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岁的他,靠着一张嘴,成为了8090后的“知心大爷”,
不说教,不卖弄,开口便直指问题,
“就算我在地球上摸爬滚打65年了,今年的无情无义,胜过任何时候。
无情无义能做出什么?只能出ChatGPT。”
短短2分钟的视频,情绪稳定,逻辑清晰,引经据典,有理有据,
他叫周月亮,人送称号“心学老顽童”。
因为看不惯“顶着名号却瞎说八道”的现状,索性自己登场。
从王阳明,到中国古代史,年轻人“懒得听”的那些东西,他用诙谐的讲解方式,娓娓道来。
谈鲁迅:“鲁迅就是那个说皇帝没穿衣服的那个人。”
谈武则天:“她是真正的女曹操,但她比曹操命好。”
谈三国,:“三国写的最好的,就是憋屈。皇帝威风并不难,憋屈才令人感动。”
生动易懂的讲解,和优秀的辩证逻辑,让周教授成了“网络红人”,
视频动辄“10W+”,看得年轻人欲罢不能,
人们聚集在评论区,谈论哲学,在典籍与现代间拉起一座桥梁,
这个时代,越来越需要这样的内容。
名人那些事儿
#为什么鲁迅永不过时?
不知何时,在年轻人中掀起一股“重读鲁迅”的热潮,
而在周教授口中,鲁迅是“找死的人”。
周教授形容鲁迅为“鲁迅最绝望,也最反抗绝望”,
这个看透民族本质的文体家,打通了希望、绝望、虚妄三者,
最擅长深耕灵魂,掘透荒凉,
人们看《阿Q正传》、看《孔乙己》,看一个个沉默的国民的魂灵在字间诞生。
孔乙己是悲剧,鲁迅亦是悲剧。
“为什么鲁迅永不过时,就是有一个《阿Q正传》。”
鲁迅的文字,不是束之高阁的学术研究,亦不是假意迎合的痞话,是楔到大众中去的文体。
也正因此,在满是人才出的年代,他的文体最能够战胜时间。
#为什么武则天是唯一的女皇帝
周教授将这个问题解读为“感受和知觉的分离”,
骆兵王评她“祸水、狐媚”,她听了不追究责任,反而责怪丞相不重用此等有文采的人。
可见,她虽然生气,依然能觉知到骆兵王是个人才。
“感受和觉知的分离,是人开窍的关键”,
武则天称帝后,从中原迁都至洛阳,客观上是摆脱了搬运粮食巨大的财政负担,
她允许长途贩运,允许人口自由流动,正是在实践“道法自然”一说,即让老百姓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
武则天成为一代政治家的另一个关键,是她能“容”,
周教授以一件小事举例,武则天的面首向她告状,每日早晨经过老丞相门前,总要挨老丞相的一顿气受,
但武则天没有责怪丞相欺负她的人,反而跟面首说你绕路走不就得了。
可见,为什么吕雉当不了皇帝?慈禧当不了皇帝?他们都无武则天的度量。
周教授对武则天死后立无字碑的行为,描述得极为深刻,
这一举动里有决绝,有悲凉,也有傲气。
#杜月笙教你玩转潜规则
潜规则是什么?潜规则就是没有明文规定。
周教授用杜月笙的故事,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
黄金荣通过亲戚关系,收留了杜月笙,此事关乎接班人,安排他伺候自己的老婆桂姐,就相当于考察,
“考察”先看他爱不爱财,把钱撒地上看他拿不拿,
另一方面,看他办事能力,黄金荣派他去处置帮派里的一把手。
此人收钱未上缴,按规矩要剁掉一根手指,
年纪尚小的杜月笙,思前想后,觉得直接拿斧子的做法不妥,于是买了酒和小菜,和一把手交起了心。
他跟对方说,
“我是奉命杀你来的,但是呢,咱们兄弟一场,我剁你一根手指,回去帮你美言几句,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这么一来,黄金荣赏识他,兄弟感激他,杜月笙把明面上的一套规矩,玩成了潜规则。
延伸开将,历史上的太监文化,是潜规则的最高级呈现,
赵高训练“指鹿为马”和“莫须有”都是中国政治文化的密码,
太监游走在于阁臣和皇帝之间,他们的翻译功能,才是定苍生,定生死,定成败。
#纣王的PUA术
今年暑期大火的《封神》,不少人为质子团的“美色”和“殷式英语”津津乐道,
周教授也分享了他对历史上纣王的解读,
殷寿一句“你是我最勇敢的儿子”,是古代早期的PUA之术,简称“忽悠”。
接下来的战争动员中,敌军放火,马冲不过去,殷寿扯下袍子,蒙住马的眼睛,说了一句:
“马看见什么,是人决定的。”
这一句话,贯穿始终,呼应了结尾姬昌对姬发所说的:
“你看见的,你听见的,都是殷寿想让你知道的。”
这些都可以概括为“意识形态的工作原理”,
