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分8.1,这国产收视冠军太真实

2022-06-17     电影铺子

原标题:开分8.1,这国产收视冠军太真实

最近,一部新国剧热播,同时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上线伊始,评论就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

喜欢的,觉得它紧贴现实,直面女性困境;

批评的,认为它贩卖焦虑,制造对立,甚至还惊动了媒体大V下场声讨。

今天就来聊聊——

《亲爱的小孩》

剧集由真实故事打底,改编自王小帅2007年曾摘得银熊奖的电影《左右》。

讲述一对离婚后各自重组家庭的前任夫妻,因女儿却罹患白血病而重聚。

在尝试骨髓配型失败后,走投无路的两人决定“真刀实枪”地再造出一个孩子,用新生儿的脐带血去挽救女儿的生命……

作为一部34集体量的电视剧,故事从二人女儿的出生开始讲起。

剧集开场就是一个尖锐的镜头。

任素汐饰演的方一诺对着镜子,一点点擦去脸上的妆容。

伴随着高亢恢弘的音乐,颧骨上大片的斑块渐渐显露。

擦去口红,脸色变得疲惫暗淡。

褪去外衣,腰上挂着一个与瘦弱的身躯极不相称的巨大孕肚。

细看,紫红色的纹路在孕肚两边蔓延开,像一条条撕开的裂缝。

一诺无助地托着肚子,低头观察着身体上的变化,眼圈红了,一脸苦涩。

又抬头对着镜子,调整呼吸,挤出一个沉重的笑容……

妆效、表演、配乐协同,将压抑的情绪直接地传递给观众。

《亲爱的小孩》的前半部分,重点呈现的就是方一诺作为一名女性的生育之痛、带娃之苦。

在这个过程中,她经历了一场异常沉重的蜕变

生产前的她,大大咧咧,干脆利落。

就连生产前一天,作为中学老师的她还在热火朝天地教育学生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羊水突然破裂,她很快便稳住情绪。

双手撑在讲台上,缓缓吐气。

帅气地叮嘱学生们:

“我先去生个孩子,你们都老实点啊。”

即使已经躺在病床上,还是豪爽地安慰母亲和闺蜜:

“有的是劲儿,我这么大个儿,我还生不了个他?”

镜头一转,阵痛开始之后的她已经换了一副面孔——

攥着被子不住呻吟:

“这也太疼了。”

分娩时直打退堂鼓:

“算了,我不生了。”

生产后,那个潇洒自在的方一诺并没有回来。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患得患失、略显神经质的她。

作为新手妈妈,对孩子的担忧与体力的透支,让她本就缺乏安全感

而对身边人的一次次失望,也在一步步消磨着她的精神。

丈夫肖路(秦昊 饰),当妻子忍着撕心裂肺的剧痛被推进产房时,他正倒在家里的沙发上呼呼大睡。

前一天晚上,上司打电话催他改方案,他正犹豫着去还是留,一诺通情达理地让他赶紧去,他还就真去了。

赶回家后,却得知同事却已经帮忙改好了。

他倒心大,抓住这点空闲,直接在沙发上坐下,喝着啤酒就着小菜,看起了球赛,又一觉睡到天亮,直到被手机铃声叫醒。

电视里播放着小猫卡在管道里的新闻,暗示着妻子正在遭受的艰难与痛苦。

分娩后,由于括约肌撕裂,一向洁癖的一诺陷入产后失禁的窘境。

神经大条的肖路却浑然不知,一句充满嫌弃的“什么味儿啊”,打破了妻子竭力维护的自尊。

尽管他想试着参与照顾孩子,却总是弄巧成拙。

为妻子买鲫鱼下奶,买成了鲶鱼,还搞得一身狼狈;

给女儿接水喝,还被开水烫了手。

肖路的粗枝大叶,在平日里也许只是无关痛痒的小毛病,可到了非常时期,却显得格外刺眼。

进出产房时的缺席,照料妻女时的无措……干啥啥不行,拱火添乱第一名。

丈夫的不靠谱,成了一诺失去信任的开端。

剧集选取了大量真实的日常细节,采用白描手法,展现出方一诺初为人母的生活。

片中两次有关喝水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

一次,是一诺刚生完孩子回到病房,婆婆等人都在围着孩子转,吵吵嚷嚷。

没有人注意到在热闹之外的病床上,一诺正吃力地抬着身子去够不远处的水杯。

直到她的母亲买到奶粉后急匆匆地赶回病房,才让她终于喝上了水。

另一次,是一诺出院回家后半夜喂奶。

口渴难耐的她轻轻推搡着身边呼呼大睡的肖路,有气无力地让他给自己倒杯水,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倒是刚刚交接完任务的月嫂又折返回来,给她递了杯温水。

