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蔡锷仰慕的抗清将领——许名臣

2019-12-22   在玉溪

元江县城中有一处当地人茶余饭后的休闲场所,叫作莲池公园。公园位于繁华的闹市区,占地面积不大,当地人津津乐道地聊起它的历史,常常会聊起300多年前的那场反清复明的战争,以及在此殉难的抗清将领许名臣。

元江县城中有一处当地人茶余饭后的休闲场所,叫作莲池公园。公园位于繁华的闹市区,占地面积不大,当地人津津乐道地聊起它的历史,常常会聊起300多年前的那场反清复明的战争,以及在此殉难的抗清将领许名臣。

元江县城中的莲池公园是许名臣的殉难地

虽然距离那场战事已过了很久,但当记者来到这里,还是能从当地人口中了解到许多历史的细节,寻觅到历史人物遗留在这座城市的印痕。

虽然距离那场战事已过了很久,但当记者来到这里,还是能从当地人口中了解到许多历史的细节,寻觅到历史人物遗留在这座城市的印痕。

驻守元江城

初冬,原本以炎热著称的元江也在寒风中下起了小雨,当地人经常聚集休憩的莲池公园因为降温而冷清了许多。在公园前,记者找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书“许名臣殉难处”几个大字,碑上记载了许名臣的生平和殉难的经过。

说起许名臣,则不得不提那嵩。

据了解,那嵩,字维岳,傣族,为明末元江军民府世袭土官。据记述,明洪武年间,明王朝将原先的元江路改为元江府,并授予那氏世袭知府一职。明永乐年,升为“元江军民府”。所谓“军民府”大致可简单理解为“府”的提升。因为在明代,“府”并不掌兵,而“军民府”则是在府的基础上可掌兵,就是通常所说的“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到了明末,世袭知府一职的那氏族人那嵩,勤政爱民,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但随着明王朝的衰落,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满洲贵族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并入主中原,明朝灭亡,南明王朝在南方建立。

面对清军的攻势,南明永历帝在危难之时,加授元江军民府世袭土知府那嵩为云南总督,并授予石屏总兵许名臣为“怀德将军”称号,共同抵抗清军。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率清军入关进入云南后,那嵩与石屏总兵许名臣等南明将领,形成了掎角之势,牵制吴三桂于石屏境外。但终因战局失利,吴三桂兵近临安城时,许名臣率部撤出了临安城,直奔元江与那嵩会合,转守元江。

熟知元江历史的白仲和说:

“许名臣率部从建水到达元江后,便驻守在这里。而在他驻守的这段时间中,当地百姓对他并没有太多的了解。”

蔡立能摄

殉难莲池边

当那嵩、许名臣等退守元江后,吴三桂以重兵包围元江城,相持三月之久。在这期间,吴三桂曾想诱降元江守军,但最终未能得逞。

对此,白仲和说:

“吴三桂率重兵到达元江后,便将整个元江城团团围住。由于当时的元江军民府实力很强,且四周都有牢固的城墙环绕,所以清兵一时难以攻下城池。僵持中,吴三桂自恃兵多将广,想迫使那嵩等南明将士投降,并将劝降书用弓箭射入城中。那嵩大怒,把劝降书撕成碎片,登上城楼将回信射出城外,痛斥吴三桂。当时,元江城中大概有上万士兵。在清军数月的围困中,城中粮草很快便消耗殆尽,军士、百姓一度饥饿难耐。”

兵临城下的吴三桂在元江军民的抵抗和对他的痛斥声中,渐渐失去了耐性,并恼羞成怒,下令进攻。而那嵩父子则指挥部属与清兵战斗不息,终因寡不敌众,城池被攻破,士兵、居民多巷战而死。眼看守城无望,不愿投降清军的那嵩与其家人登楼自焚而死。

此时,驻守外围的许名臣部与清兵血战,已所剩无几。他退至城中,见那嵩已经殉难。而面对破城的清军,无路可走的他,潜入城中梓潼观莲花池底,用一空心莲杆呼吸,暂避清兵锋芒,以图东山再起。清兵四处搜捕,没有发现他的踪迹。疑惑之时,清兵发现莲池内枯荷无风而动,似觉水中有人,便以乱箭射入池中,池水渐渐变成了红色。白仲和继续说道:

“清军把许名臣拖出莲池后,劝其投降,并许诺投降后仍可为官。在遭到拒绝后,清军将许名臣杀于莲池边。许名臣死后,当地百姓将他安葬,至于安葬在哪就不清楚了。”

那嵩和许名臣部奋力抗击清军,虽以失败告终,但却书写了一段悲壮的历史。后人刘达武凭吊古迹写下了《莲池曲》一诗,赞曰:

老濞屋明社,劲草出山泽。

莲干通呼吸,一息存国脉。

天命不可活,水底毕臣节。

石碑上的记载

时间到了民国年间。那时的云南经过“重九起义”后,已推翻了清朝在云南的统治,并成立了云南都督府,由滇军将领蔡锷任都督,但当时的时局并不平静。随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成果,并复辟帝制,蔡锷在云南发起讨袁护国运动。在这期间,蔡锷将目光聚焦到了许名臣身上。

在如今的莲池公园边,人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块石碑,碑上写有“前明伟人许名臣将军成仁处”字样。而这块碑的碑文便是由蔡锷撰文、云南文化名人袁嘉谷书写的。碑文这样写道:

“公讳名臣,字见还,石屏人,前明右军都督同知,挂赞明怀德将军印。抚桂王赴缅甸回滇起义,意在合李定国并土知府那嵩三路进兵攻吴三桂。事泄,兵败城陷,那嵩合家义焚。公潜身梓潼观池中,以莲杆通呼吸。复为三桂兵所觉,入而获之,遂受其害,时顺治十六年冬十二月念八日。方今民国成立,追慕其忠,爰书以志之。”落款为:“任命经界局总长前云南都督府蔡锷题赠,同邑袁嘉谷拜书,民国四年三月十一日吉旦。”

碑文大致描述了许名臣殉难的经过、背景,但当时的蔡锷又为何要为许名臣立此碑呢?或许,是由于当时正值护国运动期间,而抗击清军、誓死不降的精神与当时的时代精神相吻合。

光阴如梭,古时许名臣殉难的莲池,在时代的发展中被修建成了供人们休闲、游览的公园,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当地历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继续承载当地人厚重的历史记忆。

玉溪日报记者:顾世丹

编辑:韩娅娇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