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问:“幸福是什么?”大家对其内涵的理解也千差万别。早上醒来,睁开惺忪的睡眼看到阳光洒满床铺,这时希望就是幸福;加班归来,在深夜看到自家窗里透出熟悉的灯光,这时牵挂就是幸福;每每回家,吃上父母张罗的一桌饭菜,这时归属就是幸福。幸福就这样存在于我们周围,像阳光、空气一样,润物无声的将我们包围。
林思彤,女,中共党员。这位飒爽干练的“小姐姐”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已经三年有余,逐步适应了看守所工作的节奏,工作、生活开始步入正轨。刚到看守所那段时间里,经历了种种初始的工作体验,小林既有向领导报到时的敬畏有加,又有和同事们闲聊时的随意洒脱;有刚开始值班时的手足无措,也有执行监控工作时的紧张严肃;有初来乍到的“水土不服”,也有视所为家的“赤子”情怀。坚守在监管一线,时时都在与在押人员“亲密接触”。工作虽然平凡,但是责任重于泰山,不允许在任何环节出现半点差池。在这种平淡和风险并存的岗位,也许有人会说:这哪有幸福可言?经历过日复一日的监管工作,小林切身感受到,能有一份工作上着班,真的很充实也很幸福。小林每天都感受到被幸福包围着、温暖着,因为她有着年轻人的意气风发,有着奉献的执着,有着感恩的情怀。朝着明确的目标去不懈地努力,热诚地付出,理想所到之处,天堑自会变通途。
在监所里,最与众不同的就是和在押人员的频繁接触,虽然小林的主要任务是办公室工作,但工作中也难免要接触形形色色的在押人员,对他们实施日常管理。也许在外人看来,整天面对这些人难免有些恐惧,至少也存在一些排斥,认为看守所是高墙电网内是不存在微笑和情感的。其实不然,虽然这里高墙耸立,戒备森严,但是里面仍充满了温情与“阳光”,因为这些人除了恶的一面,也有正常人善良的一面,至少内心深处还存在着良知,监管警察的责任就是发掘在押人员善的良知,使他们感恩教育、感恩社会、感恩祖国,回报社会。
初进监区,小林第一次见到形形色色的在押人员。小林想,他们确实有罪过,曾经误入歧途,但法律已做出公正的判决,给了他们相应的惩罚。“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失去了自由,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看到被高墙围住的洞天。接受教育改造,弃旧图新,重新做人,重返社会是他们现阶段的人生目标。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人格尊严,有着自己的道德底线。只不过当初迷了心窍,失了理智,一时铸成大错。如果以一种恶劣、粗暴的手段管理他们,表面上他们会服从,但他们的内心深处会产生怎样的反应?会不会以后“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自暴自弃?小林知道,不文明的管理会使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现在,历经多年的监管工作磨炼,小林积累了一定的监管经验,但也经常在思索如何“管理好在押人员”的问题。坦率地说,对他们进行教育,艺术地与他们谈话,最终达到有效地改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目的,应该是监管民警们的最高境界。在与在押人员的接触中,小林向他们传递正能量,哪怕只是几句话,根本谈不上教育,但仍然希望对他们有所影响有所启迪。小林说:“我的一份热情、一份苦心,他们已经体会到了,他们会心的笑,让我意识到,我的话语吹散了他们心中的阴霾,让他们觉察到天很蓝。”
“幸福源自慷慨和温暖,这是出自人们对人性中善良和宽容的渴求,当你并不期待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的时候,或不敢奢求别人这么做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慷慨和宽容,这就是幸福的感觉。”幸福是互动的,它并不独立存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千真万确,勿容置疑。监管工作就是真情帮教,让曾经迷途的在押人员知返。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满足,是一种对当下和未来生活的信心和憧憬,不以物质来衡量,而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正如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找一个自己热爱的工作,那么在8小时之内你是幸福的;找一个你爱的人,那么8小时之外是幸福的。这样你就时刻在幸福着。”现在的小林和我们办公室所有同事一起立足本职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将阳光洒进高墙,温暖每一位在押人员。工作之外,小林喜欢看看书,逛逛街,和朋友侃侃大山,吃吃火锅,日子平平淡淡。这就是一名监管辅警的的普通生活状态,一名监管辅警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