这让几日来一直忍着委屈的一诺瞬间破了防,哽咽着接连道谢。

几个镜头,将产妇遭遇忽视的无助描摹得相当到位。

然而,当观众和一诺都以为有了靠谱的月嫂,她总算可以松口气的时候,月嫂却也掉起了链子。

先是睡过头,把母女俩晾了一夜;

又是在一诺多次嘱咐“母乳喂养”之后往奶瓶里掺奶粉被抓包。

一诺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

她开始不安地在网上搜索月嫂的相关负面新闻,像间谍一样躲在门外偷听房间里的动静,担心孩子受到虐待。

然而她的忧虑在丈夫看来,却成了一种过分敏感、疑神疑鬼。

但一诺作为母亲的直觉并非无中生有。

女儿脸上的黄疸一直不褪,她几次提出疑问,都被月嫂以一句“应该没事儿”搪塞过去。

不久后,女儿果然因黄疸值过高住院,

看着小小的女儿被关在冰冷的灯箱里,一诺的情绪几近崩溃。

后来,在未与一诺商量的情况下,肖路擅自将母亲接到家里顶替月嫂,接手了照顾孩子的工作。

婆婆虽然任劳任怨,却因为缺乏边界感,且与儿媳的现代育儿观念不合而让家里冲突不断。

常常把几十年前的育儿经验强加于孙女身上,把“想当年我一个人把肖路哥俩带大”挂在嘴边。

拿出二三十年前的古董百家衣要给孙女穿;

甚至还会在照看孙女时忍不住偷偷抽烟。

被一诺发现后,肖路再次充当和事佬两边糊弄,反而进一步将双方的不满放大。

婆婆更在一次围观麻将摊时太过入神,失手将婴儿车打翻,险些酿成惨祸,也将矛盾彻底激化……

一诺的安全感在反复建立又不断坍塌的过程中一点点丧失,神经也越绷越紧。

一步步从大气豁达变得敏感焦虑。

日复一日与孩子的哭声为伴,被育儿占据了全部精力。

在适应母亲身份的同时,方一诺已经没有心力再兼顾一个通情达理、对丈夫充满吸引力的妻子了。

而肖路对日常琐碎有意无意的逃避,更导致了两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从一开始的下班后躲在车里不愿上楼,

发展到宁愿加班应酬也不愿面对家人,

最终与女客户酒后乱性,引来一出“小三大闹女儿周岁宴”的闹剧……

当决定分手的一刻,一诺脑海里浮现的甚至并非插足的第三者,而是与肖路在婚姻中的一个个令人心寒的鸡零狗碎,细枝末节……

自《亲爱的小孩》开播以来,不断有一些声音称它“贩卖焦虑”

然而更多的声音,说它真实还原了许多女性在婚姻与生育中所遭遇的困境。

更有不少已为人父母的观众现身说法,对剧中细节感同身受

不过,若是能在凸显带娃烦恼的同时,适当加入一些新生命为家庭带来的温馨快乐,或许会更有说服力。

但,如果痛苦与矛盾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便不存在“贩卖”一说。

让人焦虑的,从来不是文艺作品,而是问题本身。

电视剧将生儿育女可能面临的复杂问题一步步拆解,呈现在观众面前,也会让更多年轻人在做选择的时候,能够有的放矢。

少了茫然,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

更勿论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丧偶式育儿”、“女性产假后难以重返工作岗位”等更多困难。

从这个角度来看,《亲爱的小孩》在渲染育儿中的焦头烂额的同时,也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理想化的处理。

譬如剧中亲属之间的关系,基调以温情为主,制造了不少泪点。

比如肖路出轨败露,一诺执意要离婚。

婆婆得知后,对儿子一顿痛骂,而不是偏袒。

上门找一诺,也不是为了强行挽留,而是珍重道别。

背包里的一大袋子辣椒萝卜,暗含着对儿媳的不舍,与女性之间的惺惺相惜。

再比如一诺第二任丈夫的父母。

一开始极力反对儿子与离异带娃的一诺结合,一年之后,却已是一幅祖孙三代其乐融融的画面。

得知孙女患病,老人们也是心疼多过抱怨,主动承担起了自己本不必承担的责任。

在压抑之余,也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

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亲爱的小孩》的缺点也逐渐暴露。

比如刻意制造冲突,强行加入小叔子借钱投资被骗、婆婆病倒等家庭伦理剧中令人不胜其烦的桥段。

让剧集落入狗血的窠臼,难免有注水之嫌。

方一诺闺蜜雷雯与肖路老板老苏之间生硬的感情线,更是看得人一脸问号。

但好在演员表演张弛有度,注重对细节的描摹,

画面、视听具有烟火气和电影质感,

对女性之痛的真实展现,也是一种突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cdd1510bf11ff345e04f1b17c352f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