历史上不乏利用意识形态取得胜利的故事,好比“历史都是胜利者的历史”,
到了现代,这其中的奥秘,更是被广泛应用到商业营销中。
听君一席话,少走点弯路
#人要敢于绝望
在谈论“绝境”这一概念时,周教授在课堂上的讲述令大家印象深刻,
“人在什么时候是共通的?在绝境的时候。”
读过无数古今中外名人回忆录,他们风光无限、所向披靡的时候,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幸福,
但他们最大公约出来的时候,就是面临绝境的时候。
曹雪芹之所以是曹雪芹,正因为他是绝望的曹雪芹,他是在绝望中反主流意识形态。
现代人为什么越来越怀念陈寅恪?因为他敢于绝望。
80年代,中国出了一些精神作品,正是基于70年代绝望的历史背景下。
现代人大概无法理解书中“蜘蛛网”“灶台”背后深刻的含义,因为人们没有经历过这种绝望。
人是精神性的动物,人要有创造性,第一步就是敢于绝望。
《存在的勇气》一书中所描述的“你抱着一丝丝幻想,就会被诱惑。”
而关于绝望,绕不开“良知”一词,良知是底线,良知是美学,
美的历程,就是相信未来的历程,在绝境中相信未来,才是真的“相信”,
这个世上,谁是存有良知最多的人?婴儿。
正如老子提倡“如婴儿”,当你柔若婴儿的时候,就具有了这种能量。
#极端的行为来源于虚荣
在周教授的视频里,不少关于尼采语录的解读:
“极端的行为来源于虚荣,平庸的行为来源于习惯,狭隘的行为来源于恐惧,这样来寻找原因,一般不会出错。”
当一个人做出极端行为,追究根源,其实是他的虚荣心在作怪,
因此尼采告诉我们,从根里找,就能少犯错误。
恩格斯说“恶是推动历史的动力”,虚荣也是推动历史的动力。
为什么说格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周教授以刘邦项羽做比喻,
刘邦的才能相比项羽,差得多,但他有得天下之量,所以能称帝。
再说到狭隘,王朔的名言“我是流氓我怕谁”,此话周教授觉得极为有趣。
为什么“不伦不类”的人最不狭隘?因为此人在🧍各个层次里跳来跳去,也就摆脱了自身的狭隘。
把自己定义为哪一伦,哪一类,是把自己过狭隘了,
正如我们常说的,真正的无知不是智商低,是拒绝知识,而拒绝的根源正出自于恐惧。
叔本华所说的“人都是自己思想的囚徒”,
解放思想,就是把自己从这种狭隘里面解放出来。
#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
依然是尼采说:
“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总归是要失去的。”
此话的达观,无论是那个年纪阅读,都会觉得赫然。
尼采26岁那年,便当上了欧洲著名的语言学教授,
但他毅然放弃这些名利上的东西,逐日而居,哪里太阳最好,就去哪里小住,一生都在旅馆中度过,
他敢于拿着自己大胆地赌,随身携带一本名叫《快乐科学》的小册。
鲁迅欣赏尼采打破世俗价值观的勇气,却做不到如尼采一般豁达,他自认为骨子里有着世故的因子。
他给自己的座右铭,除了大伙熟知的“路本来是没有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还有一句“生命是属于我的”,并终其一生,如此践行。
在中国,类似的观点是“达”,
苏东坡是“达”的代表人物,医生说身体不好,少吃红烧肉,而他说,活不了几年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吧,
这是一种意志,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意志。
#自由是你不想做可以不做
康德说“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这里的自由,属于“消极自由”,却比积极自由的价值更高,
周教授将其划分为“人性”。
马克思对自由的解释是“对必然的战胜”,比如情感对本能的战胜,
例如贾宝玉和贾琏,贾琏还在冷酷的肉欲阶段,贾宝玉已经到了怜香惜玉的情感阶段,
所以说,宝玉的自由度更高。
但不做什么的自由,对人的要求更高,
萨特把它简化成一句话,“自由是种责任”,
守住良知,也就是守住“不做什么”自由的底线,
致良知,是让更多人走向光明的奉献。
#世界是不确定的吗?
