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主任药师 李中东
感冒了,在前段时间可不是一件小事。
但感冒又不可避免。得的是何种感冒,其治疗选择,对患者心情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很不同。若是普通的风寒性感冒,倒也释然。若不幸与流感或是新冠沾上了边,则心戚戚兮。
通常来说,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曾世界流行的H1N1甲型流感也不例外。普通感冒、一般季节性流感和来势汹涌的H1N1甲型流感是有很大区别的,用药和治疗处理也有许多不同。
那么,在寒意未消的春季,当你遭遇了感冒,用不用药呢?
下面为药师的个人分析,不构成治疗建议,切勿盲目模仿和对应,更多的是希望你多多增强感冒的自我防范能力。
可以不用药的情形
症状单一轻微,平时体质好,以自我调理为主,轻壮年居多
对于少部分人而言,轻度感冒可以不用药。虽然争论颇多,但可以不用药是有前提的,也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医学基础的。一是因为,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二是症状单一,没有加重病情的并发症;三是你的身体好,好到足够抵挡感冒对你的侵害。不用药感冒也会好,是基于这些人有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病情分析:
大家知道,感冒的潜伏期约1~3天。初期症状多表现为喉咙不舒服、流清鼻涕、鼻塞或打喷嚏,有的出现咳嗽、声音沙哑、发烧、疲倦、头痛、腹泻等症状,一般在3~4天时感冒不适的症状达到高峰。如果你只有上述1~2种表现,症状轻微,且未出现预示有并发症的高烧、喉咙痒痛、浓痰等,一般5~7天会痊愈。
药师建议:
如此健康的你,此时感冒对你的伤害很微小,你没有太疲倦的感觉,没有特别的不适。年轻、体力充沛的你,此时可以考虑不用药。尽管如此,感冒时还是要注意多休息,饮食清淡,多饮水,这有助你更快康复。当然,这要根据个人经验进行判断,切忌忽视自身体质,忽视病情有加重的迹象,切勿机械地照搬别人的经验,更不可轻视感冒,尤其是在当前新冠疫情风险未解除的时候,一旦发烧,就医仍是最好的选择。
适合人群:体力劳动者、运动员、工作轻松的白领、户外活动者等体质好的青壮年。
可自我用药的情形
症状多样较重,普通性体质,调理后症状持续,宜自我用药
感冒者可自我用药,是基于国家推行非处方药(OTC)和处方药的分类管理政策。对于有一定自我保健知识,有一定自我诊断、自我治疗能力的感冒患者,只要能遵照OTC感冒药物的说明书或驻店执业药师的指导,按照说明书所规定的剂量、给药方法和用药疗程进行用药,感冒这样的小病痛完全可以药到病除。
病情分析:
和第一种情形比较,感冒症状达2种以上,且自我耐受较差,以至因感冒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这表明此时感冒者的体质弱、抵抗力较差。
此刻应多加注意生活细节,保证休息,加强饮水。感冒症状若持续不断,个人情绪也将饱受困扰。若不及时用药干预,病情加重,甚至可能罹患支气管炎、咽喉炎、中耳炎、扁桃体炎或肺炎等。
药师建议:
平时有以上状况的患者,在症状初起时,就应积极干预。除了坚持做到饮食调理,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心情郁闷、熬夜,保证休息,饮水充分外,还应及时对症用药。对感冒有一定认识,对病情轻重缓急有清醒判断的感冒者,可以在社区药房自购OTC类感冒药物,根据说明书规定的剂量、给药次数、用药途径和疗程,密切对照用药的注意事项和用药禁忌。这类OTC药物只要患者严格按说明书使用还是相当安全的。感冒后,如果自行用药3~5天,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则需要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适合人群:体质较弱的公司白领,久坐办公室的职员,疏于锻炼的一般体质者等。
应就医用药的情形
感冒病情复杂,体弱或多病,调理无效难用药,就医是首选
病情分析:
感冒虽小病,但体弱者往往身受其苦,治疗不及时常迁延不愈,甚至病情加重。患慢性病者,更不可小视感冒的危害。若自我用药不当,轻者饱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之苦,重者反而加重慢性病的原有病情。比如,不幸得了流感,虽病情温和,但传染性不可忽视。如果不治疗不用药,容易引起传染和并发症,不幸中招者应积极就医治疗。
药师建议:
人是有差别的,对于感冒的治疗和处理也有区别。年纪越小越易患感冒,通常小儿一年可达5~6次,随着年龄增加感冒次数渐少,这与感冒后体内产生了对抗感冒病毒的抗体而增加了免疫力有关。对于合并慢性病的感冒患者,在治疗上要慎重。首先,切忌草率地自我用药;其次,关心感冒药与治疗慢性病的药物之间有无相互影响;最后,避免同时服用2种或2种以上复方感冒药,谨防同一成分药量叠加造成的危害。就诊时,应向医生说明当前慢性病的病情,现用药状况,用药感受和药物反应,有助医生为您甄选药物。
