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陕北

2019-05-29   文学陕军

神木:石峁

面对这庄严而苍茫,用石头围成的一座城池遗迹,再乐观再豁达者恐怕也要想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了。我想的是:4300年究竟有多长?一个人的寿命有多长?我甚至不忍心一下就看完眼前所呈现的一切,久久打量着石峁人所生存的环境:峁塬、沟壑、凄风、荒草、碎石。我更关注的是做为人类或牲畜赖以生存的最起码条件:阳光、空气是有的,可水呢?水从何来?还有火、木柴、粮食等。我甚至眼前出现幻觉,仿佛看到石墙后面一群群穿着兽皮,拿着石斧的先民,正瞪着眼睛,探头探脑地像看外星人一样盯着我们身边的一群小汽车,我们手里的摄像机、手机和矿泉水,他们该有何感想?再过若干年后,当我们的生命也像微尘一样被一阵风吹的四处漂洒,后人们像现在一样注视着我们这些先民时,他们又该有何举止和念想?

这样想着,一切都简单明了,我们只是这个地球上的过客,而且是匆匆的,像一道闪电一阵微风哪样,转瞬即逝,微不足道。为种种欲望所累的人是多么愚蠢。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利用生命中所剩余的时间,认真享受空气和阳光,水和食物,畅快地呼吸,大胆而酣畅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抒发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或舞之蹈之,或亮开喉咙歌之颂之。

我还想,一个浩大非凡的古代城郭为何出现在这里?这看似普通的地方又有着怎样诱人的魅力,才使得先祖们不遗余力地在此呕心沥血,构建家园?他们的生存状况又是怎样一幅图景?哦,石峁,石峁,迷一样的石城,有多少神秘的面纱有待专家和学者们去一层层揭开。

石峁山上的风很硬很凶,把人们的头发吹得张牙舞爪,像先民们粗糙而亲切的大手在抚摸你……

石峁山上的石头同样很硬很冰凉,只有它才能传递远古的信息,记录石城的一切故事,叙说着宇宙沧桑和历史风云……轻轻抚摸一块块石头,仿佛能感觉到那个时代微热的体温。

只是,石峁的天空依然碧蓝,云彩依然飘逸,史前的风依然吹着,没完没了……

神木:高家堡

要不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热播,今生很可能与高家堡擦肩而过。

我们是冲着剧中的原西县而来的。此前,我竟然不知道神木还有个叫做高家堡的地方。我甚至在想,这地方不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乡镇,要拍电视剧了,临时搭一些外景凑合而已。何况,在风沙弥漫,植被稀疏的塞上,名气再大的小镇也好不到哪儿去。

到高家堡一看,我错了。

古老的城楼,沧桑的街道,陈旧的房屋,齐整的四合院……走着、看着、想着,是村落?是小镇?是古城?我越看越稀奇,越看越惊叹。眼前的景致竟然让我联想到平遥、丽江、甚至凤凰古城。据《神木县志》记载:城始建于明正统四年,有近600年历史。在这黄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融地带,这里成为陕北四大名堡之一(另三堡为镇川堡、瓦窑堡和安边堡),自有它存在的道理。其山川地貌,城池架构,古宅民居独具特色,集军事、商贸、文化、交通为一体。可以想象,在五、六百年前这里曾经有过怎样显赫一时的风光和热闹无比的辉煌?是的,高家堡是一瓶陈年老酒,或是一本线装大书,走马观花只能浏览一下表面色彩,应该蹲下来慢慢品读,才能嚼出个中滋味。只是,街道上除了拉拉撒撒一些游人外,显得冷冷清清,外地人来了,本地人却大都又出去了。将高家堡打造成一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景区,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走出古镇,眼前是一片茂密的绿色,神木文友说这是当地特产“红葱”,很有些名气。这里还出名医、出诗人。这些我倒并不惊讶,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色,地灵人杰不足为奇。而本镇如此完整地保留了“文革”时期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建筑倒令人叫绝。

就想,神木真是个好地方。不但地下藏煤举世闻名,地上的东西也这么丰富:想看四千多年前的古城上石峁;想看六百年前的古镇来高家堡……

横山:无定河湿地

在这个世界上,湿地、森林与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这些好像离我们都很遥远。

不,陕北有湿地。

在横山,我首先看到的是碧水,是绿树,是河流,这是出乎我意料的。

观赏了被誉为“陕北的九寨沟——雷龙湾瀑布”,“陕北的葛洲坝——王圪堵水库”后,便来到一个叫做波罗的小镇,去看无定河湿地自然风光。

一直以为,在陕北,无定河流域是最迷人的风景。凡是有河有水有绿色的地方才会有灵气,有生机,有活力。譬如我的家乡绥德无定河川道,一到夏天,满川的瓜果、菜蔬、树林常常让我流连。去年参加“无定河流域徒步考察队”的一位文友对我说,横山的无定河湿地才是最美的地方。眼前所看到的景色果然不凡——

