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归国途中收到电报:沿途切勿下船,50年后才知发报的是何人

2022-03-09     千彦水

原标题:钱学森归国途中收到电报:沿途切勿下船,50年后才知发报的是何人

明朝末年,清军入关,当时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其中所表达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地为国奋进的精神传诵至今。新中国成立前后,也正有一批人将国家复兴作为己任,宁愿自我牺牲,也要壮大新中国。

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他不仅参与了中国关于两弹一星的研究,也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钱学森可以说是我国物理学方面的领军人物,是中国载人航天的奠基人,他的一生曲折而不凡,曾远洋海外,而后为国归来,而钱学森归国途中曾收到电报:沿途切勿下船,一直到50年后才知发报的究竟是何人。

钱学森,出生于二十世纪一十年代,正值西方教育体系传入中国之际,钱学森凭借着姣好的家境,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在结束交通大学的学习后,钱学森考上清华大学的公费留美,并获得了麻省理工大学的进修机会,由此,钱学森正式踏上了留洋求学之路。

钱学森跟着自己的老师力学泰斗冯·卡门,冯·卡门非常欣赏自己的这个中国学生,倾囊相教,把自己的很多理念都教给了钱学森。而钱学森也不负众望,提出了引人注目的理论,甚至还超越了冯·卡门的研究能力。然而,在美研究的20年里,钱学森从未忘记过自己当初的诺言。

留美时期的钱学森从未忘记过祖国,他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了解到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之大,因此暗暗下定决心,将来有一天,一定要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拿回去帮助中国,让中国的科学技术也能更上一层楼。而最后,钱学森也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时间来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钱学森在麻省理工大学任教授一职,工资很高,福利待遇也非常好,并且他作为不可多得的物理学人才,在学校也十分有威望。不仅如此,在美国呆了多年的钱学森早已在美国结婚生子,安家立业。尽管这样,远在美国的钱学森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在心中有了想法:国家需要我,我一定要回去。

彼时我国刚经历多年的战争,百废待兴,尤其是在科技这一块,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钱学森如果能回去,对国家也是一大帮助。钱学森没有丝毫的动摇,而他的妻子也非常支持他,夫妻俩很快就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到中国。但回到中国却并不像钱学森夫妇想象的那样顺利,正如时任美国海军次长的丹尼·金布尔说过的那样,一个钱学森能抵得上五个师,美国当然不愿意轻易地放人离开。

就在钱学森夫妻俩准备登船出境之时,美国派人将夫妻俩带了回去,软禁起来。此事被学术界知道后,瞬间引起轩然大波,面对各方的谴责,美国迫于无奈接触了钱学森夫妇的软禁,但仍然派人时刻关注他们的动向,将他们的生活起居都监视起来。

钱学森的第一次回国以失败告终,但他并没有放弃,钱学森将自己的情况写进书信里,几经辗转终于交到了周总理手中。周总理带领其他外交官与美国多次交涉,终于在1995年前钱学森和他的家人们终于坐上了驶向中国的航船,踏上了回到故土的路。而在回航的途中,钱学森曾收到过一封措辞和蔼的电报,叮嘱他沿途一定不要下船。

钱学森也听从了电报里的安排,从始至终都没有下过船,最终顺利回到中国,到达目的地。钱学森一直以为这封电报来自中国的亲人,但回到中国后的钱学森经过多方打探发现并不是,怀着这样的疑惑,钱学森在中国展开了他的科研实验。终于,在五十年之后,事情揭开了谜底,电报是由外交部送的。他们想保证钱学森一路的安全,但碍于身份敏感,只能用这样的方式传递信息。

我国在多年的努力下不仅实现了“两弹一星”,其科技力量也逐渐壮大,我国再也不是百废待兴的中国。如今的中国,国力强盛,对于人才也可以直截了当地争取,而科研之路也硕果累累,繁华朵朵,正如《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描绘的景色那般“直到城头总是花”。

参考资料:

《日知录·正始》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c315f36e2eb724146bb83bea9ad6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