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部新区总体方案出炉 管理范围920平方公里

2020-05-07   成都房天下

5月6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对外发布了《成都东部新区总体方案》,标志着成都城市发展正式掀开了崭新的一页。锐理君梳理了部分重点信息,供大家快速了解:


管理范围:920平方公里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包括简阳市所辖的13个镇(街道)所属行政区域,分别为海螺镇、芦葭镇、董家埂镇、壮溪镇、玉成街道、草池街道、石板凳街道、福田街道、养马街道、石盘街道所属全部行政区域及高明镇、三岔街道、贾家街道所属部分行政区域,面积729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54.2万人,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165亿元。

另一部分包括天府新区简阳片区191平方公里(包括空港新城范围内的丹景街道全域和三岔街道部分区域,及现由简阳市管理的武庙镇全域和高明镇、贾家街道部分区域),委托成都东部新区集中统一管理。


规划基础:区位优势+承载能力+产业集聚能力


1、区位优势明显。成都东部新区位于成渝发展主轴和成德眉资连接地带核心区域,西邻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接四川天府新区,北靠成都国际铁路港,集聚辐射效应明显。交通体系完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于2021年投入运营,达成铁路、遂成铁路和成渝客专通车运营,成自宜高铁加快建设,成达万高铁和成渝中线高铁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地铁18号线年内建成投运,地铁19号线二期建设全面启动,区域内路网骨架初步形成,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成都平原经济区环线高速、成安渝高速、成渝高速通车运行。

2、承载能力较强。山水资源丰富,毗邻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拥有贯通全域的沱江水系和三岔湖、龙泉湖、龙马湖等多个湖泊以及丰富多样的浅丘地形地貌特色,具有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良好生态本底。土地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现状城镇建设用地占比仅为11.28%。水资源工程保障基础较好,目前主要依靠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张家岩水库、三岔湖水库和石盘水库供水,未来可通过引大济岷工程、毗河供水、久隆水库等工程提高供水能力。

3、产业加速集聚。重大功能性、标志性项目加快推进,民航飞行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吉利大学和天府奥体公园、沱江发展轴示范工程、国际合作教育园区以及三岔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引领城市发展)项目、龙马湖商务区等项目启动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加快集聚,已开工建设先进汽车科创空间、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航空商贸产业园等项目,普洛斯、吉利集团、安博物流等世界500强企业顺利入驻,成功签约引进一大批产业化项目。四是政策支撑有力。出台《关于坚持新思想指引新理念导航 高质量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东部新城的意见》。编制完成《成都市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5年)》,为东部新区优化空间布局提供了基础支撑。设立成都市东部新城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成都东部新区各新城规划建设工作,为成立东部新区管理机构奠定良好基础。


空间布局:双城一园、一轴一带


1、空港新城:依托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集聚航空经济、国际金融、国际商贸、国际消费、科技创新、国际教育和文化交往功能,建设成为引领航空枢纽经济的强大引擎、支撑内陆开放的高端平台、汇聚全球创新人才的价值高地。

2、简州新城:集聚创新研发、智能制造、商务办公、特色文创功能,建设以成都东部新区铁路枢纽站为核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放创新服务平台,以新经济为引领的商业商务、生活服务、文化教育中心,以先进汽车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制造基地。

3、天府奥体公园:立足独特的山水生态资源优势,按照满足举办国际顶级赛事和建设高品质公园城市的复合功能需求,聚焦体育竞赛、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体育贸易、体育康养五大产业,建设展现成都特色的世界赛事未来城。

4、沱江发展轴:提升沱江、绛溪河生态品质,增强生态、景观、文化、水源等功能,沿江(河)布局大型城市公园、重大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形成拥江发展新格局,打造城市核心生态骨架、景观廊道、重大城市功能集聚的城市发展轴。

5、金简仁产业带:集聚航空服务、航空制造、创新研发、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经济、国际教育等现代产业,并南北延伸,辐射带动简阳城区、淮州新城、德阳凯州新城、眉山东部新城产业发展,形成龙泉山东侧先进制造产业带的核心支撑,打造成都东部新区核心产业联动带。



发展定位:新门户+新平台+新支撑+新引擎+新家园


1、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依托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核心支点,构建空铁公水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国家级内陆临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全面提升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双向集聚和配置能力,着力将成都东部新区打造成为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交通门户、国际消费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全面提升城市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加快形成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充分发挥位于成渝主轴的区位优势,加强与重庆在现代产业、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等方面的衔接互动,打造成渝相向发展的重要平台,建设成渝地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加快打造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高能级发展载体。


3、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打造成都联动德阳、眉山、资阳发展的重要平台,构建同城化立体交通体系,建设产业生态圈,加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实现全省区域发展战略与国家重大战略的有机融合,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成都都市圈。


4、新经济发展新引擎。聚焦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打造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推动新经济业态与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构建服务新经济发展的承载平台、政策体系、创新生态、应用场景,培育塑造以新经济、新消费、新功能为主的新驱动力,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高地。


5、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积极探索现代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发展之路,系统推动城市营城模式变革,加快塑造美丽宜居城市形态,建设具有天府文化特点、公园城市特质的高品质生活典范区。


发展目标:到2035年常住人口达到160万人


到2025年


城市形态基本显现,天府国际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功能逐渐凸显,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覆盖新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绿色空间体系逐步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加速集聚,法规治理和政策支撑体系全面建立。常住人口达到8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0亿元。


到2030年


城市功能加快健全,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公园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承载能力初步具备。常住人口达到11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0亿元。


到2035年


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基本建成,全球航空网络枢纽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核心支点,新经济新动能形成支撑引领能力,辐射带动成渝相向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充分体现,集聚配置国际资源要素能力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常住人口达到16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0亿元。(部分内容和图片整合自网络)


来源:锐理数据,欢迎关注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