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共识合集|10.8全国高血压日

2019-10-07     医脉通心内频道

明天(10月8日)是第22个“全国高血压日”,主题为“知晓您的血压”。
2018~2019年期间国内外发布了很多部高血压指南,医脉通汇总如下,供大家参考。

中国指南

0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中华医学会指南制订流程,对指南重要内容、证据级别及推荐类型进行了评估。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实践,充分应用中国证据,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血压预防干预、诊断评估、分类分层、治疗管理指南。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736

文章链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正式出版:9大要点一览

02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

高血压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有资料显示,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而在≥80岁的高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接近90%。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有特殊之处,其诊断、评估和治疗也与一般人群显著不同,应该重视群体特征并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继2017年《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之后,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老年人高血压防治的指南——《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发布,针对老年人血压测量、降压目标、特定人群的治疗、血压波动、多重用药、血压管理等问题做了详细阐述。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600

文章链接: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发布!

03 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

急诊高血压包括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在高血压患者中有1%~2%会发生高血压急症。2018年1月发布的《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2017版)》指出,急诊高血压治疗的原则是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区分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根据病情评估进行针对性治疗。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4854

文章链接:急诊高血压:遇到这13种情况,该怎么处理?

04 2019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

家庭血压监测已成为有效提高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不可或缺的手段。包括《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在内,近期发表的多部国家或区域高血压指南均强烈推荐家庭血压监测。如何做好家庭血压监测呢?我们来看一下刚刚发布的《2019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045

文章链接:2019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发布,3分钟速读要点

05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大约23%的国人有高血压,其基层和社区的管理至关重要。2019年5月,《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发布,对基层高血压诊治的指导意义重大。

指南涉及高血压的病因学、病理生理机制、诊断、风险分层与转诊、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的急诊处置以及疾病管理等内容。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105

实践版: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895

文章链接: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发布!

06 中国专家建议:中国高血压患者盐摄入和血压管理(英文版)

高血压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在环境因素中,高盐摄入被认为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高血压饮食因素之一。饮食高钠低钾已经成为中国人群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高盐摄入与心脑血管事件、心室肥厚、肾损伤和其他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积极评估高血压患者的钠钾摄入量,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是血压管理的重要策略。2019年3月,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王鸿懿教授等专家撰写的《中华医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声明:中国高血压患者的盐摄入量和血压控制的专家共识》发表,对盐摄入以及高血压管理提出了建议。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603

文章链接:专家共识:中国高血压患者的盐摄入和血压管理

07 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及降压目标声明

2017年11月,美国发布高血压新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修改为血压≥130/80 mmHg,一时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较大的争议。同年12月,中国医师协会组织专家召开了研讨会,对美国高血压新指南有关高血压诊断及降压标准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形成了《中国医师协会关于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及降压目标科学声明》。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5534

文章链接:中国新版高血压指南还没来,科学声明先来啦!

08 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我国人群高血压与血脂异常(以高胆固醇血脂为主)的伴发率高,但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联合干预对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着重高血压患者的胆固醇管理,旨在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更具实践意义、更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患者血压血脂管理建议。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636

文章链接:一文读懂,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

09 高血压患者高容量负荷的评估和管理专家建议

容量负荷增加是高血压发生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由霍勇教授和孙宁玲教授牵头,联合心内科、肾内科、老年科权威专家共同编撰的《高血压患者高容量负荷的评估和管理专家建议》正式发表,首次从容量负荷角度对高血压提出了评估和干预方案建议。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213

文章链接:《高血压患者高容量负荷的评估和管理专家建议》正式发布|开启中国高血压管理新维度

10 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建议

β受体阻滞剂除了降压作用其还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尽管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中的应用受到质疑,但我国近期颁布的高血压指南和专家共识仍推荐其为降压治疗的一线药物。

新近发布的《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建议》结合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特点、临床研究证据及国内外相关指南的推荐,经多次专家讨论形成了详细的临床应用建议。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559

文章链接:6个问题,搞清β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临床“药”点

11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应用中的专家共识

β受体阻滞剂是我国指南推荐的五大类高血压治疗药物之一,可作为初始和维持用药。但由于一些荟萃分析结果以及少部分国外指南认为该类药物不是一线降压药物,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受到了质疑。近日,由近40位高血压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的《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应用中的专家共识》正式发表,对这类药物的研究证据及临床使用进行了梳理,提出了相应的临床建议。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919

文章链接: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中的应用,掌握好这7个问题

12 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降压达标是高血压管理永恒的主题。新近发布的中国和欧美高血压指南均认为,基于大量研究证据,大多数患者应采用联合治疗以期血压达标,并优先推荐单片复方制剂(SPC)。

联合治疗是降压达标的重要手段。两种或以上降压药物组成的单片复方制剂可更有效地控制血压,而且使用更方便,不良反应更少,患者依从性更高。新近发布的《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对SPC提出了建议。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253

