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冷上位,内田诚任CEO,是“知华派”、“雷诺系”的一次胜利?

2019-10-26   阩旗一试

2019年,雷诺-日产联盟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因薪酬丑闻下台之后的一年时间里,日产、雷诺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新闻。

事实也确实如此,媒体追踪的焦点始终紧盯着不同阶段、每个故事背后的起承转合。戈恩被捕后,多位外籍高管先后出走,日产汽车陷入人事动荡。随后日方的“一号人物”,同时也是扳倒戈恩的关键人物——西川广人开始实际掌控日产汽车。不过好景不长,这位昔日的“反腐斗士”恰恰步了戈恩职业生涯的后尘——因违反公司的薪酬制度被迫下台,颇具讽刺意味。

内田诚(Makoto Uchida)

10月8日,日产汽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新的人事任命,任命内田诚(Makoto Uchida)为日产汽车公司代表执行官兼首席执行官。他也成为雷诺-日产联盟组成以来的第三任日产CEO。值得注意的是,这三次易主是在三年内交替完成的,无论是戈恩的“超长待机”,还是西川广人CEO生涯的“短命”,均暴露出公司在经营管理上的巨大漏洞。

而击败了最有利的竞争者,爆冷上位的内田诚,又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脱颖而出,获得日产和雷诺双方高层的认可和举荐?

日产在华子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对媒体表示,无论是戈恩被捕,还是西川广人同样因薪酬丑闻而丢掉CEO,双方一来一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角力背后,本质是日产与雷诺在公司控制权方面的矛盾。虽然雷诺-日产联盟成立之初,戈恩的治理举措挽救了当时濒临破产的日产,然而起死回生的日产很快成为联盟中贡献利润最多的那个,但雷诺却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包括在人事任命上,日产汽车呈现出与日本企业传统不符的外籍高管近乎全面压制日本籍高管的情况。

最典型的莫过于,强势的戈恩实际把控日产汽车近20年时间,直至2018年底被日本警方拘捕。日方人员曾多次呼吁,“希望日产CEO由日籍高管担任。”此次,内田诚击败呼声更高的日产COO山内康裕(Yasuhiro Yamauchi)和现任雷诺-日产-三菱联盟高级副总裁关润(Jun Seki)也算是达成了既定目标。

日产汽车董事会主席木村康(Yasushi Kimura)对此表示:“希望内田诚能够带领公司协同发展,行之有效的重振公司并实现业务复苏。”

不过,也有媒体解读称,内田诚上位其实是“雷诺的胜利”。

翻阅内田诚的履历可知,他毕业于日本同志社大学神学部,职业生涯的前半段就职于日商岩井(现为双日株式会社)。该公司主营金属、机械、汽车、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等消费品,而且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友好贸易关系的日企之一,同中国的贸易额每年多达10多亿美元。直到2003年才加入日产汽车,2006年起负责雷诺和日产联盟的采购工作,2018年4月调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一职,并升任日产汽车高级副总裁。

内田诚身上的“知华派”和“雷诺系”标签成为他获得雷诺高层支持的最大支撑。

找到一个合适的CEO人选迫在眉睫,因为由戈恩被捕所引发的一系列震荡已经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盈利状况。日产汽车2019财年第一财季(4-6月)的财报决算显示,日产全球营业利润同比下滑98.5%,至16亿日元。这也是该公司最近十年的四半期决算里,最差的一次业绩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日产的营业收入中,中国市场的贡献稳步提升,如今已接近三分之一。从2018年全年销量看,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156.4万辆,同比增长2.9%,跑赢大市的同时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这也是为何内田诚在掌管中国市场一年之后,便能迅速升任日产全球执行委员会成员。

缓和与雷诺之间的紧张关系,扭转日产利润下滑的局面,实施大规模的改革,成为摆在内田诚面前首要解决的几大难题。能否让日产从目前杂乱无序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就看他接下来的举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