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的狗血,致郁且治愈

2020-06-14     八卦脱水机

原标题:高级的狗血,致郁且治愈

我太快落了!

我的快落都是姐姐们给的!

所有姐姐们的场内场外,明里暗里,开麦闭麦,花絮直拍,宿舍日常,我!都!要!

这节目,没开播前就全网讨,开播后哪哪都是姐姐们的帖子,有讨表演的,有解读微表情的,语录也大规模出圈#我们的粉丝吐槽群都感觉在过年#

要不是热搜停了,大概真是

经历了第一期张雨绮和王丽坤抢歌名场面,我对那些充分折射娱乐圈生态链的小剧场的期待值,熊熊燃烧#我愿意开两个月的连载写##不同意淘汰杜华!她是剧情发展的重要工具人##黄晓明可以换#

那,每周,在《姐姐》没有更新的165个小时里,我能看什么?

《了解的不多也无妨,是一家人》挺好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要被海报骗了这绝对不是一部温情脉脉家庭剧

秋瓷炫 主演,之前我们就说过, 她和老公于晓光的魅力是在对方国家限定的——回归韩剧,演技就被其他演员吊打。

剧刚上那会,老公于晓光也在微博里各种打call

但这一次,欧尼的演技呢,肉眼可见的有进步

兜兜转转,她最拿手的还是【品如】,还是【出轨】这个话题,只是这次更狗血!

故事发生在金家,有五口人,秋瓷炫饰演的金恩珠是大姐。

大姐嫁到了一个医生世家,但一直和老公貌合神离。

备孕五年,流产一次,夫妻关系冷淡到已经分居,但自尊心很强的她并没向家人透过底

种种细节表明,大姐好像出轨了。

和一个男咖啡师非常暧昧

大姐夫还暗戳戳地吃过醋

然鹅,在观众认定她出轨时,编剧又甩出了重磅炸弹!

出轨的是老公!

他不仅出轨还出柜!#追剧的时候,姐姐还没播,我绝对没有套白冰的剧本#

妹妹,有一个交往九年的男友,聚少离多,结果被绿。

窗口期五年后,她和公司空降的副社长一夜情了

曾怨恨男友劈腿小三的她,明知副社长也有一个交往九年的女友,但还是当了小三

的情况更复杂。

人到中年,妈妈突然提出卒婚

所谓卒婚,近年来在日韩相当流行,说的是在不办离婚手续的情况下晚年分居。

卒婚近在眼前,老爸却因为事故失忆了,只记得老婆,其他人都不认识。

他的记忆停留在了22岁——他结婚的那天

失忆梗

因为爸爸记忆缺失,大姐身世浮出水面——二姐常埋怨爸爸最爱大姐,谁曾想大姐并不是爸爸亲生的。

当年,还是大学生的妈妈失恋后发现自己怀孕了,下嫁给开货车的爸爸

未婚先孕梗和接盘侠梗

更反转的是,这对夫妻好像还双双出轨:爸爸有个同事都知道的“私生子”,妈妈也偷偷和别的男人约会

全员出轨?全员恶人?

这样一部人设和剧情都狗血的剧,我们拍,很可能被骂出翔,它怎么就8.9了呢?

其实吧,我们有时候反感狗血,是因为这些狗血泼得突如其来,毫无铺垫

国产剧话题时代的到来,剧方为了完成热搜kpi,拼凑堆叠、使劲塞梗,情节推进缺少逻辑,性格发展没有合理性,为了狗血而狗血,观众看了只有问号三连。

靳东老师打破精英形象出演的《如果岁月可回头》,孙俪老师的《安家》,以及 最近在播的黄景瑜迪丽热巴的《爱情高级定制》都是如此。

人物只是工具人, 编剧强行把出轨、误会、绝症等套路堆积到一起, 只是为了制造话题上热搜

《一家人》不一样,狗血很高级。

一是,每个角色适配的狗血值都有个度,绝不过量;

二来,每个反转的逻辑是通的,情节里还暗藏伏笔。

编剧张弛有度地给每个角色安排了看似俗套的人生故事与困境,又通过大量细节铺垫让一切都变得合理化。观众看完反转后能迅速联想到前面某个情节,还会情不自禁发出“怪不得”的感叹,宛如在看悬疑片。

比如,大姐夫的出柜,编剧埋下大量伏笔。

细节一:

大姐控诉他“对自己没兴趣,甚至对这个世界都不感兴趣”

细节二:

男咖啡师特地警告过大姐夫,自己知道他出轨,要挟他与大姐摊牌

细节三:

大姐夫在一个名为 “CLOSET”(柜子)的聊天室聊天

细节四:

丈夫最后逃去 新西兰出差,还拒绝了妻子跟从

新西兰,或许是他内心的向往

甚至,编剧好像还给咖啡师和大姐夫埋下了感情线。

两人对话时,这氛围,暗流涌动

大姐夫去新西兰之前,好像还特地去送了机票(?)