文章链接:降压单片复方制剂,你知道怎么选吗?|临床“药”点

13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固定剂量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联合治疗是高血压指南推荐的降压药物应用基本原则之一,ACEI+噻嗪类利尿剂是主要推荐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之一。单篇复方制剂是联合治疗的新趋势。近期,由王文、王继光、潘长玉、刘力生等教授组成的专家组撰写的《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固定剂量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发表于《中华高血压杂志》,为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的临床使用提供了指导。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529

文章链接:专家共识: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的临床应用建议

14 2019 THS/TSOC中心血压在高血压临床管理中应用的共识

2019年5月,台湾心脏病学会(TSOC)和台湾高血压学会(THS)共同发布了《2019 TSOC/THS中心血压在高血压管理中的临床应用共识》,重点在于中心血压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临床应用。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392

文章链接:中心血压在高血压管理中如何应用?台湾发表了一份共识

15 2019 THS/TSOC肾脏去神经术治疗高血压共识声明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机制,经皮肾脏去神经术通过破坏肾传入和传出交感神经,以实现持续降压的作用。2019年5月,THS联合TSOC共同发布了肾脏去神经术治疗高血压共识声明,主要针对肾脏去神经术治疗高血压的相关内容提供了共识建议。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383

16 心脏重症相关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心脏重症相关的高血压管理有特殊之处,根据患者病情、病种、靶器官损伤与疾病的阶段不同,其管理策略有所不同。中国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以及临床经验制定中国心脏重症相关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以期指导相关临床工作。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104

文章链接:心脏重症相关高血压,如何管理?

17 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医-药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的血压管理是一个临床普遍存在的问题,良好的血压控制对于预防术中并发症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月2日,广东省药学会发布了《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医-药专家共识》,建议采用医-药共管模式来加强对围手术期患者血压的管理。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799

文章链接:围手术期,如何管理患者的血压?

18 中国实体器官移植术后高血压诊疗规范(2019版)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实体器官移植术后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和心血管病专家,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的高血压诊疗指南(2015 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器官移植后高血压的临床现状,并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从流行病学和发病率、定义和诊断标准、危险因素和病理生理、移植后高血压的治疗等方面,制定中国实体器官移植术后高血压诊疗规范(2019版)。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733

国外指南

01 2018 ESC/ESH高血压管理指南

2018年6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高血压学会(ESH)联合制定的高血压管理指南正式发布。

新版指南在高血压的定义、监测、治疗目标及药物治疗方案等方面作出了更新和修订。新版欧洲指南延续了其严谨沉稳、全面精细的特点,同时又充分结合临床试验和实践,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更新和细化。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6248

文章链接:2018 ESC/ESH高血压管理指南重磅发布!

02 2018 AHA难治性高血压的检测、评估和管理科学声明

与一般高血压患者相比,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靶器官损伤风险增加、预后更差,因此需要更加重视。2018年9月,美国心脏协会(AHA)颁布了新版《难治性高血压检测、评估和管理科学声明》,这是对2008年发布的第一份难治性高血压科学声明的更新,反映了过去十年间发表的新的科学证据。声明的重点内容包括定义的更新、诊断方法和治疗的建议。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6403

文章链接:AHA颁布2018版难治性高血压科学声明,更新定义和诊治流程

03 2019 NICE成人高血压的诊断和管理指南(NG.136

2019年8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了成人高血压的诊断和管理指南。指南主要涵盖了成人(≥18岁)原发性高血压的识别和治疗,包括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目的是通过协助卫生保健人员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高血压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卒中风险。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775

04 2018加拿大成人和儿童高血压指南

2018年5月,加拿大高血压教育计划(CHEP)再次更新了高血压诊治指南,今年成人和儿童高血压指南合为一个文件,提出了高血压的循证管理框架。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5523

文章链接:高血压的个体化用药建议——2018 CHEP指南更新

05 2019 JSH高血压管理指南

高血压是导致卒中、心脏病、肾脏疾病以及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2019年8月,日本高血压学会(JSH)发布了高血压的管理指南2019年版,主要目的是提供当前标准的高血压管理策略。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598

06 2019 AHA人体血压测量科学声明

准确测量血压对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2019年3月,AHA发布了人体血压测量的科学声明,对2005版声明进行了更新,主要内容涉及诊室血压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特殊血压测量工具、特殊人群血压测量以及血压的变异性等。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589

文章链接:2019 AHA血压测量标准发布,这些要点应记牢

07 2018改善亚洲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共识

在全球范围,高血压是导致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高血压的决定因素和高血压相关心血管疾病风险存在种族差异。2018年1月,《改善亚洲高血压患者管理的共识文件》发表。共识指出,改善亚洲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要兼顾亚洲人群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特点。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4810

