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明光宗的第五个儿子,十一岁时就被封为信王,本来并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然而,他哥哥明熹宗宠信太监魏忠贤,任由其把持朝政,他自己则沉迷于木工活。公元1627年,明熹宗乘船游玩,一不小心跌入水中,因惊吓过度身患重病,几个月后就驾崩了,年仅十七岁的朱由检登基称帝,史称“崇祯皇帝”。 尽管崇祯已经是一国之君,手握天下大权,但他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哥哥留给他的江山千疮百孔,内有各地的农民军起义,外有满清之威胁。崇祯勤于政事,丝毫不敢有任何懈怠,即使生病也从未耽误过上朝,但他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即疑心特别重,而且缺乏太祖、成祖那样的雄才大略。
随着关外满清实力的增强,对大明江山的威胁越来越大,一些贪生怕死的文臣武将,纷纷选择了投靠满清,如范文程、孔有德及洪承畴等人。其中有一位明朝将领,原本对朝廷忠心耿耿,后来却两次降清,并写信劝说外甥投降,外甥大怒道:“我宁死也不会投降。”此人就是祖大寿。 祖大寿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曾为镇守宁远的援剿总兵,父亲祖承训因功被提拔为辽东副总兵。由于出身显赫,加上祖大寿有着过人的军事才能,逐渐得到了皇帝的重用,跟着名将孙承宗一起修筑宁远的军事城墙,并负责此地的防守任务,一直兢兢业业。吴三桂接到舅舅的劝降信后,差点气吐血,一把火烧了它。但是,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吴三桂本打算与李自成一起抗击清军,结果得知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部下占有,顿时决定投降于满清,并引清军入关,打败了李自成。有人曾写了一副对联,作为对祖大寿的评价:“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