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屡经历地震的能登,到底有什么吸引着全球的艺术爱好者?

2024-01-19   新锐作家文坛

原标题:屡屡经历地震的能登,到底有什么吸引着全球的艺术爱好者?

屡屡经历地震的能登,到底有什么吸引着全球的艺术爱好者?

在2024年的开头,日本能登地区因频繁的地震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能登半岛,这处连日本人都觉得遥远的地方,被散文家、收藏家白洲正子视作“自在的场所”。这位被称为拥有一双“日本最敏锐的审美眼睛”的人,言下的“自在的场所”,表示只有自己知道的、只能告诉信任的朋友、尊敬的对象。而当你得到这样的分享,意味着对方开始把你当作自己人。

我们也透过译者、摄影师彭永坚不久前在能登的行旅经历,去看看这个“自在的场所”,希望经受自然灾害的这片地方与人能平安如故。

沿海边行走的小火车

这次进入能登半岛,我没有按照常规线路来走,而是从富山湾的白虾与雨晴开始。在东京坐上北陆新干线,到了富山的新高冈站下车,然后再坐上冰见线的小火车。

开出高冈市不久,就从车窗外看到宝蓝色的富山湾,远处的立山连峰也隐约可见。很快就到达雨晴站。这个被称为“日本绝景”之一的孤单车站,连着海岸,维持一个小时一趟车。雨晴之名的来源,相传源义经在奥州平泉落难之际,曾在此地一块岩石等待阵雨停歇放晴。

带着孤独感却又绝美的临海小车站——雨晴。

由于水深的原因,富山湾像一个天然大冰箱,最大和最好的渔港又在冰见市,每年能从这里收获160种以上的鱼类。我也直接去渔港市场的食堂,确保富山湾的美味也是简单幸福的事。

小火车继续驰向北方,偶尔靠站停一停,沿着海岸线,一阵子海又消失,在高高的树外面,我知道依然是海岸。

即将靠站的冰见线,雨晴车站几乎每个小时只有一班列车。

当转至能登铁路七尾线,这条临海铁路依然美丽,看到的七尾湾,因为与外海的海水对流,海水呈绿色。途中的鹿岛车站,因为小站台两边种满了樱树,被称为“能登樱站”。平日人迹稀少的车站,到了春天却有了排队候车的盛况。

里山里海与人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将蔺能登的里山里海认定为世界农业遗产。这个“里山里海的半岛”,指的是自然与人工调和的美景,由于人为的不断加入,地域生物生产性与多样性得以提高的山区或沿岸海域,包括了日本最古老的“能登早市”“灯笼祭”“轮岛涂”“御阵乘太鼓”,还有千层梯田“白米千枚田”等。

御熊甲祭中,每个集落在把巨大旗帜倾斜至几乎擦到地面,展露出名为“岛田崩”的神技。

登半岛的老龄化非常严重。比如其中日本人口最少的珠洲市,现有人口仅剩12000人,而在1990年,登记在住人口有25000人。

在穴水町, 我遇到了一位出租车司机,他离开家乡50年后,在5年前决定回乡,开了家本来有5个员工的出租车公司,现在只剩下2位,最年轻的也已有60多岁。他说,你们来这里我觉得很高兴。

在轮岛市的一家小居酒屋,有位75岁的餐厅女将,在17年前父亲去世后,就一个人接下餐厅至今,也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家乡。她说到80岁左右就不做了,问她今后怎么办,她说只能关掉,女儿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整个夜晚,只有我们俩客人。最后,她烧了一根味噌白茄给我们吃,白茄是邻居家种的,味噌是她女儿做的。

迷人的轮岛市。

工艺王国的焦点

在穴水町坐公交车能直接到轮岛市,车程1个多小时。这是我第二次到轮岛,越加喜欢这个看似安静的小渔港。如果说石川县是日本的“工艺王国”,那么这个小地方可以称为“工艺王国的焦点”。这里既有代表漆器最高水准的轮岛涂,也有世界农业遗产指定项目,包括了御阵乘太鼓、朝市等。

在一个早上,相隔五年,我与创办于1813年的轮岛屋善仁第九代传承人中室耕二郎,一起走访日本三大朝市之一的轮岛朝市。他刚刚从东京回来,他每个月都有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待在东京,周而复始。

轮岛涂唯一不变的,就是涂师们从古到今都以“籍行商”的形式,来维持工匠与顾客的关系,由此做出代表日本最高等级的漆器。

敞开家门的社交行为,确实令人感动。

站在他创办的涂师之家前,我问到传承的问题,他回答说,尽管轮岛的人口流失严重,出现本地后继无人的局面,但现在多了不少从日本各地特意来学漆器的年轻人,“永远都会有喜欢手工艺的人。”他说。

在轮岛的最后一个晚上,我在重藏神社里面看了之前停办3年的当地太鼓比赛。这个有着成年和儿童两个组别的比赛,在这个渔港已经持续了70多年,是当地维系传统习俗的活动之一,并起着传承与育成的目的。

在老龄少子时代,维持乡里关系的,就是这种传统悠久的比赛。

御阵乘太鼓,据说是上杉谦信攻打能登时,村民面戴鬼怪面具,敲打太鼓,击退了谦信, 由此代代相传至今,成为不出外门的文化财产。

当晚比赛结束后,我们发现了一个新变化,一班年轻的女大学生,扛着“能登切子灯笼”进行巡游的训练,一问才知道,这是由轮岛观光协会与当地的日本航空大学一起携手打造的一个“轮岛女子旅”IP,希望被认定为日本遗产的“能登切子灯笼祭”,让更多人来参加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活动。

所谓切子灯笼,是一种长方体形的灯笼,最大的有15米高,超过2吨重。每年的7月至10月期间能登所有地区都会举办约200个切子灯笼祭,入夜后众多市民会抬着巨型的灯笼去照亮神轿的道路,是热闹非常的活动。

“轮岛女子旅”的少女们,利用夜晚时间来大街上训练。

通往大陆的回望之路

920日的早上,我在和仓温泉的一家温泉旅馆的大堂翻看当地早报,在这份创办有100多年的《北陆新闻》上,留意到一则小广告,今天在七尾市中岛町的一处乡村举办御熊甲祭,于是我们找到去中岛町的巴士,直奔祭典现场。

今天,村子里沿途的每户人家都打开家门,准备好丰盛的食物与酒,欢迎参加祭典的人们来家中作客,他们称之为迎神

我们这次突然起意的初次到访,连最基本的知识也没准备,以为这片古老的土地不可能向我敞开胸怀,谢谢从大阪移居到七尾的小林先生,带我参观了村民的家,让我想起家乡广东佛山的风俗,如每年的扒龙船,全村一起吃龙船饭的习俗。在我去作客的中村家,主人说,我们这里的所有农耕文化,都是由大陆经过朝鲜半岛传给我们。

全村总动员的传统祭事,也需要外来人的参与。

本来由19个集落末社一起参与的御熊甲祭,在停办了4年之后,今年由于人手不足,只有13社参加,但现场全员参与的气氛,深深打动了我。

2023年5月,在经历了地震之后的“奥能登国际艺术祭”如约开幕,下期我们将继续跟随旅者的脚步,探索这个“最尽头的艺术祭”。

节选自《LOHAS乐活》

编辑 丨danz

图、文丨彭永坚

本文为《LOHAS乐活》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留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