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场会上喜议产业“翻身仗”

2023-12-14     益阳日报

原标题:屋场会上喜议产业“翻身仗”

屋场会上喜议产业“翻身仗”

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伊寒 通讯员 郭轩 李微 罗梦葵

午饭刚过,赫山区笔架山乡上新桥村的部分村民代表就来到村部地坪。这里摆着一圈红色塑料凳,村干部与群众围坐一起开屋场会。“今年发动大家种红薯、办红薯加工车间,效益不错。省委书记到我们村搞调研,肯定了我们的做法。今天的屋场会,就是商量明年红薯加工产业发展的事。”村党总支书记段和平开口了。

上新桥村是省级脱贫村,有脱贫户129户。11月28日,省委书记沈晓明到益阳调研时,来到上新桥村,了解产业帮扶、群众增收等情况,要求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严控妥处村级组织债务,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谈到省委书记的嘱托,段和平深感责任重大。今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建起了种植基地,带动100多户农户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种红薯,还办起了红薯产品加工帮扶车间,帮助65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脱贫户37人。同时,从帮扶车间拿出30%的收入给129户脱贫户分红。“明年扩大产业规模,就是要带动更多的人致富,让每一个脱贫户享受到更大的产业发展红利。”屋场会上,段和平表达了产业振兴的初心。“帮扶车间建得好!我堂客在车间做工,我在家种红薯,今年收入多了近两万元。”泉丰塘组脱贫户吴远亮第一个发言。

吴远亮家前两年虽然脱了贫,手头依然不宽裕。今年靠着红薯种植和加工,才有了这额外收入。“段支书,明年扩种红薯,算我一个!我就从这多赚的两万元中拿一半出来当本钱。”“难怪那天沈书记到你屋里问情况,你笑得那样灿烂,原来是要发财哒!”在大家的谈笑声中,现场气氛一下变得热烈了,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段支书,我今天就到你这里报名,明年至少种20亩。”

豆子岭组村民汪应坤的发言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他长年在外地务工,年收入有十来万,种红薯能比打工挣得多?“劝你还是稳当点。种红薯肯定有钱赚,但是能赚多少?不好说。”有村民提出了质疑。“放心,我早就算清楚账了,绝对不比打工少。”汪应坤掰着手指头一笔一笔算给大家听:

村里种的是华北红薯,20亩出9万斤,能加工成1万斤红薯粉。一斤粉平均卖18元,就有18万毛利。帮扶车间加工费每斤1角钱,加工成本是9000元;加上肥料、种苗等,成本总共不到3万元,一年纯收入能有15万元。“帮扶车间的机械加工,比手工加工成本低多了,不然我也不敢搞这么大规模。”汪应坤补充道。“销路呢?卖得出去不?”大家最担心的就是销路问题。“合作社已经有安排了。线上开抖音号直播带货、开网店,线下进超市、进饭店。合作社可以统一收购散户的红薯粉,也可以代销。请大家放心,一定稳打稳扎,决不搞冒进。”段和平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他还承诺,免费为脱贫户提供种苗、肥料和技术指导。

听到这里,村民鼓起掌来,开始讨论接下来的计划。“段书记,我明年不出去打零工了,想到帮扶车间做事。”“我女儿学电视编导的,有抖音账号,我让她义务为村里卖货。”“红薯杆、红薯叶、加工后剩下的红薯渣不要扔了,可以做菜,合作社可以卖这些附带产品。”

……

十天来,这样的屋场会在其他村组又陆续开了5场。到12月12日,村民在村部登记的红薯种植计划近千亩,在现有种植面积上翻了一番,而且数据每天还在刷新。“要想方设法做好红薯深加工的文章,开发更多好卖好销的薯制品,覆盖红薯全产业链。我们一定会打好这场产业‘翻身仗’。”段和平信心满满。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070e14b90f0ab0d0efdc9f89fa1f7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