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95分大哭大闹”:聪明的父母,都知道培养孩子这一点能力

2019-10-17     笑乐妈育儿

文/笑乐妈(原创)

我妈打电话说自己刚刚和小侄女“争吵”了一架。

原来,刚上一年级的小侄女这次英语考试考了95分,她回到家就大哭大闹。

我妈告诉她,这才刚开学几天,考95分已经很不错了。

小侄女就说,班里有20多个小朋友考了99、100分,她考的太差了。

就这样,两人争执起来了。

我妈就说别那么在意成绩,这次考不好,下次努力考好就行了。

但是小侄女就是很生气,甚至还会担心下次也考不好怎么办?

后来,我妈还以第一次考95分的名义,带小侄女去买了她想要的礼物。

讲真,我就很感谢我妈对我成绩的反应迟钝,以至于我几次考研复试失败,我都能从头再来。

现在很多父母吐槽自己的孩子越来越经不起批评。

比如有个孩子假期作业没做完,竟然装病请假不去上课。

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认为老师、同学讨厌嘲笑自己,甚至严重的就怀疑自己的能力。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表面看上去健康快乐,可内心却总难以适应环境,略受点挫折就支撑不住呢?

这就像一个外观完好的蛋壳,表面上十分坚硬,却只要轻轻一捏就会变成一撮碎片。

心理学上称这样的宝宝为“蛋壳宝宝”,这样的孩子不能承受心理打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懂如何接受和克服,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往往一点小事情也能把孩子击垮。

而聪明的父母都知道,为了避免孩子成为蛋壳宝宝,他们都在培养孩子的这点能力。

没错,就是钝感力,希望孩子不要那么敏感,而是能反应可以迟钝点,这样才能从容的面对生活的磨难与挫折。

01、钝感力强的孩子,更容易幸福

之前黄磊海清主演的《小欢喜》霸屏,我特别喜欢他们的儿子方一凡。

他就是个十足的乐天派,即使在一个班级里的好朋友分班都分到尖子班,只有他留在了普通班,但他依然很快乐。

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会自得其乐,会幽默搞笑。

不仅如此,即使被他妈妈吼骂,甚至艺考梦被他妈妈否定打击,他也不自怨自艾,反而还会宽慰爸妈。

整个剧中感觉就属方一凡过的真实幸福快乐。

我相信以他的性格,即使在遇到任何挫折困难时,都能很好的度过难关

方一凡饰演者

但有的孩子总是非常敏感,家长都不知道哪句话就让孩子想不开了。

就在开学前一天,一个8岁的小男孩离家出走了。

原因只是因为小男孩暑假作业没有做完,被妈妈训斥了几句。

他就带上自己的枕头、被子、衣服、公交卡,离家出走了...

幸好,最后被民警安全寻回,没有造成悲剧。

讲真,作为父母现在都很难,很多批评的话都不敢说,总担心孩子想不开,可是如果这样的话,孩子很难去面对以后生活的挫折。

就像叔本华说

“人性最特别的一个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人的痛苦,大多来自于别人的眼光。

毕竟对外界事物太过敏感的人,一般也容易受到干扰。

反而那些看似迟钝的人,心里却早就有了一把尺。

02、钝感力强的人,更容易成功

前几天,看到一个关于王宝强的新闻,他吸烟的镜头被选入北影教材。

作为一个龙套演员,要家世没家世,要外貌没外貌的人,他能走到如今,凭什么?

有人说是他运气好,有人说他能吃苦,但是有这些条件的人也大有人在,为什么他们都不行?

因为他们没有他身上最关键的一个能力,而这就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别人甚至家人眼里,王宝强就一直在做傻事,即使招到别人的嘲笑,他也一样的坚持。

8岁,他决定去少林寺当和尚,当时他父母打骂不让他去,他毅然去学了,一坚持就是6年。

后来他说要当演员,就跑到北京做了一名群众演员。

别人眼群众演员就是做样子,而他却傻傻的忍着剧痛演出真实感。

即使身边所有人都认为他傻,但他依然坚持这么做。

那时当群众演员一天只能赚25块钱,但是王宝强竟然把赚来的大部分钱用来打印照片,然后把自己的照片发给那些剧组人员,比如负责选角的副导演。

室友嘲笑他的寒酸样,甚至打击他,但他却说:第100张看不到,第101张就看得到呢。

正因为他对别人的讥讽和评价,反应总是那么迟钝,他才不会受到别人的影响,才能继续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

