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慢咽好处多,盘点“吃饭快”带来的内分泌相关“五宗罪”|健康科普

2020-04-10     医脉通内分泌科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导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具有“风卷残云”式饮食习惯的人也越来越多。有关饮食和健康,既往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吃什么”和“吃多少”,但实际上,多项研究表明吃的“快”或“慢”同样可能会对体重以及多种慢性疾病造成影响。今天我们盘点一下吃饭快可能会带来的五大危害。

吃饭快或增加肥胖风险

饮食速度对儿童青少年体重的影响:一项纳入3128名日本青少年(12-13岁)、参与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自行报告饮食行为(饮食速度和饱腹感)的研究发现,无论七分饱还是十分饱,与进食速度中等的参与者相比,吃饭快与超重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此外,一项对127例肥胖患和42例正常体重参与者进行的食物频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肥胖组除了饥饿感高于正常体重组外,饮食速度更是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01)。对北京市7所幼儿园1138名3.1-6.7岁的学龄前儿童的观察性研究表明,较高的进食速度与儿童超重有关,进餐时间每增加5分钟,超重风险降低约24%。

饮食速度对成年人体重的影响:与儿童青少年相似,进食过快也可能导致成年人体重增加。一项纳入381名35-74岁非肥胖参与者的横断面研究,探究了非肥胖成年人饮食速度与脂肪堆积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通过自我报告的方式收集了参与者的饮食习惯,按照饮食速度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为缓慢饮食、中等速度进食和快速饮食三组,分析表明快速进食与更大的内脏脂肪区呈显著相关性(P<0.05)。

另外一项队列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结果,在此项纳入529名日本男性参与者的研究中,根据饮食速度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为了快速饮食组和中/慢速饮食组,研究结果表明在2000年至2008年间,快速饮食组比中/慢速饮食结合组体重增加的更多(1.9kg vs. 0.7kg),并且在20-29岁的群体中,这种差异更为显著。

进食速度影响体重的机制:目前有关饮食速度影响体重机制的研究较少,有研究表明饮食速度可能会影响食欲和能量的摄入。一项旨在探究不同进食速度对餐后肠道肽反应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快速饮食(5分钟)相比,慢速饮食(30分钟)会导致更高的厌食症肠肽反应,从而增加餐后PYY和GLP-1的反应,进而起到抑制食欲和降低食物消耗等作用。

综上所述,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过快的饮食速度都有可能导致体重增加,细嚼慢咽是一种更好的进食方式。

吃饭快或增加代谢综合征风险

代谢综合征(MetS)是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年龄、基因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有研究表明,饮食习惯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一项纳入56865名日本成年参与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依据饮食速度将受试者分别纳入到慢速、正常和快速组,研究结果表明快速饮食组的BMI、腰围、甘油三酯水平、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更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低。此外,在一项纳入7972名18-65岁中国健康成人进行的横断面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逻辑回归分析探讨了MetS以及组分与进食速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MetS及其组分的不良风险随着饮食速度的加快而增加。

吃饭快或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

有研究表明,饮食速度快或与胰岛素抵抗相关。2008年的一项研究探讨了进食速度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n=3465),根据自我报告的进食速度,研究人员将参与者纳入到了非常慢、相对慢、中等、相对快、非常快五组,随后利用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来评估不同组参与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状况,结果表明随着饮食速度的增加,HOMA-IR呈现出显著的递增趋势,但调整BMI后,这种相关性只表现在男性中(P=0.03)。

4 吃饭快或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风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现改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较为常见,NAFLD不仅和胰岛素抵抗相关,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T2DM的罹患风险。除了遗传因素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是罹患NAFLD的危险因素。

一项纳入7917名韩国成年参与者的研究,探究了自我报告的进食速度与NAFLD之间的关系,参与者被纳入到4种饮食速度组(吃完一碗饭的时间分别控制在<5分钟、5-10分钟、10-15分钟、>15分钟)进行比较,对BMI、心血管代谢参数、社会和营养参数进行调整后发现,进食速度快与NAFLD的高患病率有关,尤其在BMI<25kg/m^2的人群中更为明显。

