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机构投资者?做空没有恶意,但金融市场应该多出现做空者吗

2019-12-21   凌风商业手记

什么是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是相对于散户而言的,那些以机构为主体的市场投资者,比如说像对冲基金、共同基金、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做空机构等等,都是典型的机构投资者。

我国的金融市场以散户为主,机构投资者只占不到20%,而在美国,80%的投资者是机构投资者。

假如你是一家公司的高管,现在或是不久的将来,你很可能会到机构投资者那里去融资,去借助它们的资源、资金和它们的市场网络。

所以,你必须知道怎么去和机构投资者沟通、交流和合作,这对于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技术创新非常重要。

话说回来,在企业创新的框架下,机构投资者到底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四个作用:

第一、选择。

机构投资者都是在金融市场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大玩家”,练就了一双“慧眼”,能够从众多的企业里,挑选出那些最有创新潜力的选手。

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说像南非报业集团,它是一家涵盖广播、影视、通讯的互联网巨头,非常关注互联网行业的投资,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把目光转向中国。

当年,它旗下的MIH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腾讯公司的创新性,很早就投资了腾讯,后来,腾讯也给它带来了将近五千倍的回报,所以现在经常有人说,腾讯已经变成一家南非的公司了。

从这个例子你就能看出,机构投资者是具有非常高超的选择能力的。

第二个作用是监督。

做创新太难了,时间长、不确定性高、失败率高,所以没有人真的愿意苦哈哈地去做研发、去做创新。所以它们可能如果没有很好的监管的情况下,他就偷懒了。

但是这些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它们能够非常好地、以比较低的成本,来监管这些企业的高管,能够让它们更加专注地长期创新,来减少代理成本



第三个就是机构投资者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因为这些机构投资者都是市场上的大玩家。

他会紧密地和这些市场高管来合作,他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个高管到底在做什么。

创新失败率很高,不确定性大,那么当这个高管在进行创新的时候,非常不幸地失败了,那么外在的投资者、这些小的散户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看到的只是企业的业绩不好。

但是机构投资者能够理解这个企业高管在做创新的这个特质,他就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鼓励这个高管继续再向前推进。

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就是网易。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了以后,网易一度遭到了纳斯达克的停牌,丁磊甚至都想卖掉网易。

但是网易的机构投资者非常看中丁磊对于通过网游来给门户网站收费模式的探索,所以它们一直没有退出,一直没有放弃。

事后证明,网易也成功地实现了从门户网站向网游网站的一个转型。

很多的大股东会说,我买5%的股份是为了财务的原因,我觉得我看好公司未来的股价;

但是也有一部分股东,比如说一些对冲基金,他说我买公司5%的股份是因为我有企业战略的考量,因为我觉得这个企业现在表现的不是很好,它的市值被严重地低估了,所以我想干预这个企业,我来通过调整它的公司治理,通过调整它的企业战略,通过调整它的运营结构,我来把这个公司的股价抬上去。

所以这些股东的积极主义者就像企业的医生一样,他发现这个企业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他就进入到这个企业,通过改组让这个企业的价值得到提升,两到三年以后把股票卖了,来赚取利润。



那么这些股东的积极主义者客观上讲是非常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的。

一个很经典的例子,我们中国的中概股新浪。这个例子其实在国内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重视,但是在美国炒得沸沸扬扬。

它大概是在2017年9月到11月之间发生的事情。

当时新浪的市值是80亿美金不到,新浪微博的市值是211亿美金,新浪持有微博46%的股份。那么一个简单的算术,211亿乘以46%,我们就得出新浪微博持股的这一部分的市值就已经有97亿美金。

当然新浪还有自己的其他的各种各样的业务,所以我们当时给它大概做了一个估算,新浪它在2017年11月1号,它的市值应该是125亿美金,远远地超出了它当时的市值80亿美金。

那么说明什么?说明它的股价一定被严重低估了,对吧?

