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3000亿,无奈宣告破产,昔日的民族品牌,却沦为反面教材

2022-03-03     瀚舟观察

原标题:负债3000亿,无奈宣告破产,昔日的民族品牌,却沦为反面教材

文/谛林审核/子扬校正/知秋

从许家印变卖近70亿个人资产试图挽救恒大债务危机一事就可以看出,新冠疫情所造成的蝴蝶效应仍然在持续蔓延。

在这场寒冬中,不少中国企业成功渡过难关,但在我国经济运行恢复常态的同时,也有不少老牌巨头倒了下来。

负债3000亿宣告破产

例如中国知名校企北大方正集团。福布斯中文网6月消息,方正集团的破产重整方案通过,自此新方正诞生。

而方正集团申请破产重整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债台高筑,已经失去了偿还能力。

公开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方正集团总负债约为303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3%。

用福布斯中文网的话来讲,这是近年来最大的破产重整案件之一。

好在,“新方正”诞生了,2021年10月21日,新方正集团成立,接盘者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人寿,成为新方正集团的控股股东。

长江商报12月6日消息,方正集团旗下的方正证券也有了新动作。该公司宣布,将出售25亿元的资产以提高资金流动性。

由此可见,新方正集团正在缓缓走向正轨,但笔者相信,对于方正集团的破产,业内外仍然有诸多疑惑。

昔日民族品牌沦为反面教材

据公开资料显示,方正集团最早是由北京大学在1986年投资创办的校企。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方正集团已经拥有了五十多家企业,旗下上市公司就有六家。

不仅如此,方正集团还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第二大PC供应商。

当然,该公司并没有局限于信息技术产业,而是将经营业务拓展到了医疗医药、房地产、金融甚至大宗商品贸易等领域。

想当年,方正集团可是中国最大的校企之一,堪称民族品牌的代表。那么,昔日国民品牌,为何会在后期沦为负债累累的反面教材呢?

在笔者看来,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在于,方正集团纠葛数年的内斗。

一般情况下,公司体量做大后,内部管理层、决策层还有基层都会因为利益牵扯发生各种各样的纠纷。

而且,当企业成型后,也难免会出现徇私舞弊、搞内幕交易或者贪污受贿的败类。

即便是背靠北京大学的方正集团也未能免俗,因为利益纠纷导致的派系内斗持续不断,直至方正集团破产重整。

在内部各方都“沉迷于”斗争时,也就没有多少人愿意为公司奋斗,燃烧自己的价值。即便没有债务,方正集团走向没落可能也只是早晚的问题。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方正集团失去了造血能力。

抛开内斗不谈,自登上巅峰后方正集团似乎就失去了方向,对未来的计划十分模糊且迷茫,公司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战略决策更是频频失误。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方正集团搞起了多元化,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从核心的信息技术业务转移到其他业务上来。

频繁的投资导致公司现金流承压,又没有将新业务做起来,方正集团只能在靠举债和杠杆迅速壮大后,又靠寻求外部融资撑过债务难关。

很显然,这对于造血能力堪忧且内部管理一地鸡毛的方正集团而言,是个并不明智的选择,方正集团走向破产重整也证明了这一点。

写在最后

回首当年,方正集团的辉煌历历在目,但在时代的洪流中,方正集团终究没能为社会、为市场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事物或经验,除了微软雅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4554ca826742840f64d480aaf8d7d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