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头大哥很重要:正是因为有陈胜称王后的战死,这才有了楚怀王的上位(图)

2020-09-20   文裁缝

原标题:带头大哥很重要:正是因为有陈胜称王后的战死,这才有了楚怀王的上位(图)

手里有了兵,项梁的底气也更足了,他左右看看,决定拿景驹练练手。为什么是景驹?很简单,因为秦嘉扶持景驹当上楚王了,这是项梁所不能容忍的。老子身为楚国贵族,为恢复楚国四处奔波,你景驹何德何能,敢自封楚王?

出发前,项梁给大伙儿打气:陈王最先起义,仗打得不顺利,不知道如今在什么地方。现在秦嘉背叛了陈王而立景驹为楚王,这是大逆不道!

跟项梁比,秦嘉只能算小打小闹,一个回合下来,秦嘉就送了人头,景驹独自逃往魏国。打败秦嘉之后,秦嘉手下的人马也就归顺了项梁。

景驹自身难保,这也意味着刘邦的靠山没了。就在刘邦一筹莫展之际,张良又给他指出了一条路:眼下反秦起义的队伍中,只有项梁风头正劲,不如我们跟他拉点赞助,借点兵力。

问题在于,项梁那儿能借到兵吗?

刘邦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上了路,他的运气着实不错,此时的项梁兵强马壮,正在到处抢地盘拉人头。本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项梁还是很乐意帮忙的,二话不说就拨给了他五千兵力,让他随便用。当然,“短工”不能白打,亲兄弟明算账,咱们先得把条件谈好,你得给我当小弟!

刘邦表示没问题,在成功拉到赞助后,他带着这五千兵力就往老家赶。这一次,幸运女神终于眷顾了刘邦,帮了他一把。丰邑城破后,刘邦着急上火去找雍齿报仇,结果这家伙留了一手,早在城破前就卷铺盖跑路了。

站在丰邑的城头,刘邦想起了这接连三次的攻城战,越想越气愤,动了屠城的念头。这念头刚一冒出来,就被张良和萧何给摁灭了:主公,你可是我们的带头大哥,将来要做大事的,怎么这么沉不住气?再说了,丰邑也算是你的老家,大伙儿受雍齿胁迫,才不得不跟你对着干,你要是屠城,将来还怎么赢取民心?

刘邦平时虽然浑不懔,而且爱冲动,但他知道自己的缺点,所以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只要你说得对,他都愿意立即采纳。经张良和萧何这么一提醒,刘邦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太冲动,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我们再来看项梁这边。

当章邯从咸阳出发,吊打各路诸侯时,项梁由于偏居江东,暂时远离前线,还在四处打野战升级抢装备。当然,这种快活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章邯的推进速度实在太快,大伙儿都不是对手,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项梁,等着他出来与章邯杠一波。

项梁反应很快,知道章邯已经在来的路上了,他派出了朱鸡石、馀樊君去对战章邯。

这两个虾兵蟹将哪里是章邯的对手?一场仗下来,馀樊君战死,朱鸡石吃了败仗,灰头土脸逃回胡陵。项梁很生气,打了败仗还敢回来?一刀下去,送朱鸡石去见了阎王。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项梁得知了陈胜已死的确切消息。对于起义军而言,陈胜是一面旗帜,可如今,这面旗帜倒了,大伙儿各自为战,如何才能将这一盘散沙般的起义军统一起来?换句话说,选谁来当起义军的带头大哥?这是项梁面临的首要问题。

项梁思考无果,决定在薛县召集各路起义军的头头脑脑们开个会,会议主题只有一个:共商灭秦大计。

项梁首先发言:眼下反秦已成燎原之势,革命形势不是小好,是一片大好。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感谢陈老大,没有他带头喊那一嗓子,大伙儿还在铁屋子里沉睡呢!可眼下陈老大已经挂了,起义军群龙无首,急需选出新一任的带头大哥,带领兄弟们将革命事业推向高潮。

大家觉得选谁合适呀?大伙儿互相看了看,这还用选吗?连陈胜那样的泥腿子都称王了,项将军您堂堂楚国名将项燕的公子,岂不是更有资格称王?我们几个跟您混了!眼见大伙儿的热情都很高,项梁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这个,带头大哥的事,大伙儿再议一议嘛!就在项梁半推半就,准备接受带头大哥的称号时,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我不同意!