打个比方,就好像你有一个钱包,它值200块钱,它里面装了300块钱现金,那你这个钱包到市场上去卖应该值多少钱?500块钱。

但是市场上只给它的估值是400块钱,所以一定Something is wrong,一定有些事情是错了。所以新浪在2011年的时候,它的股价被严重低估。



那么当一个公司的股价被严重低估,受损的是谁呢?肯定是它的股东。

所以新浪的第五大股东,叫做Aristeia Capital,实际上是一家对冲基金,它就跳出来了,它说你的股价被严重低估,我需要进入到你的公司,我要改组你公司的董事会。

2017年9月18日,Aristeia Capital这家对冲基金,就提名它自己的两名独立董事,它的诉求主要就是说,新浪的独立董事都做了十几年了,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同时你有各种各样的管理层收购计划,你要高位抛售,你公司治理太差了,你完全不顾及我们中小股东的利益。

这个时候是一种对抗性的竞争,新浪毫无疑问也要反击,它连续发了七封股东的公开信,向股东来呼吁,就是说Aristeia Capital这个对冲基金实际是个短期的机构投资者,你压根做这件事情的目的就不是为了你的股东,你就是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双方为了争取它的股东做了激烈的攻防。

在2017年11月3日开股东大会,所有的股东来投票,要站队了,你到底是支持新浪的独董候选人,还是Aristeia Capital的独董候选人。

很遗憾,这件事情以Aristeia Capital失败而告终,新浪的独立董事候选人张一辰继续连任,他其实从2002年就开始做独董。

这个案例虽然Aristeia Capital失败了,但是从这个失败的案例当中你可以听出来,股东的积极主义对企业的震撼力是非常强的,它们能够起到很大的干预作用。

第二个机构投资者就是做空者,“做空”这个词我相信你一定听说过,而且我相信你对它的印象也一直不是很好。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一些新闻报道,说国外的什么什么势力要恶意做空中国。

其实我要告诉你,做空不是恶意的,做空压根就不存在善意和恶意之分。

什么是做空呢?

做空其实就是一种投资决策,也就是说,比如说现在我看这个公司的股价是十块钱,我觉得这个股价太高了,它不值十块钱,它最多只值五块钱。

所以我怎么办呢?我就去借股票,然后我把借来的股票卖出去。等到这个公司的股价跌到五块钱的时候,我再把它买回来,然后把我买回的股票还给别人。所以我本质上做的事情还是低买高卖,只不过我先高价卖出去,然后我再低价买回来,这个就是做空。



那么对应的 “做多”是什么呢?

是我觉得这个公司的股价会涨,所以我就买,比如我现在五块钱买,等到涨到十块钱的时候我再把它卖出去。那么本质上讲,也是低买高卖,只不过你先买,然后你再卖。

所以做多、做空都不存在善意和恶意之分,只不过是你对未来股价不同的判断。那么做空者其实是市场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者,它们会给企业起到什么作用呢?

做空它的干预就是典型的间接干预,也就是因为有做空者的存在,它们在市场上像幽灵一样的存在,它往哪儿一戳,就会给企业的高管造成很大的鞭策的作用。

它会告诉高管,如果你不仔细地、努力地为企业工作,如果你不尽心地进行长期的投资来进行创新,那么好,它就会通过做空来把你公司的股价打下去。

做空的案例也有很多,你可能听说过浑水机构,它是美国非常著名的一家做空机构,它的老板是一个中国通,他的公司名,就是从“浑水摸鱼”这个成语里来的,很形象吧。

浑水来到中国以后,专门盯着我们中概股,在2010年、2011年的时候,做空了很多中概股。

浑水的手法很简单,它先是偷偷地去卖空这个公司的股票。然后它就发布一个报告,说你这个公司财务造假,比如说它曾经揭露中国的一家上市的造纸公司,说这个公司你拥有的森林,都是PS上去的,都是假的。

这个消息一出,公司的股价大跌,然后浑水再把这家公司的股票买回来,通过低买高卖来赚钱。所以2010年、2011年,浑水做空了很多中概股。

最近的例子你可能也听说过,2016年它当时做空辉山乳业,它指控辉山乳业有财务造假,还有债务的违约,导致了辉山乳业在一天内股价暴跌了85%。

因为辉山乳业在香港上市,它们没有涨跌停板,所以一天股价就跌了85%,浑水大赚了一笔。

我举的这些例子其实你都能够听得出来,做空机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参与者,它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去赚钱,它不存在善意和恶意的这样一个区分。

