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消息,阿拉伯多个国家联合组团派出外长到中国访问,还没去美国访问,优先访问了中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此次访问的焦点应该主要集中在巴以冲突上。
然而,这一事件的后续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发酵,并对以美元结算的石油支付体系造成不可忽视的冲击。
派遣代表团访问我国的阿拉伯国家包括沙特阿拉伯、约旦、埃及和巴勒斯坦,此外,还有伊斯兰合作组织的秘书长。
这个庞大的访问团实力非凡,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将中国选为首站,而不是将美国作为首要选择。
这一次访问的核心议题是巴以冲突,这场冲突一直以来都备受全球关注。然而,这次访问背后所蕴含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毕竟中东的每一次冲突,或多或少都会对石油的全球格局造成一定的影响。
长期以来,国际能源市场的主导权一直掌握在美国手中,以美元结算的石油交易体系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基石。
而这一次,以美元结算的石油支付体系可能会受到这一事件的冲击,进而引发更大范围的动荡。
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与沙特签订了一系列的石油贸易合约,确立了美元作为中东石油出口结算货币的地位。
这一举措不仅建立了“石油—美元”,巩固了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还使得大部分的大宗商品交易也采用了美元结算。
然而,近年来中东与美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对美元霸权体系产生了重大冲击。
首先,美国希望中东各国增加石油产量,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和维持油价的稳定。然而,以沙特为首的产油国却通过欧佩克加号召其他产油国共同减产。
这种减产政策的背后意图是提高油价,增加产油国的收入。这显然与美国的利益产生了冲突,因为高油价对其美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构成了挑战。
其次,沙特和俄罗斯等国还宣布了额外的自愿减产,进一步加剧了与美国的矛盾。
这种减产行动可能导致市场供应短缺,使得油价进一步上涨,尤其是对美国的通胀造成很大的影响。
而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去美元和美债抛售潮正在改变着国际金融格局,而中东国家也不例外。
今年以来,沙特已经成为了美债最大的卖家之一,连续削减其美债持仓,已经抛售了约763亿美元的资产,其3年持仓已经减少了40%。
这一举动不仅是对美元体系的一种打击,也对石油美元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沙特的美债抛售行为引发了人们对石油美元体系的担忧。沙特的行动被视为对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的一种挑战。
同时,沙特还与其他中东产油国家展开了合作,包括阿联酋、伊朗等国家。这些国家纷纷加入金砖国家的行列,共同准备创建一种非美元货币。
这种举动意味着中东国家正在寻求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寻求多元化的金融结算方式。
以上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然而,最近的一次巴以冲突可能成为石油美元体系瓦解的导火索。
过去彼此之间存在很多矛盾和分歧的中东产油国,现在越来越团结在一起,当海湾国家决定一致对外时,美元的基础就被动摇了。
PS:第一时间送上最新消息,如果觉得文中资讯和观点对您有帮助——
——请给本文点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