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伊始,老资格的中共情报人员(统战高手)余心清便奉周恩来待在冯玉祥身边,做着统战工作,与民主人士多有交往。到了抗战末期,国共决裂已成表面化,他和李济深、张澜、龙云、陈铭枢、刘文辉这些‘反蒋’的头面人物,过从非常密切,并担任了‘民盟中委’一职。
1946年7月,日本投降几近一年,冯玉祥本人因被蒋介石暗中排挤,派他出国‘考察水利’,行前,冯玉祥写了一封信给孙连仲,把他介绍到华北。这个时期,国共双方的硝烟已趋浓烈。
陈铭枢
华北,对余心清来说,太过熟悉。此次衔命(中共高层)赴华北之前,余心清开始了积极准备。在余心清的以后的回忆中,曾有如下这么一段话:一九四六年的一个雨后夜晚,他们(指国民党上层中反蒋分子)在重庆民权路聚兴诚银行楼上的客厅里,有一个秘密的聚会,参加的人有:冯玉祥、陈铭枢、刘文辉、龙云、朱蕴山、张澜、李济深等。在会谈中冯玉祥曾说:“国民党如果发动军事攻势,一定是先北而后南,因此我们工作的重点,也必须放在北方。余心清先生对北方人事最熟悉,请他去担任这项工作,是最适当也没有的事。”
有了这样的决定,余心清曾向周恩来、叶剑英汇报了两次情况。会面放在了重庆陈铭枢家。余心清在以后的陈述中有这样的描述:他们(指周、叶)一致希望把北方的杂牌军队拉过来,策应解放军的作战。因为他们认为:一个杂牌军的倒戈,在军事力量对比上说,就等于国军损失了三个军,解放军增加了三个军,纵然不能说服国军叫他们倒戈相向,但如能动摇那些指挥官的作战信心,也与解放事业有着莫大的利益。
旧时聚兴诚银行
除了那次聚兴诚银行开了一次会议,以及余与周、叶作了两次汇报以外,后来他们又在冯玉祥重庆的寓所歇台子分别开过两次会,作了不少更具体的决定,关于他们之间的联络工作,经推由陈铭枢、朱蕴山、余心清三个人分别负责。
朱蕴山
余心清既负着这样重要的使命来到北平、当时的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经过了一段时间思考,接受了余的建议,成立了一个第十一战区设计委员会,由余心清出任主任委员。实话说,当时这个委员会并不在第十一战区长官部编制之内,只是私下一个机构,显得有些名不正。孙连仲也只是碍着老长官老相识的面子,让余心清在长官部吃碗闲饭而已。
殊不料这个会的设立,倒是非常符合余心清的理想的。因为他藉着这个名义,即可以名正言顺的网罗学者名流,向各方面展开联络,以掩护他的隐蔽工作。当然,余心清不遗余力的运作这个设计委员会,也给孙连仲脸上贴了金,当时他坐镇华北古都,对于北平各大学的负责人和教授们,联络一下感情,表示一下民主风度,未尝不可。但和这些人见面之后,他又不知道谈些什么问题才好,现在设计委员会成立了,他乐得的把这件事交给余心清去办。
孙连仲虽然出身行伍,是他经过半生磨练,也是多面玲珑。他并非不知道余心清的政治倾向。于是,在设计委员会成立后,孙连仲让华北保密局干将谷正文兼了一名委员,这自然含有“了解”和“监视”余心清的用意。而谷正文正是以后破获中共北平隐蔽组织乃至华北情报网的主要指挥者。
孙连仲率第十一战区北平受降时情景
借鸡生蛋,统战工作对于余心清来说是拿手好戏。他不断邀请北平的名流学者,举行“时事座谈会”。由于身处第十一战区长官部,余心清开始之初的首要工作原是“转化”孙连仲,待到孙连仲在思想上有所转变,而后再谈起义之事。
余心清策动孙连仲起义以外,他的另一个主要工作就是发展可靠、对战局发展有用的隐蔽关系。谢士炎等人经过与他的交往,思想产生了巨变,不久成为了北平隐蔽战线的高级情工。
余心清在华北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第十一战区长官部当时可以说被全面渗透。作战处长谢士炎、外事处副处长陈融生、长官部的机要秘书丁力行、以及十一战区天津指挥所少校参谋朱建国、和十一战区长官部第二处少校参谋石淳等。其中谢、朱、石等人、前前后后都由余心清介绍他们和中共隐蔽战线负责人徐冰见过面,会面的地点,就是第十一战区设计委员会办公处,地址在北平铁狮子胡同二号。
今天的铁狮子胡同外貌(此为一号)
这所房子原是宋哲元产业,在北平是很有名的一所巨宅。据说‘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就在这个宅子里住过。这所房子的隔壁,就是北洋政府时代的海军部,俗称‘海军大楼’,当时就是第十一战区长官部办公的地点。
在宋哲元未买下这所房子以前,前面的主人是‘狗肉将军’张宗昌。张宗昌在济南被刺以后,张的家属就把它卖给了宋哲元、在“冀察政务委员会”时代,宋曾经拿这所房子做为他的高级干部的俱乐部,取名“晋德社”。日本侵占华北期间,又一度成了根本博的官邸。抗战胜利以后,才由宋哲元的家属具名请求发还,由于房子太大,一直空闲在那里,十一战区设计委员会成立以后,余心清就以西北军老同仁的资格,向宋哲元夫人借用下来。
根本博,前日本侵华“华北方面军”兼驻蒙军中将司令官
余心清本人,住的是西跨院,把中间正厅做为“设计委员会”聚会场所,为了便于工作的掩护,余心清又向宋哲元的家属建议,说是为了防止旁人进去占用,必须在门前挂起一些机关招牌。宋夫人当然同意他的说法,因此,余心清又叫人在门口挂起了“宋哲元、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殉国纪念委员会”、“廿九军抗战将士史迹搜集委员会”等等招牌。使人在门口经过的时候,闹不清楚里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当国共双方在华北军事对峙初期,从历史实事求是的角度来说,防守,国民党军一个连,可以抗御解放军一个团的进攻;攻击,国民党军一个连,能突破解放军一个营的防守。当时华北国民党军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所以在这个作战期间,解放军主要以运动战为主,并未有大的正面军事对抗。
余心清由重庆到达北平之际,中共军事力量正处于不利的地位。也就是正当国民党军攻下张家口,打通平绥路的那段时间。
徐冰,建国后曾任统战部部长
这时,叶剑英正以军调部中共代表的身份,公开在北平活动。作为老领导,余和叶接上了头。并经过叶剑英的介绍,余心清和徐冰建立了组织关系。
此时的徐冰身份为“军调部中共代表办公室副主任”,在北平军政社交场中,也是公开活动。余心清在表面上和他作朋友上的来往,在彼时旁人眼里这也倒是正常,余心清曾有几次公开邀请徐冰在他的寓所中晤面。
只是,成绩之下,危机四伏。不久,中共在北方国统区的情报网将迎来一场残酷的暴风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