但是正是因为做空机构的存在,它给企业的高管造成了很大的震慑力和威慑力,让它们能够更加兢兢业业地为企业的创新而努力工作,大大地减少了代理成本。

第三个机构投资者,就是我们最常见的银行,银行其实它是一个消极的投资者,也就是说当我给企业放贷了以后,只要企业能够还本付息,它是不会管你企业日常的经营的。

但是当如果你企业违约了以后,那么你公司的控制权就会从股东转到银行手里,而银行在介入到企业以后,它会对企业的创新进行各种各样的干预和影响。



如何应对机构投资者的干预

机构投资者太厉害了,它们有资金、有实力、又专业,而且还是市场上的庞然大物,我的企业一旦被它们控制了可怎么办呢?

比如说我的CEO可能会被它们换掉,我的董事会可能会被它们换掉,我的薪酬可能会被它们cut,我的企业战略会被它们调整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来了。

如果我要是跟机构投资者合作的话,那真的是与狼共舞啊。

那么问题来了,我到底要不要和机构投资者来合作呢?

我怎么能够做到既借助机构投资者的力量,既借助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既借助它们的资源,同时又不会被它们过度地干预,能够更好地促进激励我企业的长期创新呢?

对于你的第一个问题,在这讲一开始我就跟你讲了,美国的机构投资者占80%,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的机构投资者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创业者,或者是一个企业的高管,你一定未来是要和机构投资者进行合作的,说白了,你压根就没得选。那么对于第二个问题,我可以告诉你,机构投资者的干预其实会对你企业的创新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尤其是对冲基金的干预,对于企业的创新有非常好的正面的影响。

那么这些,像对冲基金、银行、机构投资者,它们帮助你企业提高创新的渠道是什么呢?

第一,它就会帮助你缩减你和主营业务不相关的投资。我们知道,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对冲基金,它们进来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cut、cut、cut,就是把你和企业的主营业务不相关的其他的投资、其他的部门全都砍掉,让你更加的focus,更加专注于你企业的主营业务,来调整你企业的创新战略。

第二个方法,它就是能够帮助你进行人才的重新配置,能够帮你找到更能够创新的人,它会把那些创新能力不是很强的研发人员请出去,同时到市场上帮你雇佣那些对于你主营业务有重大贡献的研发人员。

第三个,它就是帮你重新去配置你的资源,比如说它把一些很好的专利帮你卖掉。这些专利可能在你手里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但是卖到新的买家手里,就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最后一个手段,就是它会帮你调整高管,它会找那些有创新背景的高管,那些对技术很了解的高管,来指导企业的创新实践。

好,我给你举一个例子,美国有一家对冲基金,叫第三点,它的创始人Daniel Loeb特别喜欢改组目标公司。那么,在2011年,他购入了yahoo的股票,它当时觉得yahoo是一家传媒公司的这个定位是不对的,他觉得yahoo应该转型成一家科技型的公司,在未来才会更加有竞争力。



那么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他从谷歌挖来了一个女强人Marissa Mayer,我之前也跟你提到过这个人,请她来做YTahoo的CEO。那么Mayer来了以后,对Yahoo进行了很多的技术的转型,把它从一家传媒公司转型成一家科技型的公司,使它更加具有科技型的气质。正是因为这个转型,Yahoo短期内股价也翻了数番,而且,第三点也赚了数亿美元,最终离场。

所以,你现在别看现在Yahoo表现不怎么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时在勒布的推动下,还是实现了一个双赢的结果的。

所以,作为一个创业者,作为一个企业的高管,我们怎么来应对中国日益崛起的机构投资者。

从创新的角度讲,我们真的要应该与狼共舞,拥抱机构投资者。它的干预可能会给你带来些许的不适,可能会让你跳出你的舒适区,但是它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专注你企业创新的焦点,能够更好地帮助你配置资源,能够更好地帮助你拓展创新的前景,对你的创新起到非常正面的积极作用。

所以在这一讲,我给你介绍了三类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一个是对冲基金,第二个是做空者,第三个是银行。虽然它们的机制不一样,但是它们都能够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干预,对于企业的创新起到正面激励的作用。

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发展还很不健全,我们的机构投资者占的比例还非常小。

所以从激励创新的角度讲,我们也应该大力地发展资本市场,加大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里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