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坚定的认为,中国的保险就是这不赔,那不赔,并且将自己的想法强行“普及”给别人。
而很多对于这种“凡是很多人说不好,就肯定不好”的病毒式的过期言论,特别信任。同样的案例让海哥想到了2003年“非典”那会儿很多人莫名其妙的去“抢盐”,后来又去“抢板蓝根”。
大多数人认为对的,就真的对么?
每年保险理赔上万亿人民币,但人们还认为说保险这不赔那不赔?
官方公布数据是:12297.87亿元人民币,是2018年保费收入的1/3左右吧。
买保险买的就是一份合同,所以,保险赔不赔,原则上来说都是写在合同上。保险不赔的情况有这些。
1、险种不对导致的拒赔,又叫做“不在保险范围拒赔”
例如,只买了重疾险,结果被保人小感冒生病,这个属于医疗险直接报销,重疾险肯定不赔的。
又例如,很多人晓得有种保险(重疾险)是得了病可以赔几十万,但是买的又是低保额的医疗险,结果得个大病只报销了几千块,而不是别人说的那种几十万。这就是买了空调当冰箱用。
而出现上述情况,绝对是投保人问题,因为保险业务员肯定希望你买了重疾买医疗,而不是让你买一样。同时也说明了,我们投保人自己也要有点儿基本的保险常识,至少知道各种保险是怎么回事儿。
当然还有种险种不对就是很多人投保时候被忽悠,或者过于关注了各种“理财”,“返还”“分红”“养老”“教育金”这些险种,不带有保障功能的险种,结果生个小病,以为是保险都能赔。因此导致的“不在承保范围内”拒赔。
2、投保告知问题导致的拒赔
这是保险公司拒赔的重点因素。
保险公司业务员因为各种原因,主动或者被动的引导了客户不如实告知被保人的身体健康。导致出险了保险公司拒赔。
投保人问题,投保人主动故意不说或者根本不知道有健康告知,导致了有意或者无意在投保时候没有如实告知被保人的情况。
保险公司问题,很多保险公司业务部门在日常培训中,都是有意或者无意的向业务员做了明示或者暗示。目的就是为了快速签单,特别是保险公司会要求没有XX日之前交单,有各种奖励,保险佣金才会属于当月,都会导致业务员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而损害投保人利益。
3、其它拒赔
例如,等待期内出险,合同未生效出险,合同失效期内出险,出险人和被保人不是一个人,伪造出险事故,违法情形下的出险……
不用怀疑,保险公司不会无缘无故的拒赔。不信,你可以随便问一个被拒赔了的人,问问他们被拒赔的理由。
保险公司理赔是专门的理赔部门,这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是宁愿错误的拒赔,也不远胡乱的赔。毕竟,拒赔大家可以通过举证后重新理赔;而理赔后在说赔错了,这个责任只有理赔员承担,或者理赔员部门领导承担。
假如,你的工作过失导致公司利益受损,是你赔呢?还是公司自己承担?保险公司理赔如果乱来,损失的不是千八百块,动辄就是几千几万甚至更大的金额。恐怕理赔员几辈子也赔不起。
当我们遇到了拒赔,如果你不怕丢脸,你可以到保险公司撒泼。
第二方式就是心平气和带上记//者或者律//师朋友,或者自己收集好保险公司该赔的证据,咱们在保险公司理赔部慢慢谈。
第三个方式就是通过司法诉讼。海哥之前在【案例说保险】系列文章中,写了小两百个案例,保险公司输官司的几率95%以上。这种方式就是费时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