正值初夏,横山80公里的无定河湿地,水域辽阔,水草丰盈,水鸟成群。波罗一段又是最具代表性的湿地,这里北靠广袤的毛乌素沙漠,南接沟壑纵横的黄土丘陵,无定河像一条扭曲的带子,在中午的阳光下闪耀着白色的亮光。河谷湿地为鸟类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条件,水面污染较轻,水草肥美,牛马衔尾。芦苇激荡,鸟鸣声声,良田苇丛交接,野鸭天鹅相伴。塞外大漠有如此优美风光,令人惊叹。

陪我们游览的横山文友说,今年正月刚立春,成群的白天鹅飞到此地,或水中嬉戏,或高天翱翔,吸引大批摄影家奔波拍摄。面对如此美景,我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诗句:“青山有色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大夏国王赫连勃勃曾发出赞叹:“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于是,匈奴人便在陕北靖边修筑统万城定都,雄据于无定河畔。

造物主在无定河流域的其他地方只是轻描淡写了一下,而对横山这块土地却情有独钟,浓墨重彩地大肆渲染了一番,让它成为陕北一块绿州。这对自古干旱少雨,荒凉贫瘠的陕北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慰藉。同时,也让我看到黄土高原的另一面:河水丰沛,水草茂密,绿树成荫的“江南水乡”神奇而秀丽的风光。

横山:波罗古堡

古堡建在山上,这是古人一个大胆而独特的创意。

正中午时分,驱车上山,直抵古堡最高处。

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但见波罗古堡面临无定河,背靠黄土山,地势陡立。看明长城横贯山梁远去,观无定河蜿蜒湿地东流。六百年历史沧桑更迭,一古堡兵家刀光剑影。文峰塔、凌霄塔魏然耸立,亭台楼阁,残垣断壁依旧,大漠落日,塞上风声,一副苍凉恢宏的场面,让人联想起远去的岁月,古老的歌谣。

独特的山形地理,深厚的蒙汉文化底蕴,曾经的弥漫硝烟,显示着它厚重的沧桑历史和潜在的博大价值。

漫步波罗古城堡,望夕阳下无定河水波光粼粼,看凌霄塔影斜垂,听塞外风声四起,犹如走在一幅苍老平静的画卷。

古堡当然故事多,每个角落都隐藏着一段传奇或一个轶事,古怪离奇,惊心动魄——

“波罗”即梵语“到达彼岸”的音译。如来佛凌空踩石留脚印,“接引寺”倚石而筑驻真迹。北宋抗击西夏,明代抵御蒙军,闯王征战清兵,波罗城头鏖战急。“横山起义”震撼西北,中国革命留史迹。相传西夏国王李元昊出征前必来此地敬香许愿,康熙皇帝亲征葛尔丹特意绕道前来祈祷……

哦,横山波罗古堡,明代长城沿线三十六营堡之一,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

哦,波罗古堡,“佛掌上的明珠”,“一个来自天国的地方”,今后,你还将上演怎样的故事?

据说,为了重现古堡辉煌,政府已全面铺开波罗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我们看到古堡里不少修复和正在修复的古建筑。不远的将来,它将成为中国西部电影拍摄基地、文化艺术活动基地、陕北宗教文化展示基地和旅游产品生产基地。千年古堡即将涅槃再生,重显昔日风采。

清涧:王家堡

两山对峙,形成峡谷。山上长树木、野草、庄稼,沟里清水浇瓜果、菜蔬。国道车辆如流,南来北往。人家撒落山腰,牛羊关在圈里,鸡狗悠闲地散步......

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有一个不起眼的名字,叫“王家堡”。

但是,因村里出了一个非凡人物,“王家堡”便名声大震。而且,这里还有了一座辉煌的建筑,成为陕北一道耀眼的风景。

他是一个文学圣徒,一个文学巨匠,一个王家堡养育出来的好后生。

此刻,我站在“路遥纪念馆”前,一眼就看到他的雕像——

头顶蓝天,脚踏大地。望陕北山水,看王家堡窑洞,抽红塔山香烟。

倒下的是躯体,站立的是灵魂,传播的是精神,深入人心的,是平凡的世界里不平凡的人生。

他最可贵之处,是对高天厚土的热爱,对父老乡亲的热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热爱,对文学宗教般的虔诚和热爱。

他用生命点燃了文学,文学成就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并且,延续着他的生命......

