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绛紫艺术(ID:xinduyishu)
生活中美丽与残酷往往交织在一起,我们看到美丽的一面,也要看到残酷的一面。人是杂食动物,我们可以享用蔬果,也可以品尝肉食。肉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肉食的来源?
在我们眼中,肉食似乎天生就是肉食。事实上,它们在变成可口食物之前,也拥有过生命,也有它们的父母和孩子,很多生而为人类食用的家畜,诸如:鸡、鸭、猪、狗、牛,都拥有丰富的情感和较为聪明的智力。
面对活生生的动物,相信大多数人都不忍心将其宰杀,而面对做成美食的动物,相信大多数人都可以吃得津津有味。食用拥有生命的动物,是一个让人苦恼的问题,我们既不愿伤害生命,又想要满足口腹之欲。
对于这个问题,居住于纽约的拉丁裔艺术家塔玛拉·科斯蒂亚诺夫斯基很有感触。这位艺术家小时候在阿根廷长大,经常看到屠宰家畜的场景,给幼年的她,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渐渐长大后,她又在医院工作室,发现皮肤内部的场景,在这里充满了血管、肌肉和脂肪,鲜艳的色彩和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场景,再一次让她意识到生命与肉体之间的联系。
一个个记忆,一个个片段,影响了塔玛拉·科斯蒂亚诺夫斯基的艺术创作,在她看来,分割的肉体场景,可以让我们反思消费、自然和人性的贪婪。
创作艺术作品,并非将分割的家畜搬到艺术展上,塔玛拉·科斯蒂亚诺夫斯基有自己的办法,她将自己衣柜里的衣服收集起来,一边收集废弃服装,一边将这些废弃的服装进行裁剪,然后,将其制作成分割的动物造型,精巧的手工制作,让人一时之间无法判断出真假。
用衣服制作动物躯体,是一件很有挑战的创作,同时,也十分富有趣味性。褪色的内衣,可以变成动物的韧带;染色的桌布,恰巧可以呈现鸟类丰富的羽毛;破旧的毛衣,经过编织就能成为动物的肌肉和脂肪。
当这些用废弃布料制作而成的动物雕塑作品出现在艺术展览上,可以将我们的目光牢牢抓住,一个个艺术作品,就像是一只只被屠宰过的家畜,它们似乎向人们诉说着当下的绝望,也让我们看到自己犯下的“罪行”,这些作品似乎就是动物与自然界向人类发起的控诉,也展现出我们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影响。
除了作品表象所展露出来的内容,它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塔玛拉·科斯蒂亚诺夫斯基用废弃的布料被制作出艺术品,强调了生命、死亡和重生的循环往复。
这些“残忍”的作品,让我们直面人类对于动物的暴力行为,以及消费主义造成的生态破坏。相信大多数人在欣赏这些雕塑作品时,都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就是艺术家想要向我们传递出来的感受。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见不散
喜欢请分享,满意点个赞,最后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