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学的时候,老师说“你们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学生”。
现在我们长大了,老师您猜我们怎么啦?这是一道送分题哦~
恭喜您答对了,我们成了最差的一届家长。
这一种情感的延伸像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用轻柔的话语抚平岁月的痕迹,托清风送去问候:老师,我们只是老了啊,您快仔细瞅瞅,换汤不换药,是我们啊!
这届家长不好带。小孩还没抱怨,不少家长就经常表现出消极情绪,怨这怨那:“这些题也太难了”,“作业太多了”,“我都快成文盲了”……
怎么能这么自暴自弃呢,你才三十出头,你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我有个当老师的朋友跟我讲,一年级的一个女生平时糊里糊涂的,作业不是忘做就是做错,有一次她问这个女生:“这些题不是我讲过的吗,你怎么回家又做错了?”女生说:“我爸爸说你教的拼音不对。”
你看,有时候啊,家长无才便是德。
知识水平跟不上的,把孩子完全丢给老师;知识水平稍微有一点的,就恨不得另立山头了。
大部分人当了家长之后就会发现,这尼玛和我想象得不大一样,他们感觉自己又重读一遍九年义务教育,而且是翻拍加戏版的,嘴上MMP,心里笑嘻嘻。
嗯,这届家长都是神经病,都不要面子的。
众所周知我家云是个爱做算术题的理工男,他痴迷到什么程度呢?我喊他拖地板他无动于衷,叫他洗洗碗他充耳不闻,我只要低声嘀咕一句“这道题怎么做啊”,他幻影移动大法般地用0.01秒就出现在了我身边。
你说这样一个爱学习的中年人,是不是很令人感动呢?
然而,就是这么热衷于做题的一位家长,每次拿起儿子的难题,都紧张到不能自理,怕自己发挥不好,丢了家族的脸。
有次他带儿子去某机构体验了一次“专家授课”,上到一半他直接站起来:“老师不好意思你刚才说得太快了,能不能从头说一遍?”
老师内心台词:“你儿子听懂不就完了吗,你那么认真干嘛?”
老师嘴上台词:“您可以下课来问我。”
下课后以我云为首的一众老父老母们轰得一下围住了老师。不是他们好学,他们如果没学会,回家是没法给娃检查作业的......
老师面对着一群或许是集团大佬、上市公司董秘、各行业精英以及自主创业的社会栋梁boss们,欣喜地看到大家抱着老师大腿久久不肯离去,内心应该是被感动了 心想这学费是收少了......
而另一梯队家长,两耳不闻娃作业,孩子不会做,他更不会做,作业本上大开天窗,看得老师无语凝噎......
你们这届家长不行啊,要么是傻不拉几的一题都不会做,要么就是太喜欢逞能,你们真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家长了。
家长有什么办法,家长也很无奈啊,还不是被自己给逼的,为了发挥余热,做一名合格的家长,不给老师添堵,不跟着娃一同被训,我们也是拼了这条老命的啊。
我表哥,我们村数一数二的大才子,从小到大的数学尖子,靠理科就能红尘作伴潇潇洒洒,现在奔四了,却开始沉迷于小学语文。
晚上11点多他给我发来一篇阅读理解,让我帮着看看。
我突然明白了,到底是什么从根源上彻底断绝了中年人生二胎的念头。大家晚上没空造人,还不都是为了做小学生阅读理解?
我跟他说:“阅读理解这东西,哪有什么标准答案,差不多就行了啊。”
他不服气地发来这个:
“表哥,你确定这是老师跟你说的?”
“当然啊,我前天晚上和老师探讨这个问题,打电话聊了一个多小时!”
老师晚上和你讨论阅读理解就能说一个多小时,老师内心应该是 何等得感动 何等崩溃啊!
大家都老大不小了,半夜三更再不恶补一下小学语文知识,以后还不知道要丢孩子多少脸呢。
现在,在表哥和我的带动下,整个家族都掀起了一股阅读理解的热浪,一家子大文豪败给了小学语文。
现在孩子学点东西,家长精神高度紧张+亢奋+狂躁,反复无常,再加上周围众多鸡血爹妈的刺激,以及老师们的各种“提醒”......
