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只有三个人敢用此字来取名,后世无人敢用

2024-01-01   刘明宝

原标题:历史上只有三个人敢用此字来取名,后世无人敢用

名字是每个人的标识,但现在几乎没人再用“字”了。

古人就有“字”,除了名还有字。在古代社会,名是个人的标志,自称名,他人称字。古人的字在见亲朋好友时非常重要。可以说,古人的字和名有相同的作用。

比如东汉的张衡字平子、宋代的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的名和字中的“观”和“游”意义相同。名字有时意义相辅相成,有时又有截然相反的意义。

总体来看,古人对字很重视,不是随便就能取得的。

他们认为成年后直呼名字不礼貌,于是取个字供人称呼。据《礼记》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表示成年后才能取字。

古代人对名字十分看重,重名现象很少,几乎每个人的名字都有含义或传说。这对后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古人取字时非常慎重,不是随便取的。

在古代历史上,有一个字只有三人使用过,那就是“王”,一个普通的姓氏,但在字里用得很少。

在名字里“王”也鲜见,历史上只有三人名字里有这个字。第一个是冯野王,他是西汉时期左将军光禄勋冯奉世的儿子,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因为品性好,能力强,在汉元帝时期受到赏识,但因为是冯昭仪的兄弟,没有被重用。第二个是顾野王,原名顾体伦,后改名为“顾野王”,也是个有才华的人,在朝廷有一番作为。

最后一个是骆宾王,出身寒门,但学识渊博,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他们虽然都用“王”做名字,但人生轨迹各异。时至今日,“王”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姓氏。

通过这三人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到用“王”做名字的人都有着不平凡的人生,除了有位极人臣外,也都是一些正直、有才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