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三千首“美食”作品的爱国诗人:陆游的吃货一面

2022-09-28   中国国家地理

原标题:写了三千首“美食”作品的爱国诗人:陆游的吃货一面

写了三千首“美食”作品的爱国诗人:陆游的吃货一面

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品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期刊

陆游可称得上是宋代甚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高产的长寿诗人。但你不知道的是,他不仅是一位大诗人,更是一位美食家。

学者 姜新统计过,陆游诗歌中涉及到饮食方面的诗居然有 三千余首。这可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大数目,即使是公认的美食达人苏东坡,恐怕也难以望其项背。

陆游对栗子那甜糯的味道一直情有独钟,为此写下不少赞美的诗句。他心目中,栗子不仅是享誉大江南北的美味小吃,更代表了对家国的深切情感。图中的栗子被做成栗子糕,更加香甜可口。

“四川”味道

陆游出生在绍兴,二十八岁前往临安参加科举,然后就开始了一生的宦游。在四川将近十年的经历,令他有机会品尝到不少蜀中美味。

人们都说四川是美食之乡,陆游这位有心的食客在蜀中呆了如此之久,自然对川食了如指掌。

离开四川后的一个冬夜,陆游与好友溥庵主聊起当年的那段日子,不知不觉就说起来那些吃过的味道。于是陆游干脆写了一首诗,一口气介绍了十二种四川特产给好友。

大概因为好友是位清修之人,所以陆游在诗里主要写的都是些薏米、木耳、豌豆苗之类的素菜。

其实,蒸鸡、酸浆猪排之类的荤菜也是陆游的大爱。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这首写于四川任上的《饭罢戏作》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然而四川美食虽好,陆游始终念念不忘的,还是家乡江浙的鱼米风情。

无论是“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还是“淡云出岫发何日,野味争如乡味醇”,乡味与乡情的美好,始终在陆游的笔下流淌着。

鲈鱼是最能代表江南的美食,鲜美的鱼肉令人仿佛可以闻到水乡的气息。

“江南”旧爱

淳熙五年(1178年),已经五十四岁的陆游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宦旅,从四川任上东归临安。在蕲州馆驿里,思乡心切的陆游提笔写下这样一首诗:

“十年流落忆南烹,初见 鲈鱼眼自明。堪笑吾宗轻许可,坐令羊酪僭 莼羹。”

他将此诗命名为《南烹》,大有以此为江南美食正名之意。毕竟当时人都认为,是南渡后北方烹饪技术的传入,才带来了江浙一带饮食业的发达。

最令陆游怀念的江南美食,无疑是数百年间迷倒了无数江南子弟的鲈鱼和莼菜。鲈鱼自不用说,无论清蒸还是红烧,味道都是那么鲜美。

而莼菜位列江南三大名菜之一,是佐酒的美味佳肴。 “湘湖莼菜胜羊酪”,看来,这鲜嫩的莼菜,对江南人来说,实在是割舍不掉的好味道。

其实对于陆游来说,只要是家乡的味道,都值得眷恋。家乡绍兴多产芋头,且吃法多样。在糁羹里面添加芋头,绵软可口,陆游非常喜欢,也一直想着自己做来吃。

在四川任上时,陆游曾经有过一次免职的经历,他倒也不怨天尤人,乐呵呵地写了一首《饭保福》:

“饱饭即知吾事了,免官初觉此身轻。归来更欲夸妻子,学煮云堂 芋糁羹。”

其他芋头的吃法,陆游也乐于尝试。比如 “地炉煨芋熟”,这种和烤地瓜异曲同工的烤芋头,想必是外焦里嫩,口感丰富吧。

芋头可以饱腹,而糖醋黄瓜这道小菜就可以佐食下酒了。“白苣黄瓜上市稀,盘中顿觉有光辉。” “黄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盘四月时。”

