪飞分享了自己的节水方法。

香山街社区党委书记王梅说,国税小区是市节水型小区之一,除了各类宣传活动、节水达人评选等,社区还安排维修人员上门解决管道“跑、冒、滴、漏”等问题。同时,在小区绿化中,物业也将浇灌改为了滴灌。

身边的榜样,最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乌鲁木齐市正通过创建节水型公共机构、小区、企业等节水载体建设树立节水标杆,发挥节水示范作用,激发全社会节水意识。

仅2020年,乌鲁木齐市就有225个公共机构、46家企业、120个小区获得“节水型公共机构、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小区”称号。

涓滴汇成海,功夫在平时。营造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尚,是开创新时期节水新局面的有效路径。让文明主导我们的用水行为,让节水成为全社会共同习惯,促进社会节水合力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