适合人群:婴幼儿,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孕妇和哺乳者。
7大支招,助您增强感冒的防范力
面对感冒的最佳态度是,正确地认识感冒,积极应对;该用药时就用药,保证休息;流感肆虐时,认真防护。
1、分清感冒“病因”
尤其是婴幼儿感冒,分清是病毒性还是细菌性,有助正确用药和家庭护理。
成人病毒性感冒,需早用(感冒头两天内)抗病毒药物,可缩减病程和减轻症状。
感冒期间若并发细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和肺炎),则需用抗生素治疗。
2、注意用药“对症”
感冒之所以有不同的症状表现,是因为能引起感冒的病毒至少有100多种。每个人对同一病毒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再加上不同的病毒感染,更使感冒症状多样。
发热、头痛、咳嗽严重者,可选含对乙酰氨基酚和含氢溴酸右美沙芬的感冒药;
鼻塞严重者可选含伪麻黄碱的感冒药;
流鼻涕和打喷嚏者,可选含盐酸氯苯那敏(扑尔敏)量较高的感冒药;
咳嗽、痰多且粘稠者,可选含愈创木酚甘油醚的药物;
对流行性感冒者,可选奥司他韦;
需驾车、机械操作或高空作业者,应慎用含抗组胺成分的抗感冒药;
一般患者可自选一种对症的OTC西药,也可加用一种中成药。
3、避免药物“累计”
有些患者会同时服用几种感冒药,应特别注意某一药物成分的累计量,过量则有害。
以复方感冒药中多见的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为例,一般感冒患者每天扑热息痛的总药量不应超过2克;如果病情严重,对成年人而言,建议24小时内不超过4克。一旦服用了过量的扑热息痛,易致肝损害。
记住,不要连续5天服用含扑热息痛的感冒药,也不要在空腹时大量服用。如果确需使用多种感冒药,而自己又不会计算药量或有不明白的问题,请毫不犹豫地咨询医师或执业药师意见,切勿不懂装懂。
4、避开用药“禁忌”
曾对某一感冒药成分过敏者,应禁用含此成分的感冒药。
值得一提的是,12岁以下儿童,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哮喘、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的感冒病人,应慎用含抗组胺药和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更应避免同时使用多种感冒药。
这些人感冒后,最好是去医院就诊,经与医生充分沟通病情和用药史后,遵医嘱谨慎使用感冒药,同时加强用药观察,以避免感冒用药对原有慢性病的病情造成影响,同时也可避免有用药“禁忌”的感冒药对健康的进一步损害。
5、乐观面对“流感”
心态和免疫力是有关联的。虽然普通感冒易对付,但流行性感冒,尤其是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大流行,则让不少人急着采购预防药物(达菲、板蓝根、免疫球蛋白、疫苗等)提前使用。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要避免盲目“跟风”。
面对流感,首先要克服恐惧心理,因流感可防可治,放松心情积极面对;
其次,合理均衡饮食也有助提高免疫力;
最后,少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合,多饮水,保证休息,注意人与人之间合理的“隔离”空间。
万一罹患流感,也应积极配合隔离治疗,在医师帮助下适量对症用药,合理调节,就能很快康复。
6、科学看待“达菲”
达菲(奥司他韦)属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其生物利用度低,生产成本高,使用中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有文献提及,奥司他韦可能会在患者尤其是儿童中引起精神狂乱和幻觉等严重反应,甚至死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更广泛应用。
因此,美国FDA曾提议对达菲说明书进行修改,并建议患者仔细阅读说明书,密切观察服药后的反应。所以,盲目购买或囤积达菲用于预防,并不理智也不必要。
7、理性接种“疫苗”
由于流感病毒亚型变异速度快,而疫苗研制和生产相对滞后。有针对性的疫苗接种对老年人和婴幼儿等特定人群有一定保护作用,但有限。
此外流感的爆发周期难预测,流感疫苗常较难发挥最佳预防效果。虽然医学取得了巨大进步,有能力在疫情流行不久就能很快弄清致病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其基因结构,并能进行相应的病原检测和疫苗开发,有助于控制疫情扩散,而急救水平的提高也极大降低了流感患者病死率。
但流感的高变异性,几年时间就会发生病毒抗原改变而产生新的毒株,增加了防控和应对困难。
审稿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副主任药师 石浩强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