陆游好像对黄瓜和莴笋的搭配格外倾心。刚采摘下来的黄瓜,顶花带刺,趁着新鲜切成薄片,用糖醋拌,即成一道美味,如果这时再喝口绍兴黄酒,更是妙哉。

除了黄瓜外,莴笋也是一道美味凉菜,莴笋切丝用香油拌食,鲜香脆口,更可贵是那份晶莹剔透的颜色,端上餐桌使人眼前一亮。

直到今天,糖醋黄瓜和凉拌莴笋还是浙江绍兴当地深受欢迎的风味美食。

“黄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盘四月时。”陆游在《新蔬》中,反复称赞黄瓜的爽口味道。

“贬谪”寻味

淳熙十三年(1186年),因江西水灾,陆游自作主张开仓放粮,他先被嘉奖而后又遭弹劾贬职,此时已六十二岁的陆游被宋孝宗任命为严州知州。

严州紧邻行在临安,与陆游的家乡绍兴也相隔不远,这样的安排,算是宋孝宗对陆游这位步入老年的忠心臣子的优待了。

《宋史·陆游传》中这样记载,陆游去严州赴任前,照例向宋孝宗辞行。孝宗对他说道: “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这句话令陆游突然明白,眼前这位比自己小两岁的君王,已经将当年那些恢复河山的雄心消磨殆尽了。

仿佛一个轮回,陆游和文坛前辈柳三变一样,获得了个奉旨写诗作赋的“美差”。这背后,是多少无奈心情。

在严州任上,陆游有机会吃到一顿意外的“大餐”: 海蟹。宋代湖蟹等淡水蟹一直被认为是“食品之佳味”,海蟹相对次之。

但喜欢吃醉蟹的陆游还是如法炮制,美餐一顿醉海蟹。略略有些海腥气的蟹肉,经过酒糟的浸渍后,别有一番鲜美滋味。

陆游吃着醉蟹,喝着暖酒,诗意大发,写下了一首精彩的《偶得海错侑酒戏作》, “满贮醇醪渍黄甲,密封小瓮饷红丁”,把蟹子形容的甚是诱人。

而末联“添雪更知凭茗碗,山童敲臼隔窗听”一句,在悠闲惬意之余,也隐约能感受到这位不得不闲散下来的老人心底那份淡淡惆怅。

从1190年陆游六十六岁以后,直到1209年去世的二十年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故乡绍兴山阴县闲居,偶有机会再入朝堂,也很快又重新回归赋闲状态。读书写作和躬耕田园成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两大主题。

老年陆游对田园劳作有着超乎常人想象的热情。七十岁时,他在夜间耕田:“老翁七十犹强健,没膝春泥夜叱牛”;八十岁时,他冒着风雨去采摘 菱角,“八十老翁顽似铁,三更风雨采菱归”;而到了八十四岁更种植成功了一片 芋田:“孰言生计薄,种芋已成区”。

陆游不止亲自种菜,也亲自下厨。一天早上,他突然觉得肚子饿,就自己动手做了一碗蔬菜面,撒了些野菜和油葱,吃得那叫一个美。

于是老人欣然写下“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的句子,拿这碗面和天上仙人的美食相提并论,看来对自己的手艺自信满满。

荠菜。

有一天陆游忽生感慨,一整年没吃肉了,却还觉得盘中餐奢华得很。让陆游这般夸赞的是什么美味呢?

“松桂软炊玉粒饭,醯酱自调银色茄。”原来不过是白米饭和酱拌茄子!看来这位诗翁真是丝毫不为素食所苦,而是乐在其中啊。

在陆游眼中,素菜也可以吃出花样来,比如那些来自大自然的馈赠:野菜。陆游最喜欢的野菜就是荠菜,在他看来,初春的荠菜鲜嫩正当时,与牛羊肉媲美也毫不逊色。

他专门写 《食荠十韵》,分享吃荠菜的方法,颇有点要把心目中的美味介绍给全天下知晓的迫不及待。 “候火地炉暖,加糁沙钵香”,一道荠菜砂锅粥又暖心又暖胃,怪不得让陆游念念不忘。

晚年的陆游专注于养生,他对甜羹和粥推崇备至。

编辑: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