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三国”那歌舞之乡的哈尼族婚礼 令人大开眼界

2019-11-08     微动云南

云南普洱江城县曲水镇以“鸡鸣三国”而闻名,曲水的哈尼族似火一样热情奔放、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曲水,一场现代哈尼族的婚礼,令人大开眼界,感慨这哈尼族文化的悠久深厚,陶醉于优美的哈尼歌舞中而留连忘返。

  曲水镇位于县城东部约65公里的低山河谷区。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哈尼族妇女的民族盛装,的的确确与已熟知的红河、墨江、宁洱的哈尼族服饰不一样。

  丰富多彩的哈尼族服饰, 不仅反映哈尼族服饰文化和精湛的布艺水平,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引起人们对哈尼族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哈尼族妇女以黑衣黑裤为底色,在黑包头巾前点缀玉珠玛瑙,脑后挂束红黄绿的璎珞,上衣胸前缀满银泡银纽,袖子以白色为主、彩色布条镶嵌,后腰束一块绣花布,小腿无任何装饰,这些装饰既利于劳动生产,也方便歌舞审美。

  较老的哈尼族妇女一年四季都穿着民族服装,也比年青妇女的更素雅。

  鼓声一响,婚礼歌舞马上开始。鼓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古老的一 种艺术形式。哈尼族的重大活动都离不开鼓,无论是苦扎扎、合色扎,还是建寨、迎亲、贺新房,或是祭祀、祭祖、丧葬,或有什么突发事件,哈尼山寨都会响起欢乐或沉闷的鼓声,鼓舞相伴,粗犷豪放。

  锣、鼓、镲(钹)的组合是现代哈尼族人民的创新,乐器简单易用,一起敲打起来,锣鼓喧天,哈尼族妇女闻声起舞。鼓声、声声振撼人心,狂舞、舞姿尽情渲泻,令人撼心动魄。

  舞蹈围成一圈,或2人对舞,哈尼新人也加入其中,转肩、颤蹲、扭胯、两手弯曲摆甩,在舞姿中祈福良辰美景、吉祥如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下平安。

  哈尼人群在撒着象征婚礼的松毛(松针)上翩翩起舞。

  忽然,又一阵锣鼓之声在街上响起。舞蹈的哈尼人群立刻扭跳到街边,排成队形,欢快地招呼来人。

  来人是一群乡村文艺队。锣、鼓、镲由三个汉子敲打领步,妇女踏着斜步、扭胯迈行,缓缓而来。

  “来吧,欢迎!”

  “成对了,点赞!”

  倾刻间,人群色飞眉舞、争先恐后地围观,街道变成一股欢乐的溪流。

  最终,欢乐的溪流荡漾成一个旋涡,渐渐向人群散去。

  领队对哈尼新人一段祝福的话言之后,乡村文艺队正式地放起小音箱,跳出欢快的贺囍舞。

  文艺队成员都是曲水当地农民,训练有素,一场接一场。

  婚礼上,那动听的歌、动感的舞、动人的笑,都是祝福新郎新娘的,都是祝愿这对新人生活像蜜糖般甜蜜、爱情像钻石般永恒、事业如黄金般灿烂。

 哈尼族的舞蹈令人留恋忘返,哈尼族的婚宴同样使人回味无穷,因为那是乡村生态大锅柴火菜。

  婚礼由证婚人主持,介绍了一对新人,引见了现场各位,就宣布婚宴开席。席间,新人逐桌敬酒答谢,宾客并纷纷恭贺。

  酒足饭饱之后,动感的吉它音乐再次响起,充满了现代的时尚气息。这时,青年人马上活跃起来。

  夜深了,哈尼族婚礼的歌舞还在进行,一会儿是现代动感的音乐歌声,一会儿是哈尼族欢快律动的歌舞。曲水这歌舞之乡的婚礼,让人见识了传统与现代的并存、哈尼族文化的魅力所在,使人大开眼界了。

作者:火客

来源:普洱文旅资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XejTm4BMH2_cNUg0Jo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