而正因为这样的傻傻的坚持,才有了在电影《盲井》中出演男二的机会,也拿到了金马奖最佳新人奖。

所以王宝强的成功不是单纯的运气与吃苦,而是他身上的这种钝感力。

就连家喻户晓的马云,我们都知道他历经三次高考。

第一年,他的数学才考了1分。

受尽压力和讽刺,他决定复读。

第二年,他的数学也只考了19分。

他还是心有不甘,继续复读。

第三年,有位老师还讽刺他,如果你数学及格,我名字倒着来写。

他想尽各种方法学习,一个劲的研究。终于考上了大学,而且数学考了79分。

大学毕业,24人参加肯德基面试,只有他一个人不通过。

不仅如此,后来哈佛拒绝10次。

经历那么多,如果马云很敏感,对别人的看法很在意,我想他经不起这么多折腾,早就停留在一个安稳的阶段了。

而现在它不仅成功创立了商业帝国,还获得了终身成就奖。

为什么在面临那么多的讥讽和挫折,还能一如既往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呢?

他们都是对别人的看法与评价没那么敏感,甚至说有些迟钝,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想法,自己有没有进步,而不是花心思去思索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渡边淳一在书里写道:“人是否能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才能,很大一部分在于你是否对负面情绪过于敏感,其实钝感力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03、一流的父母,懂得培养孩子的钝感力

苏东坡一生历经磨难,他在晚年的时候,曾经写过一首诗来自嘲。

人皆养子盼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儿子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那么敏感,钝感一点。

因为钝感点的孩子,能够承受住各种痛苦,也能够都掉虚荣的面子,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凡事不往心里去。

这样的他们才能活得更开心幸福,也才能走的更稳更长远。

(1)、平常心对待,不要放大孩子受到的伤害

上周带孩子去游乐场玩,有两个小孩子因为争一个玩具,就互相推攘了一下。

其中一个小点的男孩哇哇大哭起来,而另一个稍微大点的没当回事就走了。

可是小男孩的父母不乐意了,竟然叫住那个男孩就把他骂了一顿,还说:“你父母不管教你,下次我会替他们管教你。”

其实孩子之间有冲突真的很正常,我们没必要如此在意,要知道我们这么在意给孩子会传递一种这样的信息:因为你受到了伤害,因为你感觉不舒服了,所以你要在意。

这样的结果最终就会导致孩子越来越敏感,甚至很可能以后遇到问题,就会想不开。

所以我们不要夸大孩子的伤害,平常心对待孩子遇到的问题,让他们也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受到的伤害。

(2)、进行“脱敏”练习

其实在心理学中有个“脱敏”概念,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除去我们恐惧的事情,那么我们就要去每天都一点点的去接触让自己恐惧的事。

简单说就是我们对某一类不好的事情,就是要慢慢去适应。

李玫瑾老师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进程,为了预防孩子以后出现什么问题,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一定的抗敏能力。

在我们家,爷爷奶奶盼了十几年才有了两个孙子,所以他们都不敢大声说话,总担心孩子被吓到。

然而我有时候看孩子行为不好的时候,还是会吼两句,毕竟当孩子以后走向社会上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爷爷奶奶一样,他会遇到其他脾气暴躁、情绪不好的人对他大吼,现在慢慢接触,以后就不会那么害怕敏感了。

比如我们不要过分宠溺孩子,该批评时就批评,该管教就要管教。

我们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厚脸皮”,让他们心更粗糙一点,不那么敏感,这样孩子才能更抗事。

(3)、对孩子进行“失败教育”

我小时候也是像我小侄女一样,如果考不了第一名我就会哭,总感觉自己学习比不过别人,甚至还认为自己很笨。

然而我爸妈总是告诉我:成绩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学到了什么。

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告诉我:其实人生没有人是一直都会成功的,也不是一直都能名列前茅的。如果失败了,那也是很正常,我们能从失败中走出来,就是勇敢的。

所以后来我考研三次,每次都是复试没能成功,但是我还是在继续朝目标努力。

甚至有人说我,你这都考几次了,所以你就不需要再考试了,一定是因为你不行。

但是我并不在乎,我一直认为即使我考10次,那也没问题,我依然会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

正因为这样的心态,我在面对别人的评价,别人的看法时,依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要知道,人生不是短跑,是一场超长的马拉松,只有脸皮厚一点、肩膀硬一点、心胸宽一点的孩子,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成年后复杂的生活,也才能够更好的应对生活的磨难,更好的跑赢人生马拉松。

我是笑乐妈育儿,家有二宝的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积极心理学的践行者,致力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请关注我,一起分享育儿路上的酸甜苦辣。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qnR220BMH2_cNUg8e8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