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算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但是遇到特别有眼缘的书还是会痴迷地把它读下来。
比如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上高中的时候,老师建议读四大名著,就买来了原著,酣畅淋漓的情节是那样吸引年轻的我,很快就读了两遍。后来还听过单田芳先生的《三国演义》评书,看过老版本的《三国演义》电视剧。
《三国演义》虽然是本具有虚构情节的小说,但是和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如同饮水平淡无味的《三国志》相比,更加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作者用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实在是让人有一种沉浸式的感受,很过瘾。
这小说具有较强的哲学性,比如“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败走华容道”这些故事体现出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为人之道。
当我而立之年后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其中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他的非凡才智展露无遗。可他看起来神一样的操作实际上却并非神仙,比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技不如人的凡夫俗子。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应该换位想想,就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任何人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落千丈。
相反,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施,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心态是多么的重要!应理智地控制情绪,而不是意气用事。
读了这本书,会引起自己深深地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那怎样对待呢?
俗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要因为别人不如自己,而轻视别人;人各有长处,应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谦虚使人谨慎,而骄傲则会导致着无知的狂妄。
这是一本百读不厌的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