另外一项纳入2254名非MAFLD日本参与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了饮食行为(进食速度和睡前进食)对NAFLD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伴有快速进食和睡前进食习惯的参与者,NAFLD的罹患风险最高(aOR 2.48)。进一步分析发现,快速进食和睡前饮食都会导致NAFLD风险增加。

5 吃饭快或增加糖尿病风险

上述多项研究表明,进食速度快可能会导致肥胖、Mets、NAFLD、胰岛素抵抗风险增加,而这些无一例外都是T2DM的危险因素,因此可以推断,进食速度过快或导致T2DM风险的增加,并且有一些研究予以了印证。

在一项2011年发表研究中,科研人员记录了172名50岁左右的日本参与者近3年的饮食模式,经过分析发现,自我报告饮食速度为快的参与者糖耐量异常(IGT)的发生率明显较高。2012年,另外一项日本研究探讨了成年人进食速度与T2DM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共纳入了2050名日本中年男性参与者,参与者自我报告饮食速度(慢、中、快),结果表明饮食速度越快,肥胖率越高,并且T2DM的发病风险越高。此外,一项针对234名T2DM新诊断患者和468名非糖尿病参与者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探索了进食速度与T2DM风险的关系,在调整过可能的混杂因素后,饮食速度快的参与者相比较慢参与者,T2DM风险增加了2倍以上。

本文小结

综上所述,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关注吃的好坏之外,我们也要尽量做到细嚼慢咽,以防进食过快可能带来的对健康的多种不良影响。

参考资料:

[1]Ochiai H, Shirasawa T, Ohtsu T,et al.Eating behaviors and overweight among adolescents:a population-based survey in Japan.J Obes. 2013,2013:717942.

[2]SLYPERA H,KOPFERK,HUANG W M,et al.Increased hunger and speed of eating in ob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J Pediatr Endocr Met,2014,27(5-6):413-417.

[3]MING L,LIPING P,LIXIA T,et al.Association of eating speed and energy intake of main meals with overweight in 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J].Public Health Nutr,2014,17( 9):2029-2036.

[4]IWASAKITH,AZUMAT,et al.Self-reported behavior of eating quickly is correlated with visceral fat area in Japanese non-obese adults[J].Asia Pac J Clin Nutr,2019,28(1):92.

[5]TANIHARAS,IMATOHT,MIYAZAKIM,et al.Ret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8-year weight change and current eating speed[J].Appetite,2011,57(1):179-183.

[6]Kokkinos A, le Roux CW, Alexiadou K, et al.Eating slowly increases the postprandial response of the anorexigenic gut hormones, peptide YY and glucagon-like peptide-1[J].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0,95(1): 333-7.

[7]NAGAHAMA S,KUROTANI K,PHAM N M,et al.Self-reported eating rate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Japanese people: cross-sectional study[J].BMJ Open,2014,4(9):e005241.

[8]TAO L,YANG K,HUANG F,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elf-reported eating speed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a Beijing adult population: 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 Public Health,2018,18(1) : 855.

[9]OTSUKA R,TAMAKOSHI K,YATSUYA H,et al.Eating fast leads to insulin resistance: findings in middle-aged Japanese men and women[J].Prev Med,2008,46(2):154-159.

[10]TOTSUKA K,MAENO T,SAITO K,et al.Self-reported fast eating is a potent predictor of development of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n Japanese men and women: Tsukuba medical center study[J].Diabetes Res Clin Pr,2011,94(3):e72-e74.

[11]LEE S,KO B J,GONG Y,et al.Self-reported eating speed in relation to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adults[J].Eur J Nutr,2016,55(1):327-333.

[12]NISHI T,BABAZONO A,MAEDA T,et al.Effects of eating fast and eating before bedtime on the develop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Popul Health Manage,2016,19(4) : 279-283.

[13]SAKURAI M,NAKAMURA K,MIURA K,et al.Self-reported speed of eating and 7-year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middle-aged Japanese men[J].Metabolism,2012,61(11):1566-1571.

[14]RADZEVICIENE L,OSTRAUSKAS R.Fast eating and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case-control study[J].Clin Nutr,2013,32(2):232-235.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IAtZ3EBnkjnB-0zRES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