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新生开学,有两条新闻上了热搜。
一个是浙江的初一新生,在操场军训的时候,发现近三成的孩子不会系鞋带,竟然有孩子提着鞋求助老师。
另一个是贵州的一个班主任发现,全班45个学生,每人发一个鸡蛋,竟然有39个孩子不吃扔掉。
老师觉得孩子不知道珍惜粮食,于是把语文课改成了鸡蛋课,讲了鸡蛋的营养,又讲了,咱们国家有贫困地区孩子都吃不上鸡蛋,目的是让孩子珍惜鸡蛋,道理是讲了,孩子们也意识到,可发现还是有一些孩子不吃鸡蛋,进一步了解更令人吃惊,原来孩子们不吃鸡蛋深层问题:竟然是不会剥鸡蛋。
真是令人大跌眼镜,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竟然到了不会剥鸡蛋壳,这简直就是个笑话,可他却活生生的发生在身边,让这个班主任不得不感慨,现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令人吃惊。
但是对比一下我们生活中的现状,就更觉得吃惊了。
大家都觉得孩子压力大,一直要减负,可是孩子的书包去越来越重。鹿妈小儿子已经10岁了,每天都是坐着公交车自己上下学,早上送孩子去站牌时,有时候我会主动要求帮他背,不是宠溺,而是觉得真的太沉了,我背着走一会都吃力,怕他压驼背。
总以为他书包里装了不应该装的,有次写完作业,就让孩子把书包重新整一遍,却发现实在没办法减。
从“鞋带课”到“鸡蛋课”,该家里教的学校教,该学校教的家里教,老师和家长的角色转换预示着什么?
再来看看每天晚上辅导作业的场景,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这是当下每个家庭每天面临的教育场景,因为现在很多妈妈,实际上在家里扮演老师的角色,教书批改作业,有的还给孩子报了辅导班,周六日都不得休息。
为了让孩子成绩好,有的孩子根本就没进过厨房,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因为你家长要给孩子挤出足够的时间,“你只管学习,别的什么事都不用干”,这是很多家长的做法,本来在家可以有机会学习锻炼生活技能的,现在这些时间全部用到学习上了。
所以表面上一个生活小技能的问题,却反映着我们教育背后的大问题。
这些孩子,大学毕业以后必然要进入社会,当然一个只知道学习拿高分的孩子,没有生活技能,或生活技能很差,人都无法生存生活了,读书和高分又有什么用?
很多学霸毕业以后处理不好生活和与人打交道的问题,辛辛苦苦培养的孩子最后折戟沉沙在生活上,这才最值得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