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ST大控停牌,而后上交所将作出是否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从8月22日起,*ST大控已经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面值。9月19日,超过6万股东被闷杀其中。
而就在8天前,9月12日,*ST大控董事长还宣布6个月内,通过卖房增持公司股票,金额不少于5000万,不超过2亿。不过,这一动作并未挽回市场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只濒临面值退市的股票*ST华业,则显得比*ST大控“顽强”。在实控人抛出一份无偿注入资产计划后,9月16日的涨停令其重新站上1元关口,暂时解除了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面值的退市危险。
一个说半年内卖房增持股票,另一个说无偿注入资产,对比两家公司的自救计划,后者显然药剂更猛。话说,马上就要面值退市了,半年内增持股票,这么近的火,远水能救得了?无怪乎,市场放弃了*ST大控。
*ST大控显然并不太清醒。甚至在9月5日,*ST大控还发公告称,曾孙公司租电欣意稀土科技拟1.07亿元收购租电智能科技51%股权。
这…小编只能说太“拎不清”,这样的故技重施,真的好吗?
*ST大控,是一家老牌电子器件上市公司,近几年来,却主业凋敝,业绩表现差劲,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连续多年亏损。
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别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167万元、-9761万元、-3392万元、-3703万元。2019上半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71.6万元。
业绩不好,股价嘛也就可想而知。2015年牛市高点股价9.05元/股,而后一路下跌,直至走到面值退市。4年来,股价蒸发超90%。
在此背景下,*ST大控也是想了办法的。不过,只能说是臭棋。*ST大控想出的“高招”就是,枉顾实力推出了一份份跨界并购方案,美其名曰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2015年6月,*ST大控谋求以7.7亿元收购关联方公司中再资源。
2017年1月,*ST大控拟通过定增融资和现金支付等方式,跨界收购中国再生医学27.9%股权
2018年4月,*ST大控宣布,拟5.26亿元收购力昊金属100%股权、2.78亿元收购丰禧供应链100%股权。
2019年4月,*ST大控宣布,拟通过两家下属公司以总价7.82亿元的价格收购沈阳高登大酒店100%股权。
多年来,*ST大控热衷为关联方担保,2018年资产负债率达到81.42%,负债累累还坚持并购?
当你有此疑问的时候,*ST大控宣布游戏结束,以上并购项目全都不了了之。更有意思的是,2018、2019年发布并购案的时间点,恰在年报发布前,外界也由此质疑其炒作之心。
不过,狼来了喊多了,也就没人信了,对于9月4日再一次故技重施抛出并购案,上交所连连发问表示怀疑,市场也并不买账。最终,*ST大控还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