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主 本文为星主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与分享。
不敬畏生命,天才学霸又有生命用?
吴谢宇弑母案近日因相关细节曝光,再一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
其中,有一个细节令我震惊又愤慨,不得不问一句:不敬畏生命,天才学霸又有什么用?
吴谢宇从小成绩优异,中考时以成绩第一进入了福州一中,被同学称为“宇神”。2012年,福州一中有4人被北大提前录取,吴谢宇就是其中之一。
无论在老师、同学或亲戚的眼中,吴谢宇一直以来都是充满希望的存在,甚至觉得他就是个天才,日后一定有不小的作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才学霸竟因为觉得母亲活得太痛苦,所以亲手帮助母亲终结生命。
吴谢宇在自述中说,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一直活得很痛苦,经常在纸上写“我要去陪你”。他曾开导过母亲,可是没有效果,为了让母亲解脱,他决定谋杀她后再自尽。然而,在见了母亲的死状后,他恐惧了,也打消了自杀的念头,随后选择了逃亡。于是,便有了从2016年曝光后轰动至今的“吴谢宇弑母案”。
很多人谈起这个案件,都会谈到家庭教育问题,批判吴谢宇母亲过于严厉,导致吴谢宇性格的扭曲。然而,吴谢宇一句“我杀了妈妈是为了帮她解脱”却让我看到了生命教育的缺失。
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换言之,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敬畏生命。
人一旦不敬畏生命,就难以尊重生命。而难以尊重生命,就容易以爱之名,行罪恶之事。
而吴谢宇就是如此,以帮母亲解脱痛苦之名,残忍剥夺了母亲的命。看似动机是出于爱,实则那是恶。
恶的根源是生命教育的缺失
然而,这种恶的根源是来自于吴谢宇本身就有的阴暗面吗?
不,在教育层面,我一直坚信“白纸论”,即所有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而父母是作画之人,在孩子的后天成长中,父母给他看了什么,教给了他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我们当下的教育中,生命教育,让孩子学会敬畏生命这一课,是相对欠缺的。而这种欠缺的很大因素,是因为父母本身并不具备“敬畏生命”的意识。
而这就导致,比起生命教育,他们更看重分数教育,于是有了“只要读不死,就给我往死里读”的极端言论,也有了在面对孩子成绩差的情况下,张口就骂“考这么低分,你怎么还有脸活着”“那么笨,你怎么不去死”。
也导致,比起生命教育,他们更看重眼下的便利,于是有了在十字路口,带着孩子闯红灯;为让高铁再多等几分钟而堵住高铁门;以及为了少走几步路而带孩子攀爬马路栏杆等危险行为。
父母本身没有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和态度,孩子自然也就难以做到珍爱生命这件事。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近些年来,有那么多的青少年会轻易受到“蓝鲸游戏”的蛊惑,做出践踏生命的行为来。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会轻易出现自杀的念头。据《中国儿童自杀报告》中显示,以上海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发现,有24.39%的中小学生有过自杀想法,有5.85%的中小学生计划过自杀,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这串冷冰冰的数据令人咋舌,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个不会珍惜自己生命的人,他又怎么可能做到尊重、敬畏他人的生命呢?
据《2016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调查报告》数据显示,青少年(14-25周岁)犯罪在我国刑事案件中占50%-70%,未成年犯罪(14-18周岁)高达12%,14周岁以下的少年犯罪比例正在上升。
2016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发布会,发布会上揭露,校园欺凌事件连年上升,70%为报复型犯罪。
这些数据,无不在警示我们一点: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比起分数教育,我们更应该注重孩子的人格健全发展。而敬畏生命,则是人格健全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四步骤
罗曼·罗兰曾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让他学会了解生命,热爱生命,从而敬畏生命呢?
一、父母具备敬畏生命意识,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敬畏生命,首先要敬畏自己的生命。而敬畏自己生命,是必须具备敬畏生命意识的。父母具备敬畏生命意识,才有可能在日常中潜移默化影响孩子。所以,父母应该做到:
- 不管遇到何事,不轻易寻死觅活,不要有“命不值钱”的观念;
- 日常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攀爬马路栏杆;
- 日常要有保护自我的意识,安全意识,并灌输给孩子;
- 不要骂孩子“你怎么不去死”“你就不该活着”等话语。
所谓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只有先具备了意识,才能确保孩子能做到敬畏生命这件事。
二、教会孩子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有了敬畏生命的意识,还得懂得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具体如何做?这里建议家长们可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和他一起养宠物,可以是猫、狗、兔子、鸟,甚至是鱼也行。在悉心照料这些宠物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让他懂得如何善待生命。
当这些宠物因为不幸失去生命时,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将宠物的尸体进行埋葬,让它们的灵魂得到安息,而这个过程中,就是在教会孩子尊重生命。与此同时,也让孩子能更理智地面对世间生死离别。
三、增强孩子个体意识,彼此不以爱之名互相绑架。
有些父母很喜欢以爱之名绑架孩子的人生,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要求必须认多少字;上小学了,又要求必须考多少分;上初中后,又要求必须考上什么样的高中,以后考什么样的大学和专业;生活上,要求交什么样的朋友;等到大学毕业谈婚论嫁,也会样样干涉······
而这样一来,孩子在人生被操控之下,就无法体会到生命的存在和自由,他是不可能懂得所谓敬畏生命的。他只会以为父母子女间,只要有爱,就能互相操控人生,甚至决定生命的去留。就如吴谢宇所以为那样:“我杀了妈妈是为了她解脱。”
因此,在敬畏生命这件事上,父母要懂得增强孩子的个体意识,彼此不以爱之名互相绑架。具体可以这么做:
- 从小引导孩子思考和做决定,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
- 在彼此想法有分歧时,只提供建议和意见,但不要强行替孩子决定;
-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事事依赖父母;
- 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际,即9岁开始,给予孩子个人成长空间;在孩子成年后,要学会适当得体退出;
- 从小向孩子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再相亲相爱的人,哪怕是父母子女间都没有权利剥夺彼此生命。
四、尊重人客观存在的负面情绪,珍惜活着的美好。
吴谢宇在自述中谈到的,父亲去世后,看到妈妈太痛苦,为了帮助妈妈解脱才杀了妈妈。然而,人在遇到变故和失去爱人时,痛苦和伤心是难免的,也是非常正常的。再者,也正因为有了这些痛苦的存在,美好才有了意义,也让人学会了珍惜。而且伤心痛苦有时只是一种表达思念的方式罢了。因此,敬畏生命,还需要教会孩子尊重人客观存在的负面情绪。具体可以这么做:
- 从小帮助孩子认知所有情绪,理解所有情绪,尊重和接纳所有情绪;
- 告诉孩子:世间万物具有多面性,看到痛苦的一面,也要看到美好的一面,进而学会珍惜;
- 帮助他人排解负面情绪,采取正确方式,可以去游乐场玩极限游戏,可以帮助对方寻求心理医生帮助,可以倾听,但不要极端地剥夺生命。
总之,生命教育中,教会孩子敬畏生命,认知、理解、接纳情绪以及处理情绪是不可或缺的一课。
结束语:
吴谢宇弑母事件给公众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然而,在这样的悲剧中,我们不应该只是痛惜,而应当从中意识到生命教育缺失的代价和后果。然后去弥补,让悲剧不再重现。
思想家史怀哲说: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他的无限生机。
在此,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及时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教会他敬畏生命,让世界充满希望和生机,阻挡恶的丛生。
————————
作者简介:我是星主,专研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坚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传递。关于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以及中小学教育等,如果你有困惑,可以关注我。