如果一个家长还能时时处处保持像个正常人一样,那就是不正常了。
现在回想我的童年,感觉有点吃亏。从来都没让爹妈半夜恶补过语数外,我小小年纪仿佛就用自己单薄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宇宙......而我们的爹妈呢,一点不着急,也不紧张,更不分担,自己该干嘛干嘛,内心强大到爆表。
当时的老师就是因为没怎么接触过我们的家长,所以才总是觉得我们是最差的一届学生。
我朋友娃刚上一年级,她开学前问我好几次:“老师来家访时应该聊些什么啊”……
我说同志,你想太多了,老师可能根本不想跟你聊,人家还得赶下一家呢。
她说:“不,我认为,越是简短的沟通,越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啊,我应该说什么,怎么说,才能体现我是一个有内涵、有素质、有文化、有格局,同时还注重孩子全方位培养,并希望老师多挖掘孩子闪光点……的这么一个老母呢?”
同志,你又想多了,就算你是个大傻子,你家孩子也已经被录取了。
可想而知,那些一逮着机会就想在老师面前“炫自己”的家长不计其数啊,秀学历的,秀权势的,炫富的,炫关系的……老师脸上笑嘻嘻内心MMP:呵呵呵好好好,但是只要你娃不行,在我眼里你们一律都是搬砖的。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那么多小孩和家长都安全度过一年级了,最多就是精神失常更严重了点,但绝不危及生命啊。就你们这样的心理素质,在阅人无数的老师面前简直是非常丢人现眼了。
这届老师,需要有多强大的内心才能目睹家长们搏命挣扎熬过三大战役:1. 刚上学的“情感保卫战”;2. 学习中的“学术对抗战”;3. 毕业前的“催命伏击战”。
一年级的家长基本都是“情感保卫”,特别感性,想要老师“对娃好”,不管在家长群还是私下里都以维护情感为主,总觉得自己孩子还是个宝宝,需要照顾。
这种时候老师肯定会说“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你家熊孩子这么差的学习习惯到底是谁给惯出来的?”,以及“ 大家要把孩子当作大人来平等对待 都这么大小孩了还要我天天哄着逗乐?”
上了一段时间学,就开始变成“学术对抗”了。
前不久还一口一个“还是孩子”,等到盯孩子做功课的时候马上变成“你都多大了还要人盯”。
孩子做不出题目的时候就“你怎么这么简单都不会”,碰到自己都不会做的题时“这题老师没教吗”……
这种时候老师会说“ 请家长督促孩子完成 你家孩子不自觉你自己心里没B数吗?”,以及“ 请明天有空来一次学校 你家熊孩子整天惹事你都不知道主动来一次么还要我喊?”
所以,老师会觉得这届家长该用力的时候不用力,该自觉的时候不自觉。
等娃到了高年级,迎接毕业的家长达到了人生分裂的峰值,其他事已经干不了了,只能开始“催命+伏击”。
这种时候老师会说“ 给孩子营造轻松一点的环境 你把孩子逼傻了我还怎么教?”,以及“ 放手去搏 你不放手孩子怎么博?”
老师到此时才发现,这届家长和上届家长最大的区别体现出来了:
上届家长没文化有没文化的好,低调自觉懂退让;这届家长有文化也不是什么好事,又想管又其实管不了,最后还帮了倒忙,关键是心理素质差,一谈到孩子学习啊择校啊考试啊就慌乱得不行。
不过这届家长也是有自知之明的,差就差吧,反正也没别的办法。谁还不想像老一辈那样每天枯藤老树昏鸦,一壶清茶一把蒲扇过一晚上啊,现在是每天一部手机一套作业,除了肺活量见涨其他都衰退了。
不过大家也不用太过悲观,做家长这件事是个技术活,既然我们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那下一届估计也好不到哪去,只有更差,没有最差。
老师您放宽心,别着急,再过三十年,静待花开,我就是您带过的最差的一届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