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庄,源于中国,中国白酒酒庄三大文化基因

2022-06-26   酒食评论

原标题:中国酒庄,源于中国,中国白酒酒庄三大文化基因

作者:李虓

提到酒庄,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在于海外的葡萄酒庄园,而对于“中国白酒酒庄”的认知,亦多以葡萄酒酒庄为标尺,认为“中国白酒酒庄”,不过是“西学东用”或者“舶来之品”。然而,白酒酒庄,其实具有十分丰厚的文化根源,历史上,有很多类似酿酒庄园的文化雏形,各具特色,中国酒庄的文化自信,足以彰显。

中国酒庄的文化自信。

如果从目前较为流行的酒庄定义来看,酒庄是一种集合种植、酿造、灌装、销售在内的酒类生产集合体,且兼具休闲、娱乐、旅游等广泛功能。笔者认为有三种文化形态,足以奠定中国白酒酒庄的文化根基,即庄园文化、酒楼文化、家酿文化。

01

中国庄园文化,白酒酒庄的形态基础

回溯历史,有一种“封邦建国”的制度产物,存在上千年之久——中国的庄园。其集合了文化、农业、工业、商业,贯通了朝廷和私人,成为很多朝代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重要“细胞”。

概览这些古代庄园,其内部不仅具有亭、榭、楼阁、花园之类的建筑群,往往还占有大片良田沃土和山川名胜,院内一般配有住宅、农田、果蔬园、林牧场、渔塘、农副业作坊以及供游赏的园林,成为一个具备生产、生活、防御、教育、祭祀等多重性质的集合体。

古代庄园

具体而言,汉代至初唐,庄园多以“游乐养生”为主,自给自足属性较为明显,比如,三国的武侯庄园,具有“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不带有任何经营性质。而到了中唐以后,随着庄园产品剩余增加,交易模式也是开始盛行,如关于林昌业的记载“有良田数顷,曾欲舂谷为米,载诣州货之”。而富盈的农业资源,进一步催生了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即榨油、制酱、酿酒等业务,并以庄园为单位进行产销,庄园副产品成为当时市货的重要来源之一,明显的记载,见于《太平广记》。能够看出,这与“酒庄”极为类似。

02

中国酒楼文化,白酒酒庄的经营范本

如果把庄园文化浓缩一宇之内,就形成了中国酒楼文化,经典者如唐宋之代表性酒楼。

唐代的酒楼,一般多前店后厂,在后酿酒,在前销售,还配以绝佳的美食酒肴和娱乐环境,如《酉阳杂俎》记载“稍伧者多会于酒楼食跸锣”,此外,商旅过客还多把酒肆作为休息地点,每当日暮降临,直奔酒楼而来,如刘禹锡《堤上行三首》“春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日晚上楼招沽客,轲峨大躺落帆来。”

宋代卫贤(传)《闸口盘车图卷》中的酒楼形态,藏于上海博物馆。

到了宋代,虽然酒业主要为官家掌控,但酒楼经济仍旧高涨,经营范围也更加多元,所谓“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正店,即为官家开设的酒楼,具有酿酒的权利,如东京著名的正店如白矾楼、任店、中山正店、清风楼、孙家正店等。

其中白矾楼,据记载,“每年制酒的官曲即达5万斤之多”,享有充足的酿酒权,美食供应也不一而足,又加上歌舞娱乐样式繁多,成为东京最著名的正店之一,如刘子翚诗云:“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正是白矾楼灯火辉煌的写照。

如同酒庄均有珍藏好酒,酒楼也均有招牌名酿,如高阳正店的“流霞”、任店的“仙醪”、仁和店的“琼浆”、丰乐楼的“眉寿”等均盛极一时。正因为特色酒众多,宋代酒楼呈现出“乃京师酒肆之甲,饮徒常千余人”的盛况,如《清明上河图》中名为“孙羊店”的正店,门前车水马龙,顾客熙熙攘攘,正是大型酒店的真实写照。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孙羊正店,藏于北京博物院。

古代酒楼,虽不具有庄园的规模,但同样“产销合一”、“娱商统一”,尤其是对于名酒的宣传,特色餐饮的搭配,以及住宿娱乐活动的开设,都别出心裁,为当下酒庄的经营,尤其是发挥综合服务,提供宝贵借鉴的范本。

03

中国家酿文化,白酒酒庄的产品优势

宋代时期,虽然流通市场上以官酒为主,但仍然无法阻碍老百姓对美酒的偏好,而呈现出了另一种酒类盛况——丰富多彩的家酿文化,如《宋会要辑稿》记载:“比屋之间,俱有酝酿”。家酿是很多近现代酒庄的起源形态,如西方的葡萄酒庄园世家,尽如此类。

家酿形态是酒庄的原貌。

《燕翼谋贻录》记述:“种放有别墅在终南山,聚徒讲学,性嗜酒,种球自酿﹐林泉之景颇为幽胜。”能够看出,这实为非常经典的酒庄模样,而也反映出,自家酿酒在当时已经成为家庭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时至今日,这种以家酿为原型的酒庄传承,也比较常见,典型者如四川的沈酒酒庄。中国沈酒集团旗下具有两家酒庄——中国沈酒庄、沈子国酒庄,从家酿酒坊开始,已经传承654年,而其如今掌管者沈鸿林先生,是为沈酒坊第22代传承人。

沈酒酒庄,文化传承654年。

正因为是家酿美酒,所以人们在饮用之时,更见真情实意,也让酒本身更具文化和情感价值。如范成大诗:“清绝仍香如橘露,甘余小苦似松肪。官槽重浊那知此,付与街头白面郎。”所赞誉的正是朋友所给予的家酿。

而这种家酿所带来的独特价值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演变为当下酒庄所流行的产品观念,即“酒庄酒”。在价值性上来说,酒庄酒具有“品质、稀缺、文化”三大属性,而这也是家酿所带给饮者的关键感受,因为自家酿造、自家饮用,所以品质更高;因为数量有限、手工所为,所以稀缺罕见,同时,夹带着更浓郁的情深厚谊和家风特色。

在白酒产品的酿造工业化、市场大流通之后,酒庄酒必然成为一种更为高贵的消费选择。正因如此,具有得天独厚家酿文化的沈酒酒庄,也顺势推出了沈酒特有的“酒庄酒”理念,以“贵乎稀有”和“自然稀有”的诉说,以多位大师酿造的品质,以百年传承的文化,彰显其酒庄出产的“沈酒沉香”“沈酒酱香”“沈酒浓香”的稀缺价值魅力。

沈酒酒庄酒·红瓷。

所以,综合来看,中国的庄园文化、酒楼文化、家酿文化,三者可共同组成中国白酒酒庄的文化基因,而无论在形态、经营、产品等方面均提供了很好的价值依据。中国酒庄,源于中国。

作者简介:

李虓,食品发酵专业硕士、工程师,酒类食品行业评论作家、策划人,《酒食评论》自媒体矩阵、李虓策划咨询创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