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在孩子6岁前,立好“三大规矩”,若纵容可能会害娃一生

2023-02-27     空谷幽兰育儿

原标题:家长要在孩子6岁前,立好“三大规矩”,若纵容可能会害娃一生

过年回家的时候,我亲身经历被一个“熊孩子”嚯嚯的感受。

全家大团圆,表姐妹几个聚在一起,说着一年的经历和收获,把酒言欢。忽然,大家哄堂大笑起来,表妹的女儿彤彤,画了一个“超浓妆”走出来了,口红涂满了半个脸,眉毛画得像钟馗,脸抹得白白的像个曹操,这妆容可以直接去唱大戏了。

还没有笑完,我就出了一头虚汗,孩子手里拿的正是我的口红,是我用老公的年终奖咬牙买来奖励给自己的。当我进到卧室,看见满地狼藉的时候,脑袋里“嗡——”地一下子。

粉饼在地上,已经粉身碎骨了,眉笔已经折成了几节,画的到处都是,几只口红都已经和面霜掺在一起,和成了粉红色的泥巴。

表妹先是笑得花枝乱颤,随后开始责怪孩子:“这是大人的化妆品,小孩用了会伤害皮肤的,赶快去洗干净……”从洗手间里,不断传来妈妈对孩子的叮嘱,都是“对小孩有害……对小孩有害……”。

从始至终,我也没有听到妈妈对孩子说:“别人的东西不能乱动,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表妹出来以后,尴尬地冲我笑笑说:“小孩子就是不懂事”,算是对我损失几千块钱的一点“歉意”了。

我的教训总结是:“小孩子多的时候,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没有规矩的孩子太多了,你还不得不原谅,有损失只能自认倒霉”。

古人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学校有学校的规定,单位有单位的规定,走在大街上也要遵守交通规则。

规矩都是从小养成的,但是,有一些家长明明知道孩子犯了错,却总是包庇纵容他们,因为觉得自己的孩子还太小,长大了就好了。

父母明明知道孩子有错,舍不得批评教育他。父母不能战胜自己的溺爱孩子之心,孩子的未来就堪忧了。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父母培养孩子,三岁以前需要和孩子建立情感依赖,亲密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基础,三岁以后就要给孩子立规矩,6岁孩子的性格品质就基本上已经定型了,再晚了就很难了。

孩子6岁之前,父母最好给孩子在这三个方面立好规矩,孩子以后的教育、成长都会更顺利。

第一大规矩:必须遵守公共场合的规则,做个有教养的人。

孩子之所以会成为熊孩子,就是因为他们在家里自由自在惯了,家是爱的港湾,但是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每一个有人的地方都是有规则的。所以,家庭、学校、社会,只要是在公共场合就应该教育孩子学会遵守公共规则。

我和老公带孩子,教他们守规矩从来都是身体力行的,当我们在超市排队结账,我告诉他们不能插队,要讲究先来后到。

当孩子们在公共场合制造了垃圾,不能随手乱扔,一定要放进垃圾桶。就算是家庭聚会,只要是有人多的地方,孩子不能大喊大叫、乱跑乱跳,影响别人就是不好的。

很多规定虽然并不触及法律的底线,但是也是我们也是在心里默默地遵守的,公共场合的文明言行举止,是需要父母示范给孩子看的,在生活中的教育,不需要你对孩子说,但是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第二大规矩:必须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做个有爱心的人。

我们爱孩子,但是,不要容忍孩子对自己不礼貌。有的爸爸妈妈允许孩子打骂自己,甚至是爷爷奶奶。

孩子在和同学、小朋友相处的时候,更是只要占便宜就可以了,这样只能培养出自私自利、蛮横无理的孩子。

培养孩子有爱心,文明礼貌,和别人友好相处,孩子的情商高、人缘好,自己的生活也会更幸福。

从咿呀学语,父母就应该引导孩子见到长辈主动打招呼,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聚会,见到客人面带微笑,说话文明,不打扰他人,和长辈一起走路,让长辈先行,和同学朋友相处互相谦让。文明是一种家风,需要父母传承下去。

必须做个自强不息的人,尽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父母爱孩子更要培养孩子自强不息。

如果孩子总是依赖父母,将来父母老了,孩子失去依靠,生活是不会幸福的。我们的两个孩子,一周岁自己拿着勺子吃饭,三岁自己穿衣服,五岁都是自己一个人睡觉,上小学以后,孩子们都会帮忙做家务了,学习上的事情更是自己负责任。

孩子年龄小,父母看起来有一点狠心,但是,赋予孩子自强不息的品质,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有爱的家庭能够培养出来善良的孩子,严格要求孩子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来优秀的孩子,父母的爱多带一点“狠心”,也许才是对孩子最好的。

互动话题:家长朋友们,你家孩子从小懂规矩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0cf94e1327c27d26b6b2f8c4c555b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