开个脑洞,大姐夫去新西兰是和咖啡师约会了哈#如果是,请给我把这对拍得甜一点哈#

另外,就算情节编得很狗血剧,但编剧还是在用心追求共鸣感。

市场上大多数狗血剧,从头到尾都是拼接不现实的老梗,用了再用,谁都能用,看起来就假,譬如刘诗诗和佟大为的《如果可以这样爱》。

女主老公和男主老婆双双出轨,殉情而死,被绿的两位相爱后,男主的先天性心脏病发作,于是女主的另一个得了肝癌晚期的爱慕者,也就是自己亡夫的哥哥,把自己的心脏捐给了男主,成全了这两位

两倍速看完,也就发出“太TM狗血了吧”的感慨。

《一家人》,狗血得很现实。细节中隐藏着生活的真实、人性的复杂,各种情感直戳人心,观众慢慢都能理解每个人的狗血行为。

譬如被三又当了小三的二姐。

当小三毁三观,但你看着看着又舍不得批判。

就像金宇澄所说,人性和感情都是复杂的,不是非黑即白。

她很清楚地知道副社长有问题,知道对方的渣

她也完全知道如何做才是最正确的

面对诱惑,她并不是没有拒绝过,也不想当三

但偏偏,她又是一个习惯性逃避问题的人,所以,最后还是动摇了。

对面的副社长,也太难拒绝。

长得帅,多金,又很温柔;和自己还有很多共同的爱好,一样爱看书,家里有她梦想的书架;很会夸奖自己,还能夸到点上

在她面前,他并没有掩饰有女友,直接坦白,甚至承认自己的卑鄙。

副社长和女友在“慢慢疏远中”,是用冷暴力分手的典型

放现实中,又怎么选呢?

目前最有深度的,是“父母爱情”这条线。

一边集狗血于大成,一边又拍出了大部分夫妻的现实。

妈妈是下嫁,但两人也和那个年代很多先婚后爱的人一样,有过甜蜜的感情。

爸爸说,自己要做99分的丈夫,他对大女儿比亲生女儿还要好

而妈妈,也会夸奖他的帅气

但如今,生活磨完了热情和爱,再加上一些没说开的误会,两人对对方只剩厌恶。

当初,彼此会亲昵叫对方小名,现在却变成了“喂”、“这个”

生活中,只剩互相看不惯的争吵。

“如果能用言语杀人,我们俩早就死了。”

老婆最爱吃水果,他却一次都没去过水果店

老婆感冒了,他只会埋怨对方把感冒传给自己,就连老婆让他吃个药都要被骂:“这是想让我开车的时候打盹么?”

她因为更年期潮热开风扇吹凉时,他不体谅她的处境,只会怪她:“你这是故意想让我着凉吧。”

爸爸很过分,但,妈妈又有多好吗?

爸爸也有过自杀的倾向

他是货车司机,她却一次也没坐过他的车

这世界上根本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她嘴上说着“我知道你开车很辛苦,养大孩子们不容易”,但,看到爸爸每天累到拔火罐时,却各种挑刺,各种不顺眼

直到自己坐了大货车,才真正体会到

而失忆的爸爸,或许是改变家庭契机。

当他的记忆回到22岁,当他重拾对妈妈的爱意,这个家庭好像也慢慢有了变化

所以,与其说这部剧融分手、出轨、私生、同婚、卒婚等狗血纠葛于大成,倒不如说导演通过这些问题详细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情感纠葛。

每个人的问题虽然细碎,但又足够细节,真的有被内涵到。

相爱的夫妻,会变成全世界最厌恶对方的人。

家人应该是最亲近的,却也是最陌生的人。

孩子知道朋友的爱好,却不知道爸妈喜欢什么

家中那块家训“用爱和睦的家庭”,带着太多讽刺

妈妈自己婚姻不幸福,却还是苦口婆心地让大姐要个孩子,说孩子才是婚姻的稳固剂#那些对女性催婚催生的你可省省吧#

理性的大姐一针见血地怼了回去:您有三个孩子,但您幸福吗?

二女儿眼里只有工作。

妈妈打来电话,她会各种不耐烦,找各种理由拒接

其实,她很早就意识到爸妈之间有矛盾,也看到被爸爸怒吼的妈妈一边切菜一边抹眼泪。

但,她还是悄悄走开了,躲避性人格呼应了她处理感情问题的方式

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大,二姐很像爸爸,在爱情里总是卑微的那个。

得知男友出轨,比起骂男友,她把火力对准了关心自己的那个人:知而不报的跟男友同居的男闺蜜

导演权英日说,跟其他同类题材相比,他有意把这部剧拍得非常现实,甚至现实到可能让人不舒服。

编剧用看似狗血的情节将社会生活的问题、人性的多面一一展现出来。

很多国产剧都标榜,自己的故事源于生活。

譬如《安家》,中国人最关心的房子,明明大多数故事都有原型。可惜,一盆盆的狗血哄抬了热度,却没有探讨精神,人物变得脸谱化,奇葩浓度实在过高

这是通病。

大多数编剧很会,把能引发公众讨论的话题,频繁地编进各类都市生活剧,但 简单粗暴,凤凰男火就写凤凰男,樊胜美流行就写樊胜美,姐弟恋受欢迎 就安排姐弟恋。

他们挑起了话题,热衷切合网友的情绪做爽剧,但却又不知如何将这些角色形象和问题,融入到更能感染大众的故事中去,本质还是哗众取宠

《一家人》的狗血不是为了毁三观而来,它是充满烟火气、能戳中观众的——

世界上的是非、好坏都有它的因果关系,人性是复杂的,做错事的人不是生来就不知廉耻。

我们同事做社会新闻报道的,都会下意识地去问一个为什么?去溯源偶发性背后是否存在必然?再动手写报道#很多司法新闻都相当狗血啊#

你们抄抄贴贴素材,计算几分钟产出一个话题的同时,能不能放宽眼界,多用点心深入探讨一些角色的精神独立面?如果就是要看个刺激的话,我单集循环姐姐就好啦。

pick张含韵的撰写 | 何晓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P6pt3IBnkjnB-0zGyv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