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奥会一开始,摄影机就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为什么大家会对摄影机产生如此广泛的关注?这要从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说起。
2018年平昌冬奥会,韩国将主场优势发挥到极点,他们的每一枚金牌都因此显得非常不干净,并引起了广泛争议。以至于平昌奥运过后,国际滑联对规则有了更详细更丰富的改变,尤其是针对危险性超越。并且韩国不只在18年冬奥会的表现如此“脏”,也是在韩国体育界,是世界都有目共睹的,尤其是02年的世界杯。
但在今年,2022 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韩国与匈牙利选手先后被场内摄像头捕捉到犯规动作,最终由中国选手任子威以1分26秒768的成绩获得金牌,李文龙以1分29秒917获得银牌,匈牙利选手刘少昂1分35秒693获得铜牌。
从左至右依次为李文龙、任子威、刘少昂
赛后,韩国和匈牙利提出异议,但在高清视频的“铁证”面前,国际滑联并不接受异议,选择尊重在场裁判团的最终判决。这在网上引起热议,是对在18年平昌冬奥上遭受的不公的一次有力反击,也把大家对摄影机的关注推向一个高潮,并纷纷表示“谢谢猎豹”。
但其实本次短道速滑决赛场馆——首都体育馆使用的摄影系统为“飞猫”,而“猎豹”其实位于速度滑冰的比赛馆——“冰丝带”中。并且两者的侧重不同。
关于“飞猫”
“飞猫”是由40台4K超高清摄影机阵列加上3台8KVR摄像头组成,能做到全视角覆盖,而“猎豹”是单一视角,很容易出现视角盲区。该系统摄像头除了转播画面,也起到了辅助判罚的作用。任何隐蔽犯规都逃不过“飞猫”的火眼金睛。短道速滑的侧重点为队员之间战术配合以及选手之间的“弯道博弈”,因此选择多机位超高清摄影机阵列的“飞猫”则更为合理。
飞猫摄影系统
关于“猎豹”
据央视纪录片介绍,“猎豹”全名为高速4K轨道车系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历时5年研发的一整套摄像平台系统,专门用于速度滑冰赛事的转播。在冬奥会速滑比赛中,运动员速度可达到每秒15至18米,约等于时速50公里,顶尖运动员速度甚至可达70公里一小时,这要求转播设备速度上的实时同步。而“猎豹”的轨道车运行速度最高达到25m/s,约等于时速90公里。并可根据直播需要,实现加速、减速和超越等动作,更灵活地捕捉速滑中的各种场面,对于速度滑冰来说是再适合不过了。
猎豹摄影系统
另外,除了设备上的升级,摄影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例如超慢动作、“子弹时间“等等。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已经在帮助裁判解决肉眼难以识别的比赛误差,从而避免了误判的可能,让比赛更公平公正,也给电视机前的我们带来了更美好直观的视觉体验,领略运动中磅礴生命力的爆发。
最后,让我们一起说,谢谢猎豹,谢谢飞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