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河北省一座海滨小城。一座城,铭记着一个英雄。
是的,黄骅市,是以英雄黄骅的名字命名的城市。而英雄黄骅的死,说起来令人扼腕。他没有死在抗日战场上,却死在了战友的枪下。
军区会议中,大赵村惨案发生了
那是1943年6月30日,冀鲁边军区召开侦察会议,会议由军区副司令员黄骅主持。军区司令邢仁甫,因为准备去延安学习,所以没有到会。
会议的内容很多,上午主要是传达上级会议精神,下午讨论军事问题。会议地点在望子岛的大赵村。望子岛是一座很小的岛屿,只有3平方公里的面积。四面环海,选择这个地方开会,安全上比较有保障,敌顽很难进行突然袭击。
然后,谁也不会想到,就是在这样的地方开会,还是出事了。会议进行到当晚7点钟光景时,忽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闯入一伙持枪武装,都是一身蓑衣,因为外面正下着雨。
此时,正在讲话的是参谋主任陆道成,军区副司令员黄骅就坐在他身边。黄骅见有人闯入,大声喝道:“什么人,你们要干什么?”说话时,迅速伸手掏枪。
然而,这伙人是有备而来,没等黄骅拔出腰间的手枪,枪声已经响了,黄骅当即中弹倒下。黄骅倒下,暴徒们并没有停止,他们向着开会的人疯狂射击,显然是不想留下一个活口。
在外面警戒的警卫人员,听到枪响,冲了过来,也被暴徒当场杀害。为首的一名暴徒,打了一声唿哨,暴徒们立即撤退,很快消失在雨幕中。
等警卫连赶到时,暴徒们早就没影了。与会人员,除了副司令员黄骅外,军区司令部参谋主任陆道成、锄奸科长陈云彪、第一军分区作战参谋董兴根等7人也都当场牺牲。只有第一军分区作战股长池田、侦查站站长齐耀庭、第二军分区司令部侦察参谋刘金财、第三军分区司令部侦察参谋迟麟兆身负重伤。
很快,军区政治部主任刘贤权赶到了,他立即组织指挥救治伤员,命令警卫连分兵搜索,查找暴徒行踪。同时,传令部队,立即转移,撤离望子岛。他当时想的是,军区司令部肯定暴露了,处于危险之中。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分头出去搜索的警卫连陆续报告,没有找到暴徒,连一点点线索都没找到。
开始撤离时,刘贤权分别给山东分局和八路军115师师部电告大赵村惨案情况。山东分局和师部都震惊不已,都立即电告延安。
暴徒如此猖狂,令高层十分震怒,军区副司令在开会时被枪杀,这还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延安急电,必须尽快破案,血债血偿。
冀鲁边军区迅速行动,由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王卓如亲自挂帅侦破此案,因为军区司令邢仁甫不日将动身前往延安。
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专门派来了侦破方面的高手,参与侦查。分局的人听了案情汇报后,立即判定,这伙暴徒并非日军,因为如果是日军,那事先肯定是获得了准确的情报。这种情况下,绝对不会只派这几个人来,而应该是大队人马。
何况,望子岛四面环海,从岛外偷偷上岛作案,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警卫连放出了那么多警戒哨,不会有人偷渡过来都发现不了。
同样,也应该不是国民党军队,边区驻扎的国民党军队,是蒋鼎文部,离望子岛比较远,也同样很难偷渡到岛上。
那么,这伙暴徒只能是在开会前,已经潜入到岛上了。可是,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就在岛上,警戒从未放松过,难度还是很大的。那么,这个岛上是否有土匪呢?区区3平方公里的小岛,八路军驻扎在这里,土匪跑来凑热闹的话,不就是找死吗?
如此分析下来,这伙暴徒,很可能是八路军内部的人。如果是内部人干的,那么,应该就是跟黄骅副司令有仇,因为据重伤的几个人说,暴徒的第一目标就是黄骅。事实也是这样,黄骅中弹最多。
黄骅在军区,还真找不到仇人
那么,谁跟黄骅有仇呢?
黄骅,湖北阳新县人,父母早逝,7岁就给地主放牛,遭到毒打简直是家常便饭。15岁那年,阳新县爆发农民运动,成立了农民赤卫队,黄骅勇敢地加入了赤卫队,成为一名红军战士。
黄骅作战勇敢,还特别爱动脑筋,所以成长很快。1936年,黄骅被选送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被任命为团政委。1941年,他调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兼115师教导6旅副旅长。
黄骅最大的特点就是严于律己,身为副司令员,从来不会搞半点特殊,跟战士们打成一片,虽然是外地人,但在冀鲁豫军区,有着很高的威信。
这样的人,还真不容易培养出仇人,谁会跟他过不去,下如此狠手呢?
