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们国家的明星武器装备,远程火箭炮绝对是一绝了。
在3月28日央视军事频道的《军武零距离》节目中,就再度向展示了一款外贸远程火箭炮的巨大威力,使得我们大饱眼福。
所谓的远程火箭炮,就我国的现有产品来说,都具备三个特点。
其一:射程远;其二:精度高;其三:威力大。
比如这次展示的远程火箭炮实弹射击就是要打击300公里距离外的目标,靶心处立着一根旗杆。
当然了,旗杆不是目标,而仅仅是靶心的标示而已。
因为远火弹药发射后的飞行高度很高,为了不至于影响民航飞机的正常运行,试验的准备工作在凌晨四点就开始了。
我们注意到参与实验的军工人大多都是年轻人,这也是我国军工人才年轻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其实不光是远火,如今我国的不少明星装备,都是年轻人担当主力军,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而在试验的准备阶段,我们注意到远火的弹药是采用了模块化储运发射箱设计的。这样可以迅速完成弹药的装填,以利于实战中的可持续作战。
比如我军现役的新箱式火箭炮,据其总设计师介绍,由于装备有自动化的装弹系统,原来装一车弹药需要一个小时,现在装一车弹十分钟就可以完成操作。
而且采用模块化设计的话,远火可以集成不同的弹药模块,以对不同类型的目标进行打击。如外贸的AR3火箭炮就可以使用300毫米弹药、370毫米弹药,甚至750毫米的战术导弹。
在我国已经实现出口的SR5火箭炮上,也是以“共架发射”为主要卖点的。
当然,本次的试验是300毫米远火的远距离高精度射击,这也是其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能力。
受300毫米火箭弹口径的限制,想要将其射程提升到300公里,而且还要确保精度是很难的。
我国的设计人员采用了2级火箭发动机设计来提升其射程,而用卫星导航+惯性制导来确保精度。
最终火箭弹准确打在了距离红旗不远处的位置。
在实战中的话,装有战斗部的火箭弹打到这个位置的目标已经可以确保摧毁了。
节目中虽然主要展示的是这一次的实弹测试,但是露面的火箭炮还不仅仅是这一款。
在后续的画面中还有我国的远程火箭炮打击移动目标的镜头,这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试想,几百公里的距离,原先可能是武装直升机的打击距离,如今使用远程火箭炮就可以精准打击,这对敌军来说是非常恐怖的。
而在前段时间的军事报道中,我军现役的远火也进行了打击坦克等装甲车辆的演练。
有朋友可能觉得,使用远程火箭弹打击坦克是不是有些浪费和大材小用了?
其实,且不说远程火箭炮使用末敏弹攻击坦克集群了。就比如说敌军的坦克单独活动,我军不便于使用末敏弹攻击,而仅仅是发射单弹进行定点清除。
我们一发弹的价格可能只有几十万人民币,而现代化坦克的动辄便是上百万美元,而且坦克内还有敌军3到4名作战人员。使用一发火箭弹确保准确摧毁,其实以性价比来说已经非常合算了。
毕竟现在战争,能在视距外解决问题那就最好不用面对面,能用远程弹药解决的问题就最好别去拼人命。
其实使用火箭弹单发命中目标,这个能力是很强的,因为这还涉及一个火箭炮打击效能的问题。
以往的火箭炮偏重于覆盖射击,有时会出现落点集中,过度毁伤的情况。如今火箭炮的精度提升了,高精度火箭弹这么打就过于浪费了。
而借助于技术的进步,如今我们的新式火箭炮可以根据战场的需求,用最佳组合方式,配合不同弹头,达到对特定目标的最佳毁伤效果。
比如A200火箭炮单车齐射时,可以精确命中10×10公里范围内的8个不同目标,而A300火箭炮则可以打击20×20公里范围里的8个目标。
这就是火箭炮从覆盖式射击向定点攻击方向发展的具体转变,这样的能力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上,同时也使得远程火箭炮的打击效能和效费比达到一个更理想化的水平。
我们再结合在日常公开报道中看到的火箭炮打击画面也不难发现,以前的老式火箭炮都是狂风暴雨般地倾泻火力,然后在落弹区形成密集轰炸的效果,如今的新式远火都是打得时候轰轰烈烈,但到了落弹区却都是对点轰击了。
这实际上已经是之前短程战术导弹的任务,比如今年1月份伊朗革命卫队对美军驻伊拉克军事基地的攻击就是使用的法塔赫导弹来完成的。
但是这样的任务,我们的远程火箭炮就可以很好地完成,而我们在保证使用效果的同时,使用成本还可以大大降低。
因此有网友也不禁发出了疑问,这么大的射程、这么高的精度,也叫火箭炮?
是的,我们就叫它火——箭——炮,或者更准确地说,这叫“远程火箭炮”,都远程了,不打个几百公里,都不太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