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让国产动力电池隆重登上世界舞台。目前,宁德时代、比亚迪以及国轩高科等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全球知名动力电池供应商(参数|图片)。
数据显示,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占全球的70%。不过,在如此出色的数据背后,我国用于制造电池的原材料——镍矿,储备量仅为全球3%。
公开资料显示,世界上红土镍矿分布在赤道线南北三十度以内的热带国家,环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分布最为集中。
其中,位于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是全球红土镍矿产量最大的国家,约占全球产量的近三分之一。而在全球红土镍矿主要分布图中找不到中国的影子。
这就导致,随着冶炼工艺的提升,红土镍矿取代硫化镍矿成为镍金属主流时,对镍矿需求量巨大的中国,对印尼红土镍矿产生了高度依赖。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镍矿进口依赖程度超过80%。这意味着,一旦印尼或者菲律宾拒绝出口,那么中国的电池制造和铝合金领域将面临巨大的损失。
果不其然,在2019年8月,印尼对外宣布将不再出口镍矿后,国内立刻掀起一股疯狂的涨价潮。
需要注意的是,“先天性”的不足令中国很难改变被卡脖子的现状。唯一好走且能够迅速改变局面的只有掌握更多的镍矿资源。
包括青山控股集团在内的中国企业,也的确在这么做。笔者了解到,青山控股集团成立于2005年,主营不锈钢生产业务。
而在2009年时,青山控股就未雨绸缪,斥巨资在印尼买下了4.7万公顷的红土镍矿。同时,该公司还顺势在当地建设起工业园区,直接在镍矿产地进行冶炼,节省了不少成本。
除了青山控股,宁德时代也从2020年6月开始在印尼建厂。虽然做法简单粗暴,但“直捣黄龙”的策略相当奏效。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印尼进行出口限制,但在2020年该国仍然向中国出口镍矿石340万吨。
反观印尼当地,虽然有先天性的优势,掌握着大量的镍矿,但受经济水平的制约,没有足够的足本用来推动当地镍矿产业升级。而这,刚好给财大气粗的中国企业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当然,中企的入局也为印尼提供了经济增长的机会和大量的工作岗位,在笔者看来这是个双赢的局面。
文/谛林审核/子扬校正/知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ba92993c48b1c0bc36112de5a7664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