大伙儿循声望去,是一个拄着拐杖的七十多岁的老头。
老头,你谁呀?
老头自报家门:鄙人范增。

范增是居鄛人,这一年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是人老心不老,一天到晚宅在家里,净琢磨些权谋奇计的东西。老范头听说起义军老大陈胜已经挂了,火速找到项梁,刚好赶上了这次会议。面对众人质疑的目光,范增慷慨陈词:

陈胜有今天的结果,完全是咎由自取。当初秦灭六国,楚国最无辜,楚怀王被秦扣留至死,是楚国人心里永远的痛,所以才会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说。可陈胜起义后,不立楚怀王的后人,却抢着自己称王,寒了天下人的心,当然成不了事。现在项将军您在江东起兵,楚国人争相来投,是因为您的父辈都是楚国大将,他们坚信您一定会拥立楚国国君的后代的,可不要让他们失望!

在这段话中,范增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事关项梁今后发展战略的大问题:陈胜为什么败?项梁如何胜?陈胜打出了故楚的旗号,却迫不及待自立为楚王。

试想,潜伏在各地的楚国大佬们,包括项氏家族,能真心拥戴一个泥腿子当楚王吗?所以,陈胜的张楚政权是因为不能有效凝聚楚地的反秦力量,才最终归于失败的。项梁渡江而西,他势必要汇入江西蜂起的反秦义军中去。但是这些楚地的反秦义军来源、背景非常复杂,自立山头,互不统属,人家凭什么认你当大哥?就凭你是楚国贵族?不好意思,我家祖上当年也是贵族!

闹革命,只靠一小撮人是成不了事儿的,唯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才有可能改天换地。如果不能将这些反秦力量进行有效的整合,其结果很可能因为势单力孤,而被秦军各个击破。

项氏家族虽然在江东颇有名气,但毕竟只是贵族,不是王族。秦王朝一统天下十四年,极力打压六国后人,但这些人并没有被消灭干净,只是像蛤蟆一样选择了冬眠。如今天下动荡,这些六国的王室后人才扒开泥土,又开始活络起来。

现在项梁要想避免重蹈覆辙的话,手里必须竖起一面令人信服的旗帜来。具体如何操作?其实很简单,可以参考荀彧后来给曹操的建议:奉主上以从民望,秉至公以服雄杰,扶宏义以致英俊。

简单来说就是,重新拥立一位楚国的王室成员,挟之以令诸侯,安内而后攘外。

在达成一致意见后,项梁派人四处搜寻楚国王室后人。别说,还真给找着一个,此人叫熊心,也叫芈心,是原楚怀王的孙子。楚国被干趴下后,芈心流落江湖,最后混到了跟朱元璋一样的境地,靠给地主家放牛混口饭吃。

为了唤起楚国人参加革命的热情,项梁从民间找到芈心,对外继续称楚怀王,领导大伙儿闹革命打江山。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有个疑问,他爷爷不是楚怀王吗?怎么孙子也自称楚怀王?这不乱套了吗?

你没看错,芈心确实继承了爷爷的头衔,目的无非是激发大家对楚怀王的同情心,进而激发大伙儿的爱国情绪。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楚怀王死得太悲摧了。

想当年,唯有楚国能与秦国抗衡,因而有“得天下者,非秦必楚,非楚必秦”的说法。秦国想收拾齐国,但楚国和齐国签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为了破坏两国的关系,秦国派宰相张仪到楚国,跟楚怀王芈槐说:只要你跟齐国断交,我们秦国愿意把商于地区的六百里地割让给贵国,我们两国王族世世结亲,永远是兄弟!

楚怀王一听,又送地盘又送妹子,乐坏了,再说咱们关系也不错,我妹妹芈八子(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的原型)也是嫁到了秦国,于是准备答应张仪的条件,和齐国断交,派了手下跟着张仪回秦国拿地。

张仪会平白无故给楚国送地盘吗?当然不会,他一回到秦国,就假装从车上摔了下来,不好意思,腿断了,我得养伤,谁也不见。这一晃,三个月过去了。

楚怀王还在自责,张仪是不是觉得我们和齐国绝交得还不够彻底?

想到这里,楚怀王又派了一个人,去齐国当面骂齐王田辟疆。老田火了,立刻和秦国好上了。

这时张仪的伤突然好了,出来跟楚国使节说,你们还待在这里干吗?还不去拿土地?喏,这就是那六里地。

楚怀王一听,气坏了,敢骗我?立刻发兵,结果吃了败仗。又过了很多年,这次上位的秦王是楚怀王的外甥,嬴稷。嬴稷给舅舅楚怀王发信:要不,咱俩到武关见个面,和好吧。毕竟都是亲戚嘛,以后还得来往不是?咱俩聊聊,再签一个友好互助条约,怎么样?楚怀王屁颠儿屁颠儿就跑去赴会,结果一到武关就被抓了,被押到咸阳。嬴稷告诉楚怀王,放你回去可以,不过你得割地。楚怀王这次终于硬气了一回,坚决不肯,最后郁郁而终,死在了咸阳。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这个汉朝太有意思了》,京东套装满100减50,当当套装5折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