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人两份冰淇淋,爸爸假装抢食,宝宝的动作逗笑路人

2019-10-16     妈咪参考

“本文由妈咪参考原创,感谢支持,欢迎转发分享”

看到孩子在吃东西,父母们总会凑上前去,跟孩子“讨要”,可孩子会乖乖就范吗?相信不少家长都在跟宝宝要东西的时候吃过“闭门羹”。

网上流传的一个视频里,一个1岁多的小宝宝一手拿着一支冰淇淋,努力地往嘴里塞着。

旁边的爸爸作势要吃一口,可宝宝的身体充满了抗拒,不停地将小手往后缩,说什么也不给,让爸爸很是无奈。

孩子小时候都会有类似“护食”的行为,不愿意将自己的东西分享别被人,这样的事并不少见。

乐乐在跟小伙伴一起玩沙子的时候,他的小铲子很受小朋友的欢迎,不论家长在一旁怎么劝说。

乐乐就是不肯将自己的玩具借给对方,还在小朋友摸他玩具的时候动手把小朋友推倒。

李女士的儿子也是这般“小气”,一次李女士请朋友带孩子来家里做客,让儿子把玩具拿出来和小朋友一起玩。

结果听到有人要来玩自己的玩具,李女士儿子竟然将所有喜欢的东西藏在了沙发垫后面、床底下等各个角落,让李女士哭笑不得。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护食”呢?不懂得分享是最关键的原因。

教给孩子分享的最佳时间

有研究发明,孩子在3岁以前没有分享的概念,在3岁以后才开始懂得分享的意义。

如果孩子还小,当有人跟他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孩子不愿意给,家长也不要用“你太没礼貌了”、“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这么小就这样自私”等话语来指责孩子。

因为在孩子的意识里,还没有分享的概念,强迫孩子只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的心理,甚至与父母产生心理距离

所以如果孩子到了年龄还不懂得分享,那么肯定是大人的教育出现了问题。

因为3岁开始,孩子已经开始形成同理心:即可以站在对方的立场,感受对方的情绪,会简单的换位思考。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孩子才会有意识地进行分享。

如何为孩子营造,好的分享环境

1. 让孩子从分享中获得快乐

之前提到的乐乐和李女士儿子的例子,他们拒绝分享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觉得分享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把自己心爱的东西让给别人,会让他们心里有缺失感和不安全感

父母要引导孩子,分享也是一种获得

在孩子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时,父母可以通过双方共同分享的办法,让孩子拿出自己心爱东西的同时也得到来自对方的回报,这样孩子的内心就会得到弥补,甚至感到快乐。

2. 不要用强迫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在孩子看来,那些大人觉得无关紧要的东西却被他们视作珍宝一样,如果总是被强迫着拿给别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特别抵触,对分享深恶痛绝。

正确的做法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学会分享。这样,孩子会觉得分享是一件很普通很平常的事,就不会把一些东西看得过分重要了。

3. 允许孩子拒绝分享

当孩子越来越大,自我意识加强,对于自己的所有物就会特别看重。在孩子看来,自己有处置自己事物的权利,如果强行剥夺,是极为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因此,当孩子表达出强烈的不愿意分享的态度时,家长就不要因为“好面子”而批评指责,尊重孩子的意愿,了解孩子的想法,允许孩子做出自己的判断,才是家长最应该做的。

让孩子学会分享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别总是故意试探孩子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吃东西或者玩什么玩具,都会随口说上一句:“能不能给我一口?”“能不能借我玩一下?”。

当孩子把东西交给大人的时,大人往往会说:“我不要,你吃(玩)吧”。这样一来,孩子会觉得分享无关紧要,也会变成“假大方”。

久而久之,当有人真的吃或玩了孩子的东西时,孩子往往会接受不了。

2. 不要过分溺爱孩子

现在的家庭都把孩子当成“小公主”、“小皇帝”,要什么给什么,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性格。

在做事时,孩子往往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变得自私自利,自然也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

3. 对孩子的分享行为充分肯定

不要把孩子的大方当作理所当然。哪怕孩子做出了一个分享的小举动,家长也不要吝啬表扬。得到父母的鼓励,会极大鼓舞孩子更积极地进行分享。

妈咪唠叨:

对于家长来说,让孩子分享切忌强迫,要让孩子理解分享的意义和快乐,发自内心地愿意分享。


妈咪参考,用科学的育儿经验,给你绝对的干货分享,用专业知识为孕妈和宝宝护航~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p7X1W0BMH2_cNUgeQm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