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成功登月,NASA专家自嘲:落后中国50年

2024-06-07   兵器志

在万众期盼下,嫦娥六号成功登月,在月球背面进行了安全着陆,同一时间,美国NASA那边可谓是“脸色铁青”。

近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中嫦娥六号的成功着陆更是标志性的一步。此次任务不仅体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先进性,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探索太空的真实能力。

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实现了精准落月,这一成就无疑为中国乃至全人类的月球探索工作书写了新的篇章。

比较此次嫦娥六号与四年前嫦娥五号的任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嫦娥六号增加的近月制动次数从两次到三次,这虽然提高了任务的复杂度,但也大幅增强了降落精准度,凸显了中国航天科技人员在解决高难度技术问题上的能力。

此次任务的一个显著难点在于全过程必须自主执行,地面无法进行干预。这意味着发动机推力的稳定性保持、导航敏感器、着陆缓冲装置等关键技术点都必须达到极高的可靠性。

从结果来看,嫦娥六号的每一个动作都表现出了惊人的精准性,这不仅是对设备本身的考验,更是对团队处理紧急情况应变能力的巨大挑战。

关于着陆阶段的另一技术亮点是着陆器的“大腿”技术。如同高清“晒腿”照所展示的,嫦娥六号通过最后2米的自由落体完成着陆,这一过程对着陆器的腿部结构提出了极高要求。

与其他国家探测器相比,中国的这一设计显示出了极高的创新性和可靠性。填充特殊蜂窝铝合金材料的四条腿,既能有效吸收冲击能量,又能确保着陆器稳固可靠地站立在月球表面,这种设计兼顾了稳定性与功能性,为未来的登月任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此外,着陆时不在完全停止状态下关闭发动机,可以避免因发动机气流影响月表采样的完整性。

经过成功的软着陆后,嫦娥六号将进行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任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其采土取样计划。

与以往的方法相比,嫦娥六号采取了多点、多样化的自动采样策略,既包括使用钻具钻取月壤样品,也包括利用机械臂采集月表岩石。

此外,嫦娥六号还计划在月球背面进行现场的调查分析,这包括月壤结构的深入分析等科学探测任务。通过这些探索,我们期待对月球的理解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完成这些雄心勃勃的任务后,嫦娥六号预计将于月底带着珍贵的月壤样本返回地球,为全球的科学研究作出贡献。

中国的这一连串月球探索行动,从2019年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到2020年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的采样,再到如今嫦娥六号的全新任务,清晰表明了中国实现其宏伟太空计划的决心。中国旨在2030年前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在那里建立科研基地,这一目标正逐步成为现实。

在全球范围内,只有极少数国家成功将航天器送至月球,而在这个领域中,美国一直被视为强有力的竞争者。然而,就在中国成功地使嫦娥六号登陆月球背面之际,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反应却异常低调,这可能是由于美国在推进自己的太空计划方面所遇到的种种挑战。

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本意是为了标志其科技实力,计划再次将宇航员送上月球。但该计划面临诸多困难,包括资金不足及技术挑战。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前雇员基思·考因吐槽,在美国登月器到达之前,中国会率先到达那里,等我们降落的时候,得摇下舷窗问中国我们该停在哪里......

在这个背景下,当美国在月球建成基地时,中国可能已经建成50年了

他们的评论、尤其是对美国现状的自嘲,不仅揭示了美国航天事业所面临的挑战,还反映出他们对中国取得的成就的佩服和敬意。

总之,中国在月球探索领域的成就,无疑是对全球科学界和太空探索事业的重大贡献,同时也显示了国际太空新的力量格局正在形成。随着更多国家加入,未来的太空探索将更加多元化和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