文章链接:改善亚洲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请收下这分量身定制的共识

08 2018亚洲共识:清晨高血压的管理

清晨血压激增是高血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2018年1月,《清晨高血压的管理:亚洲专家组的共识声明》发布,针对亚洲患者清晨高血压的管理进行了论述,内容涉及清晨高血压的定义、发生机制、心血管风险、评估和治疗等。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4860

文章链接:清晨高血压的管理:亚洲专家组的共识声明(2018)

09 2018亚洲共识:家庭血压监测

高血压是亚洲地区死亡的主要原因。家庭血压监测(HBPM)可能会改善高血压控制,由于其诊断准确且可以预测心血管结局,是常规诊室血压测量的有效辅助手段。目前,亚洲还没有关于HBPM的指南。因此,亚洲心血管专家组发布了一份关于家庭血压监测的专家共识,以指导亚洲地区的临床实践。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4955

文章链接:家庭血压监测:亚洲专家组的共识声明(2018)

10 2019亚洲专家组共识建议: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重要的诊室外血压监测方法,应在高血压的检测和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ABPM可以供24小时内的血压信息,有助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识别特定的血压和血压变异性(BPV)表型,还可以在降压治疗的有效启动和管理中发挥作用,并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心血管结局存在重要的种族差异。亚洲人高血压具有特殊性,其隐匿性高血压患病率高,清晨血压明显升高影响了血压变异性,夜间血压高。HOPE亚洲工作组针对亚洲动态血压监测制定了一份共识建议,旨在改善临床实践,提供最佳血压监测,优化血压控制策略及患者管理,减少心血管事件。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952

11 2018 WHO妊娠期严重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建议

改善妊娠期以及分娩前后女性的护理,预防和治疗先兆子痫和子痫,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健康目标的必要步骤。2018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妊娠期严重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建议,主要针对妊娠期严重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提出了指导建议。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295

12 2019 NICE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和管理指南(NG.133

2019年6月,NICE发布了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和管理指南,指南涵盖了先兆子痫、妊娠期间高血压、分娩以及产后高血压的诊断和管理,也包含了关于高血压女性备孕以及妊娠合并高血压的管理建议,目的是改善妊娠期以及产后的管理。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342

13 2018加拿大妊娠高血压的管理指南

妊娠期高血压比较常见,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妊娠期血压测量和诊断、妊娠期非严重高血压的管理以及妊娠期严重高血压的管理。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5522

14 2019 ACOG实践简报:妊娠高血压和先兆子痫(No.202)

妊娠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孕产妇以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19年1月,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发布了关于妊娠高血压和先兆子痫的管理指南,提出了相应的指导建议。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213

15 2019 ACOG实践简报:妊娠期慢性高血压(No.203)

妊娠期女性中慢性高血压的发病率为0.9%-1.5%,可能会导致母亲、胎儿以及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2019年1月,ACOG发布了妊娠期慢性高血压管理指南,提供了最佳实践建议。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220

16 2018 ACOG委员会意见:妊娠期和产后急性发作、严重高血压的急诊治疗(No.767)

2018年12月,ACOG发布了妊娠期和产后急性发作、严重高血压的急诊治疗委员会意见,针对这些类型高血压的急诊治疗提供了专家建议。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276

17 2018 ISSHP国际实践建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诊断和管理

2018年ISSHP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诊断和管理建议主要基于当前可用文献和专家观点,主要内容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高血压和蛋白尿的诊断、子痫以及子痫相关并发症的预测和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管理和产后管理。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5713

18 2018 AAS/EFAS共识声明:心血管自主神经衰竭引起的神经源性仰卧高位血压的定义

心血管自主神经衰竭患者经常会进展为神经源性仰卧高位血压,即仰卧位状态高血压。2018年5月,美国自主神经科学学会(AAS)联合欧洲自主神经联合会(EFAS)共同发布了关于心血管自主神经衰竭引起的神经源性仰卧高位血压的定义的共识声明,讨论了神经源性仰卧高位血压的标准定义、诊断标准以及治疗等内容。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5599

19 2019 AAS/EFAS/ESH科学声明: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患者仰卧位高血压的管理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经常发生仰卧位高血压。2019年3月,AAS、EFAS联合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共同发布了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患者仰卧位高血压的管理声明,文件定义了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患者仰卧位高血压以及治疗和不治疗的情况。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698

20 2019循证共识文件: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营养品和营养保健品

原发性高血压仍然是最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以降低血压水平为目标的抗高血压治疗已被证明能够降低主要心血管、脑血管以及肾脏并发症的风险。除了药物治疗,食物、营养素以及保健品对降低血压有作用吗?

共识特别强调:(1)尽管有证据显示部分食物、营养素和保健品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仍然需要观察期其长期安全性,特别是大量补充这种物质时;(2)目前缺乏相关的预后试验来证明营养保健品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3)营养保健品或许能够降低所谓的“残留心血管疾病风险”,但它不能取代抗高血压治疗。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是,一些产品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还需要改善制备技术。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372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UtpqG0BMH2_cNUgYSk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