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老人去世,后人收拾遗物发现一张“破纸”,揭开其真实身份

2022-02-25   李艺南

原标题:湖北一老人去世,后人收拾遗物发现一张“破纸”,揭开其真实身份

引言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满江红·小住京华》

人们对于英雄都拥有一种崇敬的感情,历史上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他们有着各自的信仰,并且愿意为这个信仰奉献出无限的精力,甚至奉献出生命。在大众的印象里面,英雄多是富有担当的男人,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许多女孩子也不让须眉起来,女英雄成为了时代的另一种潮流。湖北曾有一老人就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可惜在她去世之后,后人才知晓她的英雄事迹。

一、年轻的“双枪春姐”

贾春英是湖北一户农民家的女儿,1912年出生的她原本有着最平凡不过的容貌和人生。但是当贾春英加入了红色的队伍之后,这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就变成了一个有志向、有勇气、有担当的人。那个时候的贾春英不过十几岁,正是读书的年龄,却因为当时风雨飘摇的大环境,选择了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如此具有奉献精神的贾春英得到了当时战友的欣赏。

十八岁的时候,贾春英成功成为担任要职,带领着当地的一些妇女们完成任务。那个时候的贾春英意气风发,她将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了伟大的事业之中。她负责的后勤保障方面从来没有出现过纰漏,是革命队伍的好帮手;而她组织的妇女工作也非常不错,甚至她还组织过一支民兵队伍,让侵略者恨得牙痒痒,却无可奈何。贾春英这样富有成就的人,让群众人欣喜,让侵略者痛恨,一度登上了那个年代的报纸。人们纷纷为她的行为鼓掌,甚至称她为“双枪春姐”。

二、人生的变故

贾春英的生活本来应该一直这样下去,意气风发,让侵略者痛恨。只是上天似乎对英雄并没有特殊的关照。贾春英的丈夫在一次任务之中,牺牲在了枪口之下。而那个时候的贾春英还怀着孩子,畅想着一家三口的美好日子。丈夫去世的这个消息自然给贾春英带来了莫大的影响。因为家庭不再完整,感情也受到了挫折,贾春英有段时间魂不守舍的。但是想起自己身上的担子,她又必须让自己坚强起来。贾春英花费了一点时间,接受了丈夫的死讯;又花费了一点时间,说服自己独自生活下去;还花费了一些时间,坚定了自己复仇的信念。

因为贾春英知道,哭是没有用的。在这个残酷的年代,负面情绪是最没有用的东西,它会带领你走向无法挽回的深渊。只有用敌人血淋淋的代价,才能够抚平自己心中的伤痛,才能够为自己的丈夫报仇雪恨。贾春英生下孩子后,变得格外坚强。她不止一次利用自己母亲的身份,帮助革命人撤退,为他们打好掩护,更用自己的身份,深入敌人的内部,探取有效的信息,失去了亲人的贾春英,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伟大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褪去荣光后的生活

贾春英就这样一直支持着伟大事业,直到取得胜利。贾春英觉得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丈夫的大仇也已经得报了,她做这么多不是为了拥有荣光,而是为了让人们拥有更好的生活,所以退居到了二线,专心抚养自己和丈夫的结晶长大。“双枪春姐”这个秘密,一守就是一辈子。

贾春英于1984年去世,她的亲人们在收拾她的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张“破纸”。他们摊开之后发现,这是一张旧报纸。里面记载了一个人物,“双枪春姐”。报纸上面介绍了“双枪春姐”的英勇事迹,让贾春英的后人都为之崇敬。只是为什么贾春英会收藏这样一张旧报纸呢?经过贾春英后人的调查,他们发现这个“双枪春姐”就是贾春英本人。贾春英万万没想到,她留下的这张旧报纸揭开了其隐瞒了半辈子的真实身份。

贾春英后人对于贾春英年轻时候的英雄事迹非常佩服,对贾春英的崇敬更上一层楼,他们将报纸留了下来,让后辈知道贾春英的英勇事迹。

结语

贾春英作为一代巾帼英雄,在光明的道路上付出了自己的心血,而又不求回报,正是因为有贾春英这样的人存在,我们才能过上幸福安逸的生活。如今我们身处和平的年代,不需要去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我们要向先辈们学习这种无私的精神,并且让这种信念深深扎根在我们的脑海之中。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