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米和老公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在外出差,孩子大多由婆婆在家帮忙带。一直以来,她对婆婆都心怀感恩,因为人家又出钱又出力解决小米的后顾之忧,让小米能够安心工作。
可当孩子到了小学,情况发生了变化。小米说了一件事情:
孩子放学回到家,想先玩耍再写作业,可奶奶不依,拿起手机和小米视频:“来,让你妈妈看一看你现在什么样子,那么贪玩,不爱念书,以后怎么办……”隔着屏幕小米都能感受到孩子在奶奶身边的压抑感。
小米毕竟自己有研究过很多育儿道理,知道此时最重要的是听孩子说什么,可孩子拿着笔低着头,无论小米怎么说:“宝贝,你和妈妈说发生了什么,妈妈听你的。”孩子都不理会屏幕后面的妈妈。而奶奶依旧在旁边喋喋不休地低声吼着:“你看,你还不做作业,妈妈都不回来了!”
此时的小米很难过,她感觉自己像被婆婆拿来要挟自己孩子的工具,她也知道孩子此时如最需要自己的陪伴。
曾经小米很庆幸自己可以不用带娃,如今,小米却追悔莫及。
在孩子6岁前,由家中老人帮忙带娃的好处在于:当年轻爸妈外出工作时,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爸妈,总比交给邻居保姆更让人放心。此时带孩子的主要工作在于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接送孩子上下学和游走于各大辅导班,大多数老人只要想带都能带好。
虽说老人带娃有时候不科学,可相比于没人帮忙带,育儿再不科学横竖孩子都养大了,放宽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妈妈们要注意的是,家中老人只能帮忙带娃,在教育孩子方面,必须亲爹亲妈上场才行。一则因为老人在家难免会宠溺孩子,孩子见人下菜,压根不怕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也压不住孩子;
二则老人的教育观点毕竟比较落后。比如,年轻爸妈一般在陪孩子写作业时,都会在一旁拿本杂志看,再不济也知道把手机藏在书本后面,给孩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老人家才不给你来这一套,明目张胆地在孩子旁边玩“连连看”,或者在客厅看着抗日战争片。
因此,在孩子6岁以前,60%的照料可以由老人带,但一定要分配40%让自己带,增进亲子感情。当孩子6岁以后,90%有关孩子的事情都必须自己跟踪,因为孩子长大,能够自己吃喝拉撒睡了,余下需要大人介入的就是孩子学习、交友、心理健康。这些都只能亲爹妈做,旁人是无法代劳的。
那剩下的10%无非就是自己没空接送孩子,让老人帮忙接送孩子;孩子没饭吃,老人帮忙做顿饭。
要知道,丢给老人一时爽,一直丢可就不爽了!
END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_4jQW8BMH2_cNUgrBU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