有大爱才会有大作。

有大爱才会有大美。

他为文学树起一根标杆,告诉陕北的写作者:用五谷喂养的文学乡土味才很浓,艺术生命力才旺盛。

他日夜守望着故乡的山水,诠释着阳光、土地、牲畜、亲人和文学的亲密关系,述说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艰辛与快乐。

站在这棵文学大树下,我的灵魂又一次受到洗礼。为自己的浮躁、浅薄、平庸这些与文学无缘的东西蚕食了生命而悔恨,为碌碌无为地消磨了时光而羞愧.....

这样想着,走出纪念馆时竟然一身的轻松,仿佛丢掉了些许多余的东西。

清涧:高家洼

去高家洼是要经过高杰村的。

乡村公路硬化了,岔道不少,但没路标。走走,停停,问问。一会沟底穿行,一会山上盘旋,看不完的山梁,看不完的窑洞,处处皆新奇,处处皆亲切。陕北的山就是这样,各具形态,各有精彩,遥相呼应,但绝不雷同。在清涧,枣林是乡村最宁静而耐看的风景。

高杰村是清朝以来县内知名的文化村。放眼望去,山朗润,水清澈,树繁茂,人厚道。许多村落遗址都是当年贡生举人、进士翰林及县令知州的官邸。沿途可见旧式府第风范的古老建筑,虽然陈旧,风貌俨然。康熙年间,因此地人才辈出,遂将原“高家村”改为“高杰村”。

当梦境一般的圣地出现眼前时,我震撼了——和我想象中的竟然如此地相似。

我知道,1936年2月5日,一位从南方来的伟人,就是站在我所在的位置,望北国漫天大雪,畅想古今与未来,思接千载,神游万里,诗潮涌动,轻轻地吟诵出一首雄视千古,气吞山河的千古绝唱......后来,我才体悟到:征服世界的,不只是千军万马,长枪大炮,有时却是一个人,一本书,一首诗,一支歌。

现在,我站在陕北清涧这个叫做高家洼塬的高地,惊叹于上苍竟然赐予黄土高原这样一方宝地:浓郁的秋色下,蓝天高远,白云飘游,一览众山小。秦晋大地群山绵绵,浩浩荡荡,似大海波涛,汹涌澎湃,延伸天际。咆哮的黄河隐藏于千山万壑之中,隐约可见。山下村庄,白花花的道路,蜿蜒崎岖;茂密的枣林,稀疏的红枣,成熟的庄稼,是塬上奉献给人们又一季丰硕的果实.....苍茫、厚重、辽阔、雄浑、大气。此情此景,再卑微的人也会受到触动,也想亮开嗓门纵情高歌一曲或是吼喊几声,才不辜负这一派北国秋色风光。何况一个指点江山,胸有百万雄兵的领袖,一个开创千秋大业的伟人,来到这里肯定要抒发点什么。

黄土高原窜出的地气,苍茫大地升腾的灵气与伟人的才气相碰撞,必然会产生震惊世界的奇迹。

倘若这一切发生在小桥流水的南国,还会有这样的奇迹出现吗?

在秋阳下站立,一任秋风吹拂我的头发与思绪,我仍然固执地想象着一场漫天飞舞的大雪降临时,这个高家洼塬又是怎样一种撼人心脾的意境......

清涧县政府从2013年开始,以“北国风光 领袖情怀”为切入点,用三年时间在此倾心打造“北国风光”景区。令我难忘的是,当地群众都知道这块地方的不平凡,几次问路,只要提起“毛主席”三个字,人们就知道你要去哪里,就会很热情地给你指路。据说,不少百姓会背《沁园春·雪》,讲毛泽东当年的故事。

哦,高家洼塬,注定是中国人向往的一处精神高地。

(作者简介:耿永君,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发表于《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延河》《延安文学》《散文中国》《华商报》《文化艺术报》等报刊。著有散文集《守望校园》)

【投稿说明】

投稿请发邮件至:

wxsj20160908@qq.com

爱文学爱生活,欢迎投稿!

【关注我们】

文学陕军新媒体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