鲁迅名言“什么是流氓?流氓就是没有标准。”
所有的大哲学家,最后都是在定标准,如康德,如尼采,
西方哲学,是要不屈不挠地建立确定性。
包括柏拉图、马克思,他们都属于决定论体系,人们只要沿着这个目的去奋斗,就符合了历史规律,
而再看东方的智慧形态,就像水,随时在流逝,
鲁迅是虚无,虚无到最后只有一种真理,即“没有真理的真理”的时候,其实说的是艺术。
所以当“决定论”破产后,便是艺术在领导着真理前进。
正如毕加索曾说:
“所有的真理都是晦暗不明的,只有艺术是旗帜鲜明的。”
世人误解“阳明”如此深
要说周教授此生最大的文学贡献,便是对阳明心学的研究,
1998写作出版的《王阳明大传》,二十多年来不断再版,影响了大批阳明心学研究学者和作家,被誉为“阳明心学研究第一人”。
对于外界将王阳明包装成“圣人”做法,周教授一句“扯淡”回评,
在他看来,王阳明是个十足的“问题少年”。
天生开口晚,直到5岁多才开口说话,
但这形成了他的一个特点,遇到事不急着开口,先往心里走一走。
周教授形容此为“他把自己变成一个丹炉”,
简单来说,阳明心学的本质便是往回找。
有人曾经问王阳明,“什么是心学?”,
他就以自己练字举例,起初他模仿王羲之的字,但怎么都练不出来,
后来,他不下笔,先在心里想这个字形,从心里过一遍,下笔就有感觉了。
这和练功一样,很多招式只取形,却不练,就不是你的。
为什么说“教科书是打不了仗的?”
因为中国的学问,是入心入肺的,他是从感性上改变一个人的。
见到王阳明,你跟他谈谈天气,谈谈股票,对世界的感觉都会变得不一样,
要成为王阳明,就要从他的精神来学习。
王阳明此人,脑子转速极快,但他从不立刻张嘴,
哪怕对方骂他,他也是先笑一下,再款款表达自己的意见。
周教授在提到王阳明是,数次表达“道德是智力问题“的观点,
一个人没有道德,是智商不够,没道德的结果就是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但若他的理解力对了,感情对了,情商就高了。
再多的文化大道理,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就是拥有高质量的心态、意态、神态。
当代人越来越热衷阳明心学,为什么?
周教授的看法是“因为越来越多人对现代失望,对传统隔膜,进而活得无所归依”。
王阳明所谓的悟道,是人生道路的重新选择,就是“觉民行道”,唤醒民众,摆脱愚昧。
这也是心学带给大众的体会:寻找人生意义,找日子值得一过的支撑点。
象君写到这深感,再多的文字,也述不清周教授丰富思维的一角,
一个人读史,可以明智,
一个人知古,可以鉴今,
越来越多读史知古之人,从课堂走上荧幕,
让封存于典籍之中艰难晦涩的知识,成为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收益的浅显文字。
还是那句话,
这个时代,越来越需要这样的内容。
图源@周月亮教授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见不散
喜欢请分享,满意点个赞,最后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