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医疗器械板块大涨,今天医疗器械板块继续大涨,大博医疗涨停,春立医疗、威高骨科、三友医疗大涨超6%,冠昊生物、山外山、凯利泰跟涨。
前两天,深圳市有关部门印发《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大国产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力度,加快产品入院采购流程。鼓励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要申报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开展基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医疗服务。同时,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国家组织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这意味着第四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正式开启。
这次集采落到人工晶体类和运动医学类器材上,人工晶体此前已经在多个地区进行过集采,人工晶体2019年8月就在安徽进入过集采,先到现在已经进入了好几次联盟及省级集采,大部分省份都集采果,采购品种也从单焦点拓展到多焦、连续视程等多品类,降价幅度也很高,前年广东三省联盟人工晶体集采中选产品平均降幅约54%,最高降幅达90%。不过降价的主要是那些普通晶体,功能较高级的晶体价格还是比较高的。另一个大方向是骨科运动医学耗材,应该是骨科耗材中唯一还没有集采的。但早就有迹象了,2021年4月,江苏6市已将带线锚钉纳入集采名单,同年十一月份,河南省洛阳市将带线锚钉纳入集采范围。说明运动医学的集采将以用量较大的基础植入耗材为开端,如锚钉类、缝合线、钛板等。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两个方向。
人工晶状体能够提高视力、维持眼睛正常结构、保持眼睛正常屈光度,目前主要应用于近视、白内障和老花眼等眼科手术中。因为受众多,所以人工晶体在眼科耗材的占比非常大,数据来看,2021年,国内人工晶状体市场规模达到了46亿元,占眼科医疗耗材市场规模的61%,是我国眼科医疗耗材最大的细分市场。很多人工晶体产品已经进了集采,不过占比不多,价格降的也不多,像国内的冠脉支架价格降的就比较多,而且很多进口的高端人工晶体降价的不多。像前年天津市医保局牵头的京津冀“3+N”联盟人工晶体集采时候,爱尔康、蔡司等进口品牌的产品(三焦点,非球面)价格还是要2万块,相比低端的产品(单焦点、球面)的中选价格都已经降到了几百块钱。
运动医学集采,市场有多大?
相比其他骨科,运动医学市场没那么大,国内运动医学这个方向多是Arthrex、Smith & Nephew 等为代表的海外巨头占据国内 90%以上市场份额,国内像凯利泰、春丽医疗、大博医疗等国产企业也在做。
国内运动医学的市场没那么大,很多机构计算过这个市场,差不多在五十亿左右,国和心血管高值耗材以及其他骨科领域的高值耗材相比,运动医学的市场确实不大。
虽然市场不大,但却是今后增长很快的领域,运动有关国民健康,和运动有关或影响运动的骨与关节、肌肉、肌腱、韧带、软骨、滑膜等损伤都会发生。
那么运动医学就是利用全关节镜下或关节镜辅助下的微创手术,对韧带、关节囊、肌腱等软组织进行形态修复和功能重建,主要代表产品包括关节镜系统(关节镜、动力系统、辅助设备等)以及植入物(固定物、软组织重建物、配套工具等)。
而运动医学手术里需要的这些医疗器械分为设备与耗材里,占比比较多的是关节镜手术系统,约占整体市场40%,而剩余的60%为带线锚钉、界面螺钉、带绊钛板等医疗耗材。但这些设备大多是出自于施乐辉,强生,这些国外厂商,国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处于较低水平。这部分市场国产化率低下,承受集采压力还是比较小。
如果市场产品比较多比较卷的时候,集采对厂商来讲是一个较好的机会,特别是厂商已经在某些领域做了相关产线布局,或者已经布局完善,集采中厂商覆盖的产品比多。或者是厂商建立了靠谱的渠道资源,在一些报量中都有较好的业绩营收。
上面我们说河南省洛阳市将带线锚钉纳入集采范围。带线锚钉还是比较简单的产品,技术壁垒不高,市场里的锚钉材料多是用钛合金、PEEK和可吸收的多聚乳酸,缝线部分以超高分子聚乙烯为主。可吸收锚钉价格最高,PEEK锚钉相对高点,金属锚钉是价格最低的,价格只有PEEK锚钉的一半。国内市场里卖得多是PEEK材质产品。
施乐辉、锐适、强生都能够生产这几种锚钉,国内天星医疗也可以生产,德美医疗、锐健也能做一些,价格自然也比国外的低。
再比如膝关节的半月板部位,也是外企的比较多,施乐辉的做出了笔式,强生做出了枪式,施乐辉做出了FastFix360和强生的TrueSpan。这些国外厂商多是一些综合类医疗器械厂商或骨科类专业厂商,产品比较丰富了。而国产北京天星、锐健医疗和德美医疗这些厂商做的比较晚,有些半月板缝合系统设计主要基于施乐辉产品的二次研发,当然价格上也是进口厂商中强生的入院价格最高。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