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经历,睡到半夜突然尿意来袭得赶紧去厕所,一个晚上甚至会醒来上厕所好几次,让人困扰不已,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夜尿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经常起夜就是肾不好了,实际上夜尿除了是肾脏、膀胱问题外,也可能因其他疾病,比如心脏衰竭、肾病、糖尿病、中风和有睡眠呼吸暂停症等等,这些都是有可能导致夜尿的问题,这里我们就从夜尿的种类、成因说起,夜尿的问题如何治疗?又该如何预防呢?
正常人一天内会在每4小时排尿一次,而每次排尿量约350-500毫升,但到了夜晚睡觉时因抗利尿激素(ADH)分泌量增加,只会有少量的尿液排出,因此多数人一夜最多只会小便一次。
然而,根据国际禁尿学会(ICS)对夜尿的研究定义显示,如果1个人在睡眠中起来小便的次数大于一次以上,就可称作“夜尿症”。而夜尿症可以分成以下3种类型:
夜尿多尿症
夜间小便量增加,和尿崩症所不同的是,夜尿多尿症的病人每天制造的小便量通常是正常的,只是夜间的制造量相对来讲比较多,所以造成夜间小便次数增加。
夜间膀胱容积减少
夜间膀胱容积减少,是指夜间小便时的膀胱容量小于功能性膀胱容积,所以造成夜间小便次数增加。
混合型
顾名思义,就是同时合并有夜尿多尿症及夜间膀胱容积减少的症状。
造成夜尿的问题比较多,但从三个类型区分还是有不同的:
使膀胱容积变小的疾病:
中风、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病、椎间盘突出、椎腔狭窄、糖尿病引起的膀胱病变。这些疾病都可能因为膀胱过度活动症而减少每次的排尿量,引起频尿及夜尿症的困扰。此外,下泌尿道发炎、膀胱或前列腺肿瘤、骨盆受伤或妇科、大肠直肠肿瘤压到膀胱,甚至药物滥用 (如安非他命)等也会引起类似的症状。
增加夜间尿液排出的疾病:
夜间喝的水比较多,或者喝了含咖啡因的饮料太较多导致的,也可能跟患者自身利尿激素分泌少有关,或者有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病、郁血性心脏病、静脉循环不良、淋巴水肿、营养不良导致血液中的白蛋白不够引起周边四肢水肿(尤其是下肢)。这类病患白天排尿量及次数皆明显较少,但睡觉时因为姿势改变,静脉及淋巴循环回流较容易,周边水肿的水分慢慢进入血液中,经肾脏排出白天蓄积的多余水分,而引起夜间多尿。
睡眠呼吸障碍主要是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时的呼吸暂停会产生短暂的缺氧,引起肺内血管阻力增加而分泌心房利尿钠肽,在这些问题下出现利尿效果,从而引起夜间多尿。如果治好此问题后,夜尿的次数也会大为改善。
一般人通常能在夜间睡6-8个小时,不必起床去洗手间,然而,夜尿症患者每夜都会有尿意或频尿,需要多次起床上厕所,这也导致他们的睡眠周期遭到中断。
夜尿症3大常见症状如下:
1、每晚醒来如厕1次以上
2、排尿量增加
3、疲劳、嗜睡
夜尿症较为轻微者,可先从调整生活作息做起,如果情况较严重,则可搭配药物或手术治疗。
生活习惯改变
症状轻微者建议从生活习惯调整开始,睡前4小时内尽量少喝水与摄取刺激性饮料、茶、咖啡、酒精、含水分过多的水果、含糖过多的水果等,考虑以漱口代替喝水,养成睡前先将尿液排空的习惯。改善睡眠环境与平日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规律运动、减肥对夜尿都有帮助。
药物治疗
利尿剂引起的夜尿患者,可将利尿剂服用时间改为下午,让利尿作用时间提早于睡前完成,改善夜尿的次数;泌尿道感染的患者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夜尿才会改善;前列腺肥大引起尿路阻塞可用交感神经抑制剂或合并5a-还原酶抑制剂治疗,对夜尿会有帮助;夜间尿多症病患可用合成抗利尿激素治疗,让水分晚上留在体内,减少夜尿排出;有睡眠障碍者可服用短效的安眠药来改善睡眠。
手术治疗
对于膀胱功能丧失、大量残尿的病人需以导尿来改善问题。如果有严重的前列腺肥大阻塞、膀胱肿瘤、结石、尿道狭窄等问题,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彻底改善临床症状。
1、睡前先排尿。
2、夜间尽量避免饮水,尤其是酒精、茶饮与咖啡等利尿饮品,并不适合睡前饮用。
3、改善睡眠问题或睡眠的环境,例如避开房间光线过亮或维持身体温度,才能减少夜间排尿,以及容易刺激尿液产生的状况。
4、如果白天时脚踝出现水肿,建议可以于午睡时抬高腿部或穿弹性袜,帮助局部循环,间接改善夜尿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