王卓如在看望惨案中受伤的干部时,忽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重伤的这四个人,都是军分区来参加会议的,而当场死亡的,都是军区司令部的。这,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莫非暴徒对这几个人不认识,加上他们知道警卫连会很快赶到,所以来不及查验他们是否已经死亡,就匆匆逃跑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范围又可以缩小了,这伙暴徒,就是司令部里的人。重伤的四个人都已经醒了,但他们说,当时这些人都穿着蓑衣,看不出是谁。或许,他们本来就不认识。
这条线索断了,只好重新回到起点,重新进行梳理。这时候才想起两个人,一个是中年妇女,一个是小男孩。他们是开会这家人的主人,也就是房东。
黄骅他们开会,是在刘家的前院,房东刘嫂在后屋做针线,听到枪声后,跑到前院,暴徒已经跑了。她扶起一个伤员时,当时只有14岁的儿子刘炳怀一头冲了进来,帮着她扶起伤员。这时候,警卫连的人都奔了过来。
14岁小房东一语惊醒众人
刘嫂没看到暴徒什么样,因为他到前院的时候,他们已经逃走了。而这时,一直被忽视的小男孩说话了:“我看到冯叔叔,穿着蓑衣,带着人走了。”
这句话,一下子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哪个冯叔叔?”“就是冯冠奎冯叔叔啊!”
找来找去,原来还真是司令部内部的人。这冯冠奎,是最近刚成立的手枪队队长,是邢仁甫司令员竭力推荐上来的。军区无人不知,他是邢司令的心腹。
王卓如一下子明白过来,被震撼地险些跌倒。冯冠奎跟黄骅没仇,他也没胆去刺杀副司令员。想杀黄骅的人,肯定是冯冠奎背后的人——邢仁甫了。
自己虽然是兼任军区政委,主要的工作在区党委这边,但他也清楚,邢仁甫跟黄骅之间有对立情绪。黄骅看不惯邢仁甫,邢仁甫看不惯黄骅。黄骅跟战士打成一片,不怕生活清苦。而邢仁甫觉得当干部就是要跟普通战士不一样,享受一点是应该的。
黄骅来到军区后,邢仁甫就不高兴,觉得他碍手碍脚。曾经当众说黄骅是“南蛮子”,挑动他跟本地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情况,以前就有过,组织上调过来的老红军,邢仁甫都不感冒,想方设法排挤他们。
作为政委,他找邢仁甫谈过话,上级领导也批评过他,他表示接受错误。后来,邢仁甫竟然包养了宣传对于宋魁玲,他可是有老婆的,还有三个孩子。
为了贪图享受,他私吞公款3.7万元(折粮70万斤)供自己和小老婆挥霍,同时拉山头,跟亲信大吃大喝,在群众和军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这次,组织上为了治病救人,让他到延安学习,就是怕他这样会打仗的军事人才就这样毁了。现在看来,他根本就不想去延安,难怪一直拖延到现在。
事实确实如此,邢仁甫认为这次上级让他到延安学习,就是黄骅要夺他兵权。他想到把黄骅杀了,他也就可以不去学习了。所以,他亲自策划了这场谋杀。
司令员为何要杀副司令员?
邢仁甫并不是原本就是坏人,他曾经是个有理想有志向的青年。他在革命低潮的1929年入党,显然是要有一定勇气的。他战斗勇敢,指挥有方,屡立战功。
冀鲁边军区、教导第6旅这支队伍,前身是抗日救国军,就是他一手拉起来,并发展壮大的。所以,他的口头禅是“我的部队”。
正因为这样,他对组织上派到军区的干部,总是特别抵触,骨子里满是山大王的思想。最后导致他做出如此恶劣的暴行。
为了证实这些分析,军区决定对邢仁甫进行审查,通知他来开党委会。谁知,他收买了很多党羽,有人给他通风报信。邢仁甫带着几个亲信,投奔蒋鼎文去了,当了可耻的叛徒。
这还不算,后来,他又投降日寇,当起了汉奸。日本投降后,他又化名罗镇,当起了军统组长。1949年天津解放,罗镇被抓。很快被认出他就是杀害黄骅的凶手,当了叛徒、汉奸的邢仁甫。
1950年9月7日,在河北省盐山县万人公审大会上,邢仁甫被处决。
60多年后,黄骅女儿来到黄骅,见到了当年的小房东
到此,关于英雄黄骅的故事似乎已经结束了。但我们还想多说几句,说说关于黄骅子女的事情。
黄骅的妻子顾兰青,也是一名八路军战士,听到枪声时,她立马冲到会议室。可是,黄骅已经牺牲了,一时间天旋地转,晕了过去。
黄骅和顾兰青的“大媒”是宋任穷,1937年喜结连理,当时他们第三个孩子刚刚出生,是个女儿。黄骅牺牲后,大儿子落难而亡,大女儿解放后不久也去世了。
后来,黄骅市寻找烈士后人,顾兰青却没有了任何信息。文史委员王新华,艰苦寻觅16年,终于找到了黄骅的小女儿刘鲁彬。
原来,黄骅牺牲后,顾兰青在痛苦中生活了好长时间,在军区机要秘书刘良明的关心照顾下,才走出阴影,后来,她嫁给了他。
可能是出于对女儿的保护,也可能害怕想起从前,顾兰青改名王毅,隐姓埋名。直到去世前,才说出女儿的身世。
2007年6月29日,黄骅市在大赵村隆重举行黄骅烈士牺牲地遗址修复工程落成仪式,黄骅人民在60多年后,迎来了黄骅烈士的女儿刘鲁彬。
在这里,刘鲁彬走进了父亲牺牲的那个会场,睹物思人,潸然泪下。在这里,刘鲁彬见到了当年只有14岁的小房东刘炳怀。在这里,刘鲁彬感受到了黄骅人民对父亲的一往情深,虽逾60年,但父亲的精神永远鲜活!
谨以此文,